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相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相鼠

相鼠

《诗经·鄘风》篇名。《诗序》:“《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今人多认为是卫人讽刺国君之诗,表现人民对统洽者无比憎恶和愤恨。诗中直斥统治者比老鼠不如,具有强烈现实战斗性。

☚ 墙有茨   载驰 ☛
相鼠

相鼠

《诗经·鄘风》篇名。此为讽刺诗,正面斥责在位的贵族统治者的偷食苟得,闇昧无耻。全诗三章,章四句。各章均以鼠起兴,也以此反衬,以见人不如鼠,而“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的诅咒,形象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眼光的犀利以及对自己力量的确信。

☚ ">蝃   干旄 ☛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注释】①相:看。②仪:仪表。③何为:做什么。④止:容止。⑤俟(sì):等待。⑥遄(chuán):快。
 【鉴赏】这是讽刺统治者毫无廉耻之诗。
 老鼠是一种害人的动物。它不仅肮脏猥琐,而且窃粮毁物,行为丑恶,因而为人厌恶,受人诅咒。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表达了人们对老鼠的切齿之恨。此诗借鼠讽刺不顾礼义廉耻之人,是再恰当不过了。
 全诗三章。每章均运用反衬手法,将所刺之人与老鼠对比,大有人不如鼠之感。一章说:看老鼠还有一层毛皮,人却没有威仪。人如果没有威仪,不死还做什么。二章说:看老鼠还有满口牙齿,人却没有容止。人如果没有容止,不死还等什么。三章说:看老鼠还有一副肢体,人却没有礼义。人如果没有礼义,为什么不快点去死。诗中变换词语,斥责再三,一针见血,从而表达了人们对统治者强烈的憎恨之情。
 这是一首刺诗,古今无有异议。但讽刺的对象究竟是谁,则有不同看法。《诗序》说是“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义也。”《白虎通·谏诤》说是“妻谏夫之诗”。从诗中激烈的言词看,前一种说法较为合理。

《诗经》之《相鼠》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相鼠

 〔原文〕
 相鼠有皮,
 人而无仪! (鲁无作亡。)
 人而无仪,
 不死何为?(鲁何作胡。)
 (皮、仪、为,歌部。)
 相鼠有齿,
 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
 不死何俟?(鲁何作胡。)
 (齿、止、俟,之部。)
 相鼠有体,
 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
 胡不遄死?(三家胡作何。)
 (体、礼、死,脂部。)
 〔译文〕
 相鼠还有皮,人却没有威仪。人没有威仪,不死为什么呢?
 相鼠还有牙齿,人却没有容止。人没有容止,不死怎的?
 相鼠还有肢体,人却不懂礼。人不懂礼,还不赶快死。
 〔评价〕
 《相鼠》三章,章四句。这首诗的宗旨,《诗序》认为:“《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诗中言人无礼仪,还不如鼠之有皮。这是旧说。现代学者多数认为此诗是当时人民对卫国腐朽统治者糜乱生活的憎恨与咒骂。从全诗的思想内容看,此说可信。
 《相鼠》这篇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很有地位和影响的,是一首反剥削、反压迫的诗,并与《魏风·硕鼠》著名于世。诗中直接把斗争矛头指向统治阶级(奴隶主阶级),发出了切齿的呼喊:“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这是诗人在咒骂,你们这些连耗子都不如的东西,还活着干啥,赶快死了吧!可见这种对立情绪是很激烈的。它像一把匕首,无情地刺向腐朽没落的统治阶级。
 《相鼠》是《诗经》中的名篇之一,在艺术手法上也是很成功的。全诗是把统治阶级和老鼠相比较。将人与鼠相比,这很奇特,通过比较产生极强的艺术效果,比的结果得出这伙统治阶级是一群连禽兽都不如的东西。相鼠“有皮”、“有齿”、“有体”,可是统治阶级却“无仪”、“无止”、“无礼”,这种比较产生了强烈、鲜明的感情色彩,诗人对统治者的憎恨之情力透纸背。这种对比手法,在《诗经》中是常见的。诗中的相鼠,据考证见人若拱,似有礼仪,故诗之所以起兴也。明人陈第云:“似鼠颇大,能人立。见人则立,举其前两足,若拱揖然。”又陆佃曰:“今一种鼠,见人则交其前两足而拱,谓之礼鼠,亦或谓之拱鼠。”韩愈《联句》云:“礼鼠拱而立。”
 该诗形式四言一句,四句一章,一章一韵。富于变化。章节重叠,反复咏唱,用以加强抒情的感染力。正如陈子展所说:“恶之欲其死,反复言之,见其恶之深也。”

