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相互需求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相互需求论Mutual Need Theory

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于1844年提出的国际贸易中贸易条件如何决定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两国间的商品交换,其价格即商品交换的比率按双方的相互需求调整,并稳定在输出货物的价值以抵偿各该国输入货物的价值的水准上。即贸易国家之间的需求和供给决定国际贸易中的商品价格和贸易量。

相互需求论

相互需求论Law of Reciprocal Demand

亦称“相互需求原理”。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最先阐述。认为一切国际贸易均可还原为物物交换;两国进行商品交换,其交换比率按双方需要而调整;商品价格取决于双方对各类商品需求的大小,并稳定在输出货物恰好足以抵偿输入货物的水平上。例如,以同一单位的劳动量和资本,英国可以生产10码呢绒或15码麻布,德国可生产10码呢绒或20码麻布。根据比较成本论,德国可用麻布与英国呢绒进行贸易。但如果交换比率为10码呢绒: 20码麻布,德国在国内也能交换,必退出贸易;反之,以10码呢绒:15码麻布,英国会退出贸易。比较成本规定了两国的交换条件必须在10∶20到10∶15的上下限内变动。设市场上交换比率为10∶17,英国需要17 000码麻布,德国需要10 000码呢绒,这时两国的相互需求使双方收支趋平衡,国内价格得到决定,贸易实现稳定均衡。如果英国对麻布的需求减少或德国对呢绒的需求增加,交换比率改变为∶10码呢绒∶18码麻布,贸易对英国更有利;反之,如果交换比率改变为:10码呢绒∶16码麻布,贸易则对德国更有利。

☚ 国际贸易纯理论   提供曲线 ☛
相互需求论

相互需求论

亦称“国际价值论”。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约翰·穆勒所倡导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两国进行贸易,其交换比率取决于双方对各该商品需求的强度,并稳定在输出货物恰好能抵偿输入货物的水平上。例如,等量劳动英国可生产10码毛呢或15码麻布,德国可生产10码毛呢或20码麻布。英国专门生产毛呢,德国专门生产麻布。如以10码毛呢交换17码麻布,对两国都有利,对英国比国内多换了2码麻布,对德国节省了3码麻布。如英国对麻布需求减少,德国对毛呢需求不变,交换比率可能变为10码毛呢: 18码麻布,交换比率较有利于英国。相反,英国对麻布需求增加,德国对毛呢需求不变,交换比率可能变为10码毛呢: 16码麻布,交换比率较有利于德国。只有在两国相互需求的商品价值相等时,贸易才能实现稳定的均衡。这一理论是庸俗的供求论在国际价值领域中的运用,但对交换比率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 自由贸易主义   国际价值论 ☛
000066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