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集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集传》 《诗经》研究著作。宋朱熹撰。八卷。成书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8)。朱熹解说《诗经》,起初全宗《诗序》,后改从郑樵之说。其字句训诂,大都采用《毛传》、《郑笺》的说法。每篇述其主旨,每章言其大意,解说简明扼要。他说:《国风》“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是“民俗歌谣之诗”;《雅》、《颂》为“朝廷郊庙乐歌之辞。”“赋比兴”为《诗经》写作手法,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些精辟见解至今仍为研究者所称引。《诗集传》因袭《毛序》之处也不少。他还常用“天理人欲”之说解说一些爱情诗,把男女相恋之辞说成“刺淫”之辞,曲解了诗旨。朱熹以后,解释《诗经》者多以《诗集传》为宗,元明以后科举考试,以《诗集传》为标准,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 《诗集传》《诗集传》
南宋朱熹撰。原为20卷,今本并作8卷。注释和研究《诗经》的专著。内容包括音注、字义、解释诗句、记述作品背景、阐明寓意和微言大义等。注释时杂采《毛诗》、《郑笺》,间或采用今文诗三家义,并断以己意,见解与相传为子夏、毛公、卫宠所作的《毛诗序》多有不合。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该书一出,“说《诗》者遂分汉《序》、宋《序》两家,角立相争。打破了自汉代以来尊崇《毛诗序》的传统,在当时及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书的注释比较简明,浅近易懂,每一章的综合性解说也便于初学者了解诗意,是《诗经》的较通俗注本,也是该书流传较广的一个原因。如该书认为:“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巷里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这一见解是比较正确的。又如该书对“比”、“兴”、“赋”的概括,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明白精练,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朱熹为南宋理学家,书中许多地方仍沿用《毛诗序》之说,强调作品的“微言大义”,曲解诗文原意,论述有武断之处。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将《诗经》中包含的大量民间爱情诗,解释为是帝王后妃所作,是宣扬“后妃之德”,明“后妃之志”,倡守儒家“温柔敦厚”的观点,认为《诗经》的本义是“正得失”,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伦”。如《周南·关睢》一诗本为民间婚嫁庆典之歌,朱熹却将“淑女”注作固文王妃大姒为处子时,“君子”注为周文王,“周文王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得后妃性情之正”。又如对《召南》14篇总论说:“按《鹊巢》至《采 》,言夫人大夫妻,以见当时国君大夫被文王之化,而能修身以正其家也。《甘棠》以下,又见由方伯而能布文王之化,而国君能修之家以及其国也”。引程颐的话说:“程子曰:天下之治,正家为先。天下之家正,则天下治矣。《二南》正家之通也,陈后妃夫人大夫妻之德,所以风化天下”。有明显的牵强之处。到清代,推崇朴学,朱熹的注解已受到怀疑。现代以后,所谓“微言大义”的观点被抛弃。该书版本较多,有各种清刻本,及1955年文学古籍出版社据宋刊本断句影印本,1958年中华书局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世界书局本影印《诗经集传》本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