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相马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相马经》Horse-Judging Classics

有关中国古代马体外形学的文献。历代以“相马经”命名的专书颇多,其承后发展关系也极为复杂。春秋战国时期已有许多著名相马学家。《吕氏春秋观表》列古之善相马者13人,认为“赵之王良、秦之伯乐、九方堙尤尽其妙矣”。汉代刘向《七略》和班固著的《汉书 ·艺文志》载汉代有《相六畜三十八卷》,马居六畜之首,其中必包括相马学内容。《隋书 ·经籍志》疑汉以后的《相马经》是汉《相六畜三十八卷》中的内容。
唐代李荃著《太白阴经》中有相马篇,文引《相马经》,未提作者姓名。《新唐书·艺文志》录有: 《伯乐相马经》、《相马经》三卷,徐成等《相马经》二卷,诸葛颖《相马经》六十卷。宋代《太平御览》中辑录的《伯乐相马经》及宋以后的《伯乐相马经》内容与北魏《齐民要术》的相马法内容、文字基本相同。但《齐民要术》的相马法全文中有多处重复,也可窥见一些引用前人资料的痕迹,是北魏以前有关相马术的资料汇集,后人即将它冠上“伯乐”二字,改名为《伯乐相马经》或《相马经》。而《龙乘》所录的《伯乐相马经》,其前半部是抄自《齐民要术》,后半部则抄自《司牧安骥集》中的《相良马论》。
自宋至清末,有许多相马专业书或相马法的记载。《宋史·艺文志》说,宋代有东方朔的《相马经》三卷、萧泽的《相马经》、常知非著的《马经》。《文献通考》中提到《皇帝医相马经》、孙珪集《相马书》一卷。《通志》说,高堂隆有《相马经》一卷,周穆王有《相马经》三卷,但以上诸书均已失传,内容不得而知。流传至今的有北宋许洞《虎钤经》中的《相马统论》,《说郛》和《古今图书集成》中有徐咸《相马书》一卷,《马书》中有《相马篇》。《埤雅》、《农政全书》、《授时通考》、《龙乘》等书中均有相马法,细查其内容,不是摘自《齐民要术》的相马法,就是摘自《司牧安骥集》中的相良马论和相良马宝金篇,或者把两书合并,并没有新的内容。

相马经

科技类著作。汉代无名氏撰。久佚。佚文收入《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现存最早的关于马的外形学论著。以“马头为王欲得方,目为丞相欲得光,脊为将军欲得强,腹胁为城郭欲得张,四下为令欲得长”为马的标准外形,认为马的外形与马的内脏之间有某些联系。提出相马的步骤是一相马头,二相马眼,三相马鼻,四相马口,五相马齿,依次再相马脊、马蹄、马的毛色等,要求马的“头欲得高,峻如削成”、“睛欲得如悬铃”、“鼻孔欲得大”、“口中色欲得红白如火光”、“脊欲得平而广”、脅胁要在十根以上,特别是提出根据马的乳齿、成齿的数目、形状和色泽来判断马的岁口的方法。科学地揭示了相马的关键在于“除三羸五驽”,“三羸”(三种弱马)是:大头小颈、弱脊大腹和小颈大蹄。“五驽”(五种劣马)是:大头缓耳、长颈不折、短上长下、大髂(腰骨)短脅、浅䯑(疑为胱)薄䯄(毛疏而杂)。篇末附有治疗马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医方,如“治马中热方”、“治马汗淩方”、“治马疥方”、“治马疫蹄方”、“马卒腹胀、眠卧欲死方”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