字词 | 眼儿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眼儿媚 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小阑干》。双调四十八字,上阕三平韵,下阕两平韵。参见“常用词谱”类。 ☚ 三字令 海棠春 ☛ 眼儿媚 眼儿媚上阕首四字,或作“+-+|”。 ☚ 武陵春 太常引 ☛ 眼儿媚 眼儿媚全名《陈教授泣赋眼儿媚》。孟称舜作。收入《杂剧新编三十四种》。写岳州教授陈铣与歌妓江柳相爱,知府孟之经知道后,将江杖责,发配辰州。陈闻讯,到郊外与江饯别,并赋《眼儿媚》词一首,倾诉衷情。适逢陈旧友陆云西为贾平章寻觅贤才到岳州,陈将江柳事相告。孟之经为陆接风,唤教坊司侍候,陆点名要见江柳。孟派人将江追回,在席间和陆为媒,为她除去乐籍,嫁与陈铣。本事见元蒋子正《山房随笔》。 ☚ 红颜年少 花舫缘 ☛ 眼儿媚 眼儿媚四幕闹剧。胡导据法国嘉禾《我的妻》改编。1944年12月上海世界书局初版。剧本丛刊第四集。 ☚ 离离草 野火花 ☛ 眼儿媚 眼儿媚长篇小说。傅红蓼著。1934年10月上海千秋出版社初版。 ☚ 温存 渔光曲 ☛ 眼儿媚 眼儿媚又名《小阑干》、《东风寒》、《秋波媚》。或云此调始自宋贺铸《东山词》,然实为《词谱》沿《阳春白雪》卷三之误,将张孝祥所作(萧萧江上荻花秋)误为贺作。此调似应始自阮阅,其词下片有句:“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调名当与此相关。《词律》卷五列无名氏所作(误题王雱)。《词谱》卷七以阮阅(误题左誉)所作(楼上黄昏杏花寒)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二平韵。《词谱》列别体二种,俱为四十八字,一者起句不作拗体,一者换头多押一韵。 ☚ 探春慢 野庵曲 ☛ 眼儿媚关于这首《眼儿媚》的本事,胡仔曾说:“闳休尝为钱唐幕官,眷一营妓,罢官去后,作此词寄之。”(见《苕溪渔隐丛话》)宋人诗话词话惯于编造本事,这首《眼儿媚》是否为钱唐某营妓作,已难确考。即或为妓作,词中感情已升华得十分纯净而真挚,毫无狎邪轻薄的痕迹。这词曾被误作秦观之作(《类编草堂诗余》卷一),可见它与真切执着的秦词在风格上颇为接近。阮阅另有一首《洞仙歌》说“见伊底,尽道独步江南,便江北、也何曾惯见”。可知确系狎邪之作。《洞仙歌》末有这样几句:“待不眨眼儿、觑著伊,将眨眼底工夫,剩看几遍。”口语入词,写天真而痴情的态度,跃然纸上,令人想起红楼宝玉,也可从而略为窥见阮阅其人。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中,曾指出古代统治阶级的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封建社会里的政治夫妻,只不过是完成繁衍后代、维护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的义务而已,很少有美满的爱情。北宋词人的恋爱对象,往往是婚外恋的妓女,他们的词作中,对这种关系作了热情真诚的讴歌(参阅沈祖棻《宋词赏析》对周邦彦词的分析)。阮阅的《眼儿媚》也可作为一例。 《眼儿媚》上片全以景语写入写情,人是楼上孤独的男子,情是怀念远方的恋人。楼上、黄昏、杏花、斜月、栏干、燕子、征雁、画角……所有这一切,远近、大小、动静,时间(黄昏)、空间(楼上栏干等)、视觉(斜月、燕子、征雁)、听觉(画角声)、触觉(杏花之寒通于人感觉之“寒”乃至人情之“寒”)等描写客观世界的景语,无一非情语而又无一字及人及情,非常含蓄,耐人寻味。这含蓄的情,起码有两层含意。 一曰景中刻画出来的意境所括蕴含之情,是被作者规定的冷色调的朦胧、凄凉、孤单——有景无人即暗示孤单,孤单又进一步暗示怀人的凄冷。十分曲折。二曰一切之景乃是情的见证。