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銅鐵錢部 > 三國、晋、十六國 > 直百五銖 直百五銖 zhíbǎiwǔzhū 三國蜀漢劉備鑄幣。面文作“直百五銖”,故名。多出四川,版式繁雜,除光背者外,錢背可見多種陰文或符號;穿左銘一陽文“爲”字者據考系犍爲郡鑄,爲方孔圓錢中最早之記地錢。一般徑二·六至二·八厘米,重八至九·五克。亦見面文省作“直百”二字者,但數量較少,減重亦甚,徑一至一·八厘米,重○·五至一·五克。《三國志·蜀書·劉巴傳》“先主辟〔劉巴〕爲左將軍西曹掾”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賢傳》曰:“初攻劉璋,備與士衆約:‘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及拔成都,士衆皆捨干戈,赴諸藏競取寳物。軍用不足,備甚憂之。巴曰:‘易耳,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爲官市。’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直百五銖 直百五铢东汉建安十九年 (214年),刘备初取巴蜀,以军用不足,铸 “直百五铢” 钱,背面铸有一 “为”字,表示在犍为郡地方铸造。成为历代方孔圆钱中最早铸上地名的地名钱。原重8克,后来逐渐轻小,面文篆写 “直百五铢” 四字,面、背均有内外廓,多光背。另有阳文背 “王”、背“七” 者,并有粗制铁钱。成都和威远等地大量出土。 直百五铢 直百五铢亦称“蜀五铢”或“犍为五铢”。 中国古代铜铸币。 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攻取巴蜀,采用刘巴的建议,铸行直百五铢。 因币文有“直百五铢”、“直百”等,故名。直百即值一百枚五铢钱,已经是严重的贬值,而“直百五铢”本身又在不断减重。 直百五铢初重8克~9.5克,径2.6厘米~2.8厘米,以后逐渐轻而小,仅重0.5克。 因在四川犍为铸造,故亦称“犍为五铢”,是方孔圆钱中最早铸记地名的钱币。 ☚ 董卓小五铢 蜀五铢 ☛ 00013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