《相鼠》鉴赏、赏析和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诗经·鄘风》

在《诗经》中,一些著名的揭露性讽刺诗,如《新台》《墙有茨》《君子偕老》《相鼠》等,均集中在邶、鄘、卫三风中。武王灭殷后分殷都朝歌为三,北为邶、南为鄘、东为卫。周公东征平叛后,合并邶、鄘,统称卫国,封赐其弟康叔。因之,邶、鄘、卫三风,实际都是卫国的诗歌。而纵观“春秋”以来的卫国君主,则大多昏庸暴虐、荒淫腐朽,这就为上述诗歌的产生,提供了相应的现实土壤。《相鼠》是这一系列讽刺诗的最后一首,它的独特之处是,在思想内容和讽刺艺术上,达到了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

本诗的内容已超脱了对具体人、事的揭露,讽刺矛头直指向“人而无礼”的整个统治阶层。 “礼”是统治者制订出来用以控制被统治者的法条,然而就在制订者高唱礼义廉耻的同时,他们自己却肆无忌惮地干着寡廉鲜耻的不法勾当。人们看穿了统治者宣扬礼法的虚伪、欺骗实质,于是以歌谣为武器,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巧妙手法,无情地撕下了他们所披的“礼义”外衣,裸露出其“无礼”的丑恶本体。相:看。仪:法规。止:节止。遄:速。这里,诗人讽刺的视点,较之前几首来,可说是上升到了一个更为深刻的理性高度。也只有在深刻的理性思维基础上,诗人才能成功地运用以鼠起兴作比的手法,斥责无耻的统治者是一伙耗子不如的衣冠禽兽,诅咒他们“胡不遄死”,显示出了深恶痛绝的强烈义愤。

诗歌文笔辛辣犀利,节奏短促迫急,犹如一挺机枪,铿锵有声地给予卫国腐朽统治集团以狠命的射击。


诗词《相鼠》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注释】 ①相:看。仪:威仪,指严肃正派的仪表、举止。②何为:为何,为什么。③止:指行为有节,不违背礼仪。④何俟(si四):等什么。俟,等待。⑤体:肢体。⑥胡:怎么,为什么。遄(chuan 船):快,迅速。
 
 【译文】 看那老鼠尚且有皮,作人反而没有威仪。作人既然没有威仪,为了什么不去死? 看那老鼠尚有牙齿,作人行为没有节止。作人行为没节止,等待什么还不死? 看那老鼠尚有肢体,作人反而不守礼仪。作人既然不守礼,为何还不赶快死?
 
 【集评】 清·牛运震:“痛呵之词,几于裂眦。取兴不伦,措语令人难堪。为顽梗人说法,不得不尔。说尽矣,自是衰世厉声。”(《诗志》卷一)
 清·焦琳:“或曰:此诗似非温厚和平。曰:温厚和平,亦非一于绵软。”(《诗蠲》卷二)
 今·陈子展:“恶之欲其死,反复言之,见其恶之深也。”(《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总案】 这首诗是对少廉寡耻、腐败不堪的统治者的痛骂,说他们连老鼠都不如。从诗的直率泼辣的语言、痛快质朴的风格以及激切强烈的感情来看,这首诗极可能出自下层民众之口。

古代民歌《相鼠》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这是一首揭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诗。诗分三章,从三个方面把统治阶级揭露得体无完肤。
 第一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意思是说,看那老鼠还有一张皮,作为人却没有礼仪。作人没有礼仪,不死还做什么?就其无礼仪一端进行揭露和诅咒。
 第二章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意思是说,看那老鼠还有牙齿,作为人却不知羞耻。作人不知羞耻,不死还等待什么?进而从无羞耻一端进行揭露和诅咒。
 第三章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意思是说,看那老鼠还有肢体,作为人却没有道德。作人没有道德,为什么不快点死去?又就无礼一端进行揭露和诅咒。
 全诗通过 “无仪”、“无止”、“无礼”三端,对统治阶级进行了揭露。这三端既包括淫秽乱伦的卑劣行径,也包括经济上的残酷剥削和政治上的压迫倾轧。所以诗人恨之入骨,义愤填膺。不独揭露,且诅咒他们“不死何为?”“不死何俟?”“胡不遄死?”不独揭露、诅咒,还与老鼠作比,“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诗人对其厌恶、愤恨之情溢于言表。诗人所揭露、诅咒的对象究竟是谁?诗中不曾实指其人,这就使得主题不仅带有深刻性,而且带有广泛性,对统治阶级丑恶面目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本诗除了以鼠作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与统治阶级作鲜明的对比外,每章二、三两句还采用了顶真体,既加快了叙事的节奏,也使诗人怒不可遏的愤怒之情得以进发,起到了叙事抒情浑然一体,一泻无遗的艺术效果。
 全诗语言朴实,通俗易懂,诗人直抒胸臆,一无遮掩,充分显示出民歌的特色。