《古杭杂记诗集》记福建士子作《卜算子》末句云:“我若无情似你时,瞒不得桥头柳。”柳是我有情无情的证人。《眼儿媚》上片铺陈的一切景物,自然而然跟“瞒不得”的“桥头柳”一样,是我如何热烈地把恋人怀念的见证人。你要知道我思念你的深情么?请看一看黄昏斜月,问一问一双燕子、两行征雁,听一听凄咽的画角,感觉一下朦胧中杏花的清寒吧! 这里,“隔”奇异地变成“不隔”,含蓄奇异地变得淋漓尽致,比念叨一万遍“我想你想疯了”更有力地传达了情愫,调谐、交流了彼此感情电波的频率。借景写人写情,用的是间接描写的烘云托月之法。 下片以工笔勾勒人物形象为主。“绮窗人”——雕花窗棂前的伊人,即自己痴心想念中的情人,因一念钟情,其倩影出现于想象之中。伊也似百无聊赖、正在怀念楼头孤客。末三句工笔特写:“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怀人深意,尽注入此记忆中淡美雅洁之特写镜头,妙在情在不言之中。“秋水”指剪水双眸,“春山”指眉。淡墨滃染的“绮窗人”的朦胧整体与“秋水春山”的局部工细形成对比,下片形象鲜明的人物与上片“意象迭加”的景语又形成对比,篇章结构层次颇具特色。 整首词用不同手法把暌隔两地的一对恋人真切思念之情刻画得十分动人。 眼儿媚醴泉和高斋《过炀帝故宫》 隔江谁唱《后庭花》?烟淡月笼沙。水云凝恨,锦帆何事,也到天涯? 寄声衰柳将烟草,且莫怨年华。东君也是,世间行客,知遇谁家? 据词前小序,耶律铸在醴泉(今陕西礼泉)时,因友人作有题为《过炀帝故宫》的一首怀古词,故以此词酬和。 上片是对历史上豪奢亡国之旧事的沉思。 首二句“隔江谁唱《后庭花》?烟淡月笼沙”,化用唐杜牧《泊秦淮》诗意:“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即乐曲《玉树后庭花》。《陈书》卷七《张贵妃传》载:“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歌之,分部选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旧唐书·音乐志》云:“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所谓亡国之音也。”词人将小杜诗中的“商女犹唱”改为“谁唱”,婉曲含蓄的陈述一变而为直截明快的诘问,确指的“商女”虚化为不确定的“谁”,警醒有力,讽喻的意味更加深广;“隔江”句从诗的结句一提而至词的首句,劈头一问,更觉深邃警策。“烟淡月笼沙”较之小杜的“烟笼寒水月笼沙”来,是一幅更迷濛淡雅、静幽柔美的江边夜月图。这幽清的景色,这轻荡哀艳的靡靡之音,更触发人们对历代亡国旧事的深刻沉思。接以“水云凝恨,锦帆何事,也到天涯”,由陈后主连类而及,带出隋炀帝,化用唐李商隐《隋宫》诗句:“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大业拾遗记》载:“隋炀帝幸江都,至汴,帝御龙舟,萧妃乘凤舸,每舟选妙丽女子执雕板,镂金楫,号曰殿脚女。锦帆过处,香闻十里。”李诗谓,倘若不是政权归于李渊,那么,隋炀帝以锦帛为帆的豪华游船,是会要一直驶到天涯去的。词人翻“应是”为“何事”,夸张地责问锦帆为何驶到了天涯,虚拟的推测一改而为实有的诘问,语气更肯定,情感更强烈。一个“也”字喻示历史的重演,具有深切的现实感。“水云凝恨”,移情于景,将水上云雾的凝重阴沉与词人内心的抑郁怅恨绾结在一起,巧妙地寓含了词人忧愤的心情。 过片“寄声衰柳将烟草,且莫怨年华”,从历史转入现实,由沉思转为议论。柳是隋堤的显著标识。宋佚名《开河记》云:“时恐盛暑,翰林学士虞世基献计,请用垂柳于汴渠两堤上。……上(隋炀帝)大喜,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竞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方及百姓。”