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真菌变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真菌变异variation of fungus

真菌发生的与亲本菌株或标准菌株性状不一致的现象。包括表型变异、遗传结构变异和适应性变异。遗传结构变异是表型变异的基本原因,有的表型变异可由环境变化引起。
表型变异 真菌表现出的可观测到的各种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及致病性等的变化。真菌形态和培养性状的变异常在实验室条件下发生,而生理生化反应和致病性的变异在自然界中也常发生。
形态变异 真菌的形态包括孢子大小、颜色、形态、产孢结构、菌丝组织体等营养体和繁殖体发生改变。真菌形态的变异,常使真菌鉴定和真菌分类命名工作产生混乱。
培养性状变异 表现为菌落生长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角变、色素产生及色素类型、菌丝生长状态等异常现象。
生理生化反应的变异 真菌对化学药剂敏感性的改变,对营养物质利用能力的变化,以及代谢产物(毒素、酶、激素等)发生变化。
致病性变异 病原真菌对寄主的致病性发生变化,表现为寄主范围(一般为品种间)和致病力强弱的改变。如引起小麦秆锈病的禾柄锈菌中新生理小种的产生以及引起稻瘟病的稻梨孢致病力的改变。
遗传结构变异 真菌的遗传物质DNA或RNA的结构或组成可通过有性杂交、体细胞重组、突变以及胞质因子消除技术而产生变异。这些变异只有异核现象可通过显微技术直接观察到,其他类型的遗传结构变化则通过其表型进行间接估计或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进行检测。
有性杂交 具有性生殖的真菌产生变异的最重要途径。有性生殖过程中,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亲本的性细胞结合后,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基因重新进行组合,使后代的生物学性状发生变异。植物病原真菌有性杂交的类型有4种:生理小种间杂交;变种或专化型间的杂交;生理小种内不同生物型间的杂交;种间杂交。
突变 真菌中某种遗传物质的突然改变,并可通过某种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单倍体单核的真菌基因发生突变后,会立即通过表型表达出来。由于大多突变基因是隐性的,在双倍体或多核细胞的真菌中,突变一般不在表型上表达。真菌的突变分基因内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两类,可自发产生或通过诱导产生。
异核现象 真菌菌丝细胞中含有两个以上遗传性质不同的细胞核的现象。具有异核现象的个体称为异核体。异核现象在半知菌中发生较多。异核体的形成可通过菌株间菌丝联结或芽管结合产生。锈菌和黑粉菌的双核菌丝也是一种异核体,其致病力和寄主范围与单核菌丝有明显差别。
准性生殖 真菌异核体菌丝中发生偶然的核融合形成双倍体核,然后经过包括非整倍体性分裂在内的一系列细胞分裂过程。在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缺失、多余、交换或倒位,最终形成遗传上重组的单倍体菌株。现已发现,在许多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中都有准性生殖现象(见真菌准性生殖)。
胞质遗传因子改变 真菌的某些性状受细胞质中遗传因子的控制,这些遗传因子的改变使真菌的某些表型性状相应改变。真菌的线粒体、质粒等都是胞质遗传因子的载体。胞质遗传物质的改变可引起真菌产生3种类型的变化:❶真菌可能获得耐受原来的毒性物质的能力;
❷利用新的物质参与生化过程;
❸改变对寄主植物的原有毒力。近些年发现植物病原真菌中存在可转移的低毒力现象,这种低毒力特征表现为胞质遗传,并可通过菌丝融合传递给别的菌株。带有低毒力特征的菌株往往在菌株的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上也发生变异。经研究表明,这种可转移的低毒力现象与胞质中含有双链核糖核酸(dsRNA)密切相关。
适应性变异 真菌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表型变异。有的植物病原真菌在人工培养基上长期培养后,致病力减弱或完全丧失;通过逐渐提高培养基中抗菌素的浓度,可提高真菌对该抗菌素的抗性;当培养基中不含这种抗菌素后,其抗性又逐渐丧失。另外,病原真菌的致病性通过寄生生活也可以发生改变。如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后致病力减弱的菌株,被接种寄主,经过一段寄生生活后,致病力又得到恢复。有些病原真菌通过接种不同抗性的寄主,其致病力也可以发生改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