《诗经》-《相鼠》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相鼠》是《诗经·鄘风》中十分著名的一首。它和《诗经·魏风》中的《硕鼠》一起象两把犀利的匕首,无情地刺向腐朽没落的统治阶级,放射着现实主义的光芒。
 《硕鼠》把剥削阶级比喻为贪得无厌的大老鼠,矛头指向残酷的剥削制度。面对统治阶级的敲骨吸髓,诗人只不过“逝将去汝”,梦想到一个没有剥削的“乐土”上去过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乌托邦”式的幻想既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又反映了他们对残酷剥削的无可奈何。与之相比,《相鼠》则大大前进了一步,矛头所指,是统治阶级的腐朽糜烂生活,指出他们连可憎可鄙的老鼠都不如。这就把对统治阶级的认识加深了一步。不仅如此,该诗作者不是消极地逃避现世,而是强烈地咀咒统治阶级“胡不遄死”。这种积极面对现实的态度酝酿着人民的反抗,一个火星,便会引起一场燎原大火的。就以上两点来说,《相鼠》比《硕鼠》的战斗锋芒更加灼人。
 《相鼠》的主旨是什么?《毛传》认为:“《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 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诗经直解》一书作者陈子展先生认为:“《诗序》首句是。其续申之词,卫文公云云,此羡词,衍说。”这个意见是对的。《鲁诗》却有别解,说该诗是“妻谏夫”。王先谦云:“《白虎通·谏诤篇》:‘妻得谏夫者,夫妇一体,荣耻共之。’《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此妻谏夫之诗也。是《鲁诗》以此为谏夫,与《毛序》义异。所称夫妇、当时必实有其人,古义相承如是,持久而名不可考耳。”这纯属穿凿。试问,妻子谏丈夫难道会达到咀咒他赶快死掉的地步?
 “刺无礼”的“礼”是一般的礼仪吗?不是。《毛传》一段话给了我们能做出准确解释的回答。“虽在尊位,犹为暗昧之行。”说白了就是淫乱。”万恶淫为首”,中国人对此看得比什么都严重,难怪反复咀咒淫乱无度的当政者赶快去死。不难看出,这里的“礼”显然指的是伦理道德规范。奴隶主阶级也好,封建地主阶级也好,总是以动人视听的道德说教愚弄人民,自己却恣意纵欲,过着荒淫无耻的糜烂生活,这一点《相鼠》的作者是十分清楚的,痛骂他们禽兽不如,表明了人民群众道德品格上的优越。
 王世贞认为这首诗在艺术上“太粗”,陈子展先生也有同感,笔者不敢苟同。其实,此诗在艺术上也是很有特色的。
 强烈的现实主义是它的最显著特征。它是《诗经》现实主义长河中一朵耀眼的浪花。这一特点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直面现实,敢于猛烈抨击上层统治者的劣行。
 第二,语言简朴,通俗易懂。全诗无一藻词丽字。纯乎是一群群百姓坐而论上,直抒胸臆,一吐为快,毫无遮拦。所以有“粗”的感觉,是论者忽视了这首民谣的主旨和特点。愤怒仇恨的感情往往是需要直率,朴实无华的语句的。
 第三,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相鼠》可说是一首典型的政治抒情诗,抒情主人公面对统治阶级的无耻,不是无动于衷,不是唉叹,不是见惯不惯,也不是一般的谩骂,而是义愤填膺,仇恨满胸,发出了切齿的呼喊:“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在这咄咄逼人的语气中,一位嫉恶如仇,内心郁积着巨大愤慨,对统治阶级有着清醒的认识,充满着胜利自豪情绪和勇敢豪爽性格的人民代言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对比新奇是另一突出特点。有人认为本诗是把统治阶级比喻成老鼠。这种说法不太准确。纵观全诗,不难发现,该诗是把统治阶级和老鼠相比较,可谓新颖奇特。因为比较往往是在物物,人人之间进行,人兽之比在此之前并不多见。这种比较实际上是把统治者贬低为禽兽不如的东西。如果说比喻,是把统治者比喻为不如老鼠这就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老鼠以其恶劣的行为,可憎的形象向为人所不齿。然而它还“有皮”、“有齿”、“有体”,可是统治阶级却“无仪”、“无止”、“无礼”。那么,上层统治者的卑劣无耻也就可想而知了。
 该诗形式上四言一句,四句一章,一章一韵,富于变化,章节复叠,反复咏叹。这就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而且很好地渲泄了诗人之情。如陈子展先生云:“恶之欲其死,反复言之,见其恶之深也。”
相鼠