衰柳凝恨,烟草惹愁,这是何等萧索的景象啊!词人寄语“衰柳”、“烟草”,莫要怨恨时光流逝而使自己衰枯不堪。结三句“东君也是,世间行客,知遇谁家”,新异警动。“东君”是司春之神,东君能司春,自己却也不能永驻世间。金完颜《春草碧》(几番风雨西城陌)词有句云:“更笑老东君,人间客”。耶律词与之同意。结句“知遇谁家”,一问警省。东君是“行客”,不会永保一家之山河春色,如今还不知他幸遇谁家呢!由春事晓喻国事,寄慨深远,显出迥异流辈的学识和襟怀。 这首词剪裁古人诗句,巧加熔铸,借以发抒内心的忧国思致,深沉含蓄,精警遒劲。全篇以议论见长,上片“谁唱”、“何事”,诘问中见愤懑;下片“寄声”、“且莫”,晓喻中寓忧思。意象丰满,议论新警,确是咏史词中的佳制。 眼儿媚晚妆楼下树阴阴。烟缕织愁深。残灯照影,孤鸿破梦,独枕惊心。 楚天云雨都成幻,遗恨到如今。题红心事,分钗密约,几度沉吟。 这首词题名“秋闺”,所写的闺情不是泛言,有其特定的情事。抒情主人公似是一位遭对方离弃的妇女,词中描写了她的凄楚哀怨之情和对往昔情爱的追忆。 上片伤今。以各种景和物的描写渲染气氛以烘托女主人的心境。“晚妆楼下树阴阴。烟缕织愁深”,妆楼外面,夜已深沉,树影幽暗,烟雾如织,令人生愁。“残灯照影,孤鸿破梦,独枕惊心”,妆楼上,残灯将尽,灯影幢幢,昏暗沉闷,一声孤鸿的哀鸣传来,惊破了闺人幽梦。此刻女主人公心头惊悸不安,环顾四周,倍感孤独。上片景物本已构成一派凄凉郁闷境界,作者又连用三句排比,并且以“残”、“孤”、“独”这三个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作修饰语,就更突出了人物内心的凄凉孤苦感受。 下片忆昔日欢情,反衬今日哀伤。“楚天云雨”,用巫山神女典故。巫山十二峰在今四川、湖北两省交界处,战国时属楚地。其中以神女峰最奇。宋玉《神女赋序》言:“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梦与神女遇”。又宋玉《高唐赋序》言楚王梦与神女相会高唐,神女自谓:“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楚天云雨都成幻”用此典,表现女主人公既回忆过去与情人的欢爱之情,又感叹这欢情已成梦幻,不能重现,只留下了无穷遗恨。“题红心事”,用红叶题诗典故。范摅《云溪友议》:“卢渥舍人应举之岁 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乃有绝句。……诗云: ‘水流何太急,深宫竟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唐人传奇中有红叶题诗终成眷属的故事。“分钗密约”,分钗为古时情人分手、剖钗赠别的习俗。白居易《长恨歌》:“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此处“题红心事,分钗密约”二句,记叙了女主人公深藏心曲的一段往事。她与对方当初的相识相爱,大概也和红叶题诗故事一样的浪漫和富有戏剧性;而他离开她时大约也曾分钗赠别,依依不舍,信誓旦旦地相约百年之好。但是,一切都成虚幻。前尘梦影,遗恨无穷,当她一次次展读当时的情诗,重温与情人分手时的密约的时候,她只能“几度沉吟”,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怅惘的沉思回味中去了。 这首词在艺术表达上很有特点。一是对比,上下两片为今昔对比。下片又将回忆和现实穿插描写,虚实对照。在层层对比之中突出了主人公的凄楚悲哀心情。二是用典,所用典故既切合人物身份,又概括了她由欢爱到别离乃至被弃后陷入痛苦孤独的历程,这也增加了词的容量和情感的浓度。 眼儿媚在中国古代的女词人中,朱淑真是有一定的地位的。