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直斋书录解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直斋书录解题》 解题书目。南宋陈振孙(1183—?)撰。原书五十六卷。今本二十二卷。振孙字伯玉,号直斋,浙江安吉人。嘉定以后,在江西、福建、浙江等地任地方官二十余年,后入京任国子司业,宝章阁待制,官至户部侍郎。嗜藏书,居官之地,刻书业兴盛,藏书家很多,书院更富藏书,故振孙购书甚多,每搜录罕见古籍,收藏日富。除购书外,又披阅库府及私藏,为之撰写提要,不断补充修订,历时十余年,辑成书目五十六卷,著录古籍三千余种,五万一千一百八十卷。虽未明立经史子集四部,却暗依四部之类序排列诸书,凡五十三类。前十类为经部,十一至二十六类为史部,二十七至四十六类为子部,余为集部。各类前有序文。后人考其各类,以为或首创,或移部,或复立,或新释,皆有与前人不同者,故立序。每一提要,记述作者生平,评价内容得失和价值,间或说明书之取材、成书时间、善本得之经过、古书款式和版刻优劣。既记述印本,也记抄本、拓本,与南宋官修《中兴馆阁书目》(原书佚,仅存清人辑本五卷)所收书相近。著录诸书今多亡佚,《与郡斋读书志》同为考察宋代古籍的重要参考书,深为后世古籍整理和研究者所珍视。原书明代已不传,清《四库全书》编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所录,校定为二十二卷,并加校注,有武英殿聚珍本、《从书集成初编》本、《万有文库》本等。 直斋书录解题 《直斋书录解题》是宋代一部重要的私家藏书目录。是陈振孙在江西、福建、浙江做官时搜购、抄录的藏书编成。据记载,在此书编成后的宋代末年曾有传本,但迄今已不可得见;元代有无刻本不见记载,惟抄本残卷流传于世,现藏于北京图书馆;明代刻本见于著录的有万历年间武林陈氏刊本,但未见传本;在清代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时该书已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一本,用木活字汇印于《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中。(下简称《馆本》)此本一出,福建、苏州、杭州相继刊刻。后来,商务印书馆又先后在《万有文库》、《丛书集成》等书中收入了此书。在馆本印行后,卢文绍曾因其有漏误之处起而订正,其稿本现存上海图书馆,但亦成为残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徐小蛮、顾美华二人的点校本。该本以馆本为底本,以元抄本,卢校本为主要校本,以《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各史艺文志为参校本,并加以新式标点而成,书后附有有关《直斋书录解题》的提要题识,关于陈振孙的生平与著述和陈振孙本人所撰序跋,并编有书名和著者两种索引,此本可谓自《解题》问世以来最好的本子。 陈振孙(生卒年不详)字伯玉,号直斋,浙江安吉人、出生在孝宗淳熙末年,曾任江西南城县令,福建兴化军通判,端平中任浙西提举,历官至宝章阁待制。他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广泛搜集书籍。在兴化军通判任内,曾传抄夹漈郑氏、方氏、林氏和吴氏的藏书。他几乎用了毕生精力从事图书的搜集与《直斋书录解题》的编撰工作。 该书原本56卷,已佚。现通行的本子为22卷的馆阁本,约30万字,共著录图书51180卷。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编排,称经录、史录、子录、集录。四录之下又分53个小类。经录下设易、书、诗、礼、春秋、孝经、语孟、谶纬、经解、小学10类;史录下设正史、别史、编年、起居注、诏令、伪史、杂史、典故、职官、礼注、时令、传记、法令、谱牒、目录、地理16类;子录下设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神仙、释氏、兵书、历家、阴阳家、卜筮、形法、医书、音乐、杂艺、类书20类;集录下设楚辞、总集、别集、诗集、歌词、章奏、文史7类。从类目上看,陈振孙对于史籍和诸子百家的著述比较重视。在类目的设计上,他参考了当时的官修目录和私家藏书目录。但又不拘泥于此,而是根据实际的需要和自己的认识对类目进行增设和调整,例如,他为符合宋代重视孔孟之学的实际情况,设立了语孟类,将《论语》和《孟子》合置其中;为了使类目更合理、每类之书多寡均匀,而设立了起居注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于这些新设或新改的类目,他均写有小序,现在保存下来的小序有语孟类、起居注类、小学类、农家类、阴阳家类、时令类、音乐类、诗集类、章奏类等9篇。