相鼠

〔原文〕
相鼠有皮,
人而无仪! (鲁无作亡。)
人而无仪,
不死何为?(鲁何作胡。)
(皮、仪、为,歌部。)
相鼠有齿,
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
不死何俟?(鲁何作胡。)
(齿、止、俟,之部。)
相鼠有体,
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
胡不遄死?(三家胡作何。)
(体、礼、死,脂部。)
〔译文〕
相鼠还有皮,人却没有威仪。人没有威仪,不死为什么呢?
相鼠还有牙齿,人却没有容止。人没有容止,不死怎的?
相鼠还有肢体,人却不懂礼。人不懂礼,还不赶快死。
〔评价〕
《相鼠》三章,章四句。这首诗的宗旨,《诗序》认为:“《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诗中言人无礼仪,还不如鼠之有皮。这是旧说。现代学者多数认为此诗是当时人民对卫国腐朽统治者糜乱生活的憎恨与咒骂。从全诗的思想内容看,此说可信。
《相鼠》这篇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很有地位和影响的,是一首反剥削、反压迫的诗,并与《魏风·硕鼠》著名于世。诗中直接把斗争矛头指向统治阶级(奴隶主阶级),发出了切齿的呼喊:“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这是诗人在咒骂,你们这些连耗子都不如的东西,还活着干啥,赶快死了吧!可见这种对立情绪是很激烈的。它像一把匕首,无情地刺向腐朽没落的统治阶级。
《相鼠》是《诗经》中的名篇之一,在艺术手法上也是很成功的。全诗是把统治阶级和老鼠相比较。将人与鼠相比,这很奇特,通过比较产生极强的艺术效果,比的结果得出这伙统治阶级是一群连禽兽都不如的东西。相鼠“有皮”、“有齿”、“有体”,可是统治阶级却“无仪”、“无止”、“无礼”,这种比较产生了强烈、鲜明的感情色彩,诗人对统治者的憎恨之情力透纸背。这种对比手法,在《诗经》中是常见的。诗中的相鼠,据考证见人若拱,似有礼仪,故诗之所以起兴也。明人陈第云:“似鼠颇大,能人立。见人则立,举其前两足,若拱揖然。”又陆佃曰:“今一种鼠,见人则交其前两足而拱,谓之礼鼠,亦或谓之拱鼠。”韩愈《联句》云:“礼鼠拱而立。”
该诗形式四言一句,四句一章,一章一韵。富于变化。章节重叠,反复咏唱,用以加强抒情的感染力。正如陈子展所说:“恶之欲其死,反复言之,见其恶之深也。”

☚ ">蝃   干旄 ☛

相鼠

比喻贪浊无礼之人。 唐张《龙筋凤髓判·左右监门卫》: “赃贿溢室,谤讼盈庭,外不惧子乘骢,内无惭子相鼠。”
●《诗·鄘风·相鼠》: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遄(chuan ): 速。诗意谓视老鼠尚有皮,而人却无礼,无礼之人应及早死去。

相鼠

《诗经·鄘风》篇名。《相鼠》以鼠起兴来讥讽当时贵族统治者的贪浊无礼,后来即用以讽刺无礼。唐张鷟《龙筋凤髓判》三《左右监门卫》:“赃贿溢室,谤讼盈庭,外不惧于乘骢,内无惭于相鼠。”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