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省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省试唐宋由尚书省举行的考试,又称会试。唐姚合《姚少监集》三《寄杨茂卿校书》诗:“到京就省试,落籍先有名。”元代以后,分省考试也称省试,即乡试。 省试❶即“礼部试”。因由尚书省礼部(唐开元以前由吏部)主持,故名。详“礼部试”。 省试 省试到京师科举考试。因唐、宋时中央六省分统国家政务,主考的礼部为尚书省属部,故名。《新唐书·选举志上》:“诸州贡举省试不第,愿入学者亦听。” ☚ 少学 师门 ☛ 省试 省试科举考试方式之一。唐代省试是尚书省礼部(开元二十四年以前为吏部)主持的对解试合格举人的考试,也是贡举的最高一级的考试。省试合格,即赐及第; 不合格,则黜落之。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创立殿试制度后,省试成为三级考试中的第二级考试。元承金制,称之为 “会试”。明、清因之。唐代解试合格举人于当年十月二十五日以前贡入京师,向礼部交纳解状、家状;十一月一日,于含元殿参加朝见;次年正月,参加礼部(初为吏部)主持的省试。北宋时一般在正月中旬省试,二月底或三月初奏名、放榜; 南宋时改为二月一日省试。 ☚ 南北通选 类省试 ☛ 省试sheng shiimperial examination held in provincial capital 省试sheng shiimperial examination held in provincial captial 省试唐宋时,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必须到京城集中,由尚书省户部集阅,然后由礼部侍郎(开元二十四年前为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考试。由于此项工作完全为尚书省掌管,故称之为省试。 省试(1)礼部主持的科举考试。唐代初制,应省试者到尚书省后,须疏名、列到、结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户部集阅,而以考功员外郎试之,贞观以后则由考功员外郎专掌之。至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 考功员外郎受应举者诋诃,玄宗以员外郎资望稍轻,遂改由礼部主持科举,定在每年三、四月间开始“省试”。入场当天,水、炭、脂、炬、餐具,均由举子自备。考试以一日为限,至晚如仍未缴卷,许燃烛,不过以三条为限,三条烛尽,即须收卷。宋承唐制,由礼部掌管科举的政令,设贡院以为考试的场所,英宗后每三年春季正月或二、三月开考。按照不同科目,第一日考诗赋或经义,第二日考论,第三日考策。合格者由贡院放榜,正式奏名朝廷后参加殿试。省试第一名称为省元。辽仿唐宋之制科举亦有省试,分诗赋和经义两种,三年一试,合格称为进士及第。金代始称礼部主持的省试为会试,元明清沿之。参见“会试”。(2)太平天国科举制度中的中级考试。分为文武两科,每年举行一次。掌管考试的官称为掌考官,由朝命选定。考取者称为举人, 癸好九年(公元1859年)改文科举人为博士,武科举人为猛士。参见“京试”、“县试(2)”。(3)北洋政府于民国四、五年 (公元1915~1916年)间实行学绩试验,于各省设“省试”,京兆试和热河试与省试相同。每四年举行一次,在巡按使所在地举行,省内俊士或其他有相当资格者均可应试,设典试官一人,由巡按使呈请大总统简派;襄校员六至十人,由巡按使选派,呈报大总统,监试官由巡按使充任。试验的科目是经说、史论、地理、文牍、现行法制大要、经济大要。录取者称为俊士,每省选士四十至八十名(特别行政区十二至二十名),呈报大总统派员复核后,交铨叙局注册并给文凭,得应文官普通考试,得充任省署、道署委任职待遇的掾属。 省试贡举三试之一,介于发解试与殿试之间,也称“礼部试”,因在礼部贡院举行。应试人为诸路州、府、军解试通过的举人,及太学、转运司类试所发解额。省试,临时差知贡举官四、五人,“皆一时词学之选”,主考,选馆阁之士数人以助考校,自受命之日起,即径赴贡院“锁院”,左藏库拨支十万钱以资费用。引试三日三场,有巡捕、监门官巡察,封弥官、誊录官吏糊名、誊录试卷以防作弊请托,防范严密。考试内容,进士以试诗赋、策、论为主,诸科以帖书、对墨义为主。“诗赋所以见才艺,策论所以观才识”。省试前后须历时两个多月,“研究差次,可穷功悉力。”北宋初或隔岁举行一次。英宗治平四年改为三年一次,称“大比”。熙宁四年二月,神宗采纳王安石改革贡举建议,罢明经、诸科,专以进士一科取士,省试专以论、策、经义为题,罢诗赋、帖经、墨义。省试合格进士呈文卷、诸科呈名籍于上,以候殿试覆试排名、唱名、放榜。省试第一名称“省元”(《长编》卷135庚辰、卷220丁巳、卷409己酉,《玉海》卷116《宋朝礼部程式》、《宋朝登科记》,《通考·选举》3)。 别名❶礼部试。《长编》卷181己酉:“礼部试,日以巡捕官察士子挟书、交语、私相借助。”《长编》卷135庚辰:“旧制,诸州荐贡者,既试礼部,则引试崇政殿。而知制诰富弼言:‘……夫省试有三长、殿试有三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