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州旧州名。西魏废帝三年 (554年)改青州置,因境内有峨眉山而得名。治通义县 (治今眉山县西北太和镇,隋代移治今眉山县城区)。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年) 改眉山县。以后曾有改复。唐辖境约当今眉山、彭山、丹棱、洪雅、青神等县。北宋以后洪雅县改属嘉州。民国2年 (1913年)改为眉山县。 眉州 眉州南北朝时期的西魏始设置的行政区。此后历代沿置。《旧唐书·地理志四》:“眉州,上:隋眉山郡之通义县。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割嘉州之通义、丹棱、洪雅、青神、南安5县置眉州。五年,省南安。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置隆山县。天宝元年(公元642年)改为通义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眉州也。旧领县5,户36900,口169755。天宝,户43529,口175256。至京师2550里,至东都3289里。”(参见:眉山郡) ☚ 懋功屯务厅 眉山郡 ☛ 眉州méi zhōu《本草纲目》木部第35卷巴豆(1)。地名。今四川眉山县。 眉州西魏废帝三年(554年)以青州改置,治所在齐通县(今四川眉山县)。北周改为青州,后又改为嘉州,隋大业初复为眉州,寻废。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辖境相当今四川丹棱、洪雅、彭山、眉山、青神等县地。宋以后渐小。天宝初曾改为通义郡,乾元初仍为眉州。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为县,十三年(1380年)复为州,清改为直隶州,1913年降为眉山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