她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有求实的创新精神。那一首首写闺思、写恋情、写怨愁的诗词,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读其诗词,无不为其早年的痴情所感动,又无不为其爱情生活的不幸而婉惜,真正激起了人们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无比愤恨! 这是一首爱情词,写的是女词人对自己初恋情人的思念。春天的日子渐渐地长了起来,和煦的春风与温暖的阳光在抚弄着轻柔的花柳,在那长满鲜花的小径上,香味扑鼻,芬芳四溢。这本是踏春游赏的大好季节,如能有知心伴侣,携手相游,“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清平乐·夏日游湖》),这是多么幸福,多么醉人啊! 可是——“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迟迟的春日一天天地过去,今年的春日却显得特别孤单,清明节过了,却依然不见“他”的身影,真是往事“不堪回首”。而自己是独在云雾锁住的朱楼之中,无心欣赏大自然的赐予! 这里着一“锁”字,便把女主人公身不由己、不能实现自己愿望的心情从纸背上透了出来。至于究竟因何不能遂愿,女词人没有直说,也没有必要说尽。 百无聊赖的心情,使她在大好的春光中懒懒地睡去。而午睡醒来,听到窗外一声声的莺啼,那尖巧的春天特有的叫声又引起了她的注意。可是,刚从睡梦中醒来的她,马上意识到这是莺在唤起她的“春愁”。莺在何处?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三句以反衬的笔法,来写“愁”,因而越是春光明媚,越显得春愁深沉。绿杨影里,曾留下过“他”和“她”的身影;海棠亭畔,曾留下过“他”和“她”的足迹;红杏梢头,“他”和“她”曾在那里表白过自己的心迹……而今天,这些美好的地方却只能引起自己对往事的回忆,而这又是“不堪回首”的!正是:春光正明媚,斯人独憔悴! 这首词写春天的景色,显得轻快、明丽,辞淡情浓。它的描写是全方位的:感到的是春日的暖意;嗅到的是飘动的馨香;听到的是尖巧的莺啼;看到的是“红”“绿”的色彩。字里行间,仿佛透露出春花的香味,呈现出缤纷的景色。而女主人公的执着的感情,却正隐藏在这色彩和香味之中,需要读者细细地去体味。 眼儿媚 眼儿媚阮阅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此为怀人之作。先写词人于寒风料峭杏花开放的黄昏登楼凭栏,斜月中见“一双燕子,两行征雁”,听画角残声,而生凄楚之情,虽是写景,然景中有情,情中见人。下片由写景到写情,乃词人凭栏冥想:应似旧相知的绮窗人,惆怅满怀,默默无语,满眼秋波,淡扫蛾眉,从内心到情态,形象鲜明感人。 ☚ 虞美人 蝶恋花 ☛ 眼儿媚 眼儿媚无名氏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这首词表达了对情人魂牵梦绕的相思之苦。写法上以情作为结构的聚焦点,寄情于物,借物言怀,那轻柔如丝的杨柳,缭绕不绝的烟缕,那海棠、梨花,那丁香、豆蔻,均变为一腔情怀的对等物,是愁绪哀怨的一种姿态。虽然消逝的往事已难于回首,只有归梦仍在飘绕,然一往情痴的相思依然凝定为周遭的风景。 ☚ 青玉案 名句精析 ☛ 眼儿媚【同义】总目录 东风寒眼儿媚 眼儿媚又名《陈教授泣赋眼儿媚》。戏曲。明孟称舜撰。四折。称舜有《桃花人面》已著录。另编有《古今名剧合选》等。此剧取材《山房随笔》、《贵耳集》、《词苑丛谈》等书。演岳阳教授陈诜,眷恋歌妓江柳,经其友陆云西撮合终成眷属之事。存本题目为《陆制干巧合锦花钿》。有《柳枝集》本、《杂剧三集》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