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省官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省官制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地方组织法规。1914年5月23日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发布,同年9月6日修正。共16条。主要规定:省置巡按使,管辖全省民政各官及巡防警备队等,并受政府的特别委托,监督财政及司法行政及其他特别官署的行政事务。巡按使为执行法律、教令,或依法律、教令的委托,得发布省单行章程,但不得与现行法令抵触。巡按使对所辖地方官吏的命令或处分,认为违背法令或妨害公益侵越权限时,得停止或撤销;对所辖地方官吏认为应付惩戒或应给奖励的,呈报大总统请付惩戒或请给奖励,并报内务部。凡各县知事由巡按使呈请大总统任免,并报内务部。巡按使对所辖各官吏查有贪劣款迹,得径行撤任,仍详具事实,呈报大总统请付惩戒。巡按使有稽核赋税出纳及考核经征官吏之权,凡经征官吏任免惩奖,由财政厅长详情巡按使核办,转报财务部;有稽核司法经费及考核司法官吏之权,凡司法官吏任免惩奖,由司法厅长详情巡按使核办,转报司法部各级审核人员经巡按使查有贪劣款迹,得径由该管厅长先行撤任,仍呈报大总统请付惩戒,并报司法部。巡按使对所辖及政府委托监督的各高级官吏,按6个月将办事成绩并出具密考,呈报大总统考核。巡按使遇非常事变需用兵力,或为防卫起见需用兵力时,得咨请驻扎邻近的军队及军舰长官派兵会同处理。巡按使公署设政务厅,置厅长1人,承巡按使之命,掌政务厅事务。政务厅厅长,由巡按使荐任。巡按使公署政务厅内,设总务、内务、教育、实业各科,由巡按使委托,佐理各项文牍事务。其职掌员额,按事务繁简,由巡按使自定,仍呈报大总统并报内务部,分别注册。这是中华民国的第一部省官制。 省官制北洋政府时期有地方官制法规,共十六条,中华民国三年(1914)五月二十三日公布。依此官制规定,总理一省政务的民政长改称巡按使,行政公署改为巡按使公署,取消原行政公署所设各处司,而在巡按使公署内设置政务厅,作为行政枢纽。巡按使管辖全省民政官吏和巡防、警备各队;受政府的特别委任,监督财政和司法行政以及其它特别官署的行政事务。依其职权或特别委托,得发布省令。对所辖地方官吏的命令或处分认为违背法令或妨害公益、侵越权限时,得予以停止或撤销。对所辖地方官吏认为应付惩戒的,呈报大总统请付惩戒,并咨陈内务部(有贪劣款迹的得迳行撤任);认为应予奖励的,办理相同。受政府的特别委任监督全省财政,有权稽核赋税出纳和考核经征官吏;凡经征官吏的任免奖惩,由财政厅长呈请巡按使核办,并转咨财政部。受政府的特别委任监督司法行政,有权稽核司法经费和考核司法官吏;凡各县承审、管狱等员的任免奖惩,由高等审判厅厅长呈请巡按使核办,并转咨司法部。对所辖以及政府委任监督的各高级官吏,每半年将办事成绩并出具密考,呈报大总统考核。民国五年(1916)七月六日黎元洪再把巡按使改称省长、巡按使公署改称省长公署,但在制度上并无变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