在著录内容上也不仅限于记载书名,而是对一书的卷帙多少,撰著人的官职名氏,以及学术渊源或版本类别都有所论述。如在卷2经录· 书类《石林书传》条下就载有“十卷。尚书左丞吴郡叶梦得少蕴撰,博极群书,强记绝人。书与春秋之学视诸儒最为精详。”又如卷1经录。易类《周易口义》一书下记“十三卷。直讲海陵胡瑗翼之撰。新安王炎晦叔尝问南轩曰:‘伊川令学者先看王辅嗣、胡翼之、王介甫三家,何也?’南轩曰:‘三家不论互体,故云尔,然杂物撰德,具于中爻、互体未可废也。’南轩之学虽如此,要之,程氏专治文义,不论象数,三家者,文义皆坦明,象数殆于扫除略尽,非特互体也。”此外,陈氏还把传统的目录学和新兴的版本学结合起来,融会到解题中,或记清古书款式和版刻,或说明所得善本书的经过,既记印本,也记抄本、拓本,如卷8史录·杂史类《晋阳事迹杂记》条下云:十卷,唐河东节度使李璋纂,序言四十卷,《唐志》也同。今删为十卷,盖治平中太原府所刻本也。从莆田李氏借录。……”虽寥寥数语,却使学者受益非浅。 陈氏此书,可说是促进我国目录学发展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的主要贡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1,在分类体系上,改进与发展了传统的四部分类的方法,如将《孟子》一书列于经录,和《论语》一起合称“语孟类”;将子录农家类的时令书提出置于史录之中;在子录中恢复阴阳类,从经录中把乐类提出置于子录中,称音乐类等等,而且都写有小序,详细说明改动的原因和目的。 第2,陈氏将目录学与版本学相结合,一改过去那种评注卷帙,略论撰人名氏及品评内容得失的固有传统,开创了书目使用解题的先例,推动了传统目录学的发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称“解题叙述诸书源流,册分部居,议论明切,为藏书家著录之准绳。” 第3,著录图书宏富,反映了南宋以前的图书情况。在收书数量上,甚至超过了官修目录《中兴馆阁书目》,(《解题》收书51180卷,而《馆阁目》仅44486卷),《四库全书总目》在提到本书的参考价值时说:“古书已不传于今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传于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伪,核其异同,亦考证之所必资,不可废也。” 《直斋书录解题》自问世以来,一直受人重视,马端临在编撰《文献通考·经籍考》时,曾以此书为蓝本,由此可见,它的影响是较大的。直至今日,该书仍是我们研究目录学以及研究中国学术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直斋书录解题 直斋书录解题私家藏书目录。南宋陈振孙撰。陈振孙(1183—1261?)名瑗,字伯玉,号直斋。湖州安吉(今属浙江)人。藏书家、目录学家。他出身于小官僚地主之家,从小受家庭熏陶,勤于学习,后为官三十余年,官至户部侍郎。在长期官宦生涯中,他着力收藏图书,尤其为官江西、浙江、福建等南宋出版业发达之地时尤为如此。宝庆二年(1226)其通判兴化军(今福建莆田)时,先后收购传录当地藏书家郑寅、李馥、方渐、郑樵、林霆等人的藏书,使自己先后藏书达五万一千四百八十卷。南宋嘉熙初年当他任国子监司业时,图书目录的知识和实践已很丰富,在临安又看了国子监、秘书省和许多私人藏书,加上自己的大量藏书,便开始了《直斋书录解题》五十六卷的编撰,直到致仕以后,他还在继续做修订补充工作,直至完稿。共著录图书三千零九十六种,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 ☚ 郡斋读书志 史略 ☛ 直斋书录解题 直斋书录解题(南宋)陈振孙撰。原56卷,今本22卷。作者购书甚多,搜求罕见古籍,藏书丰富,除购书外,又披阅库府及私藏,为之撰写提要,不断补充修订,辑成此书。著录古籍3000余种,51180卷。分53类,暗依四部之类序排列。每书提要记述作者、评介内容和价值,间或说明书之取材、成书时间,善本得书经过等。所录之书今多亡佚,深为后世珍视。原书久已不传,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辑出。有《丛书集成初编》、《万有文库》本。 ☚ 郡斋读书志 外国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目录 ☛ 直斋书录解题书目名。宋陈振孙编。原本分经、史、子、集四部,五十六卷。现行是《永乐大典》本,二十二卷。共收书三千零九十六种,五万一千一百八十卷。首用解题体例,且著录详细。为中国古代重要的藏书目录之一。 直斋书录解题二十二卷,南宋陈振孙撰。陈振孙 (约1186一约1262),曾名瑗,字伯玉,号直斋,湖州安吉 (今属浙江) 人,一说湖州吴兴 (今浙江湖州)人,著名目录学家。宁宗、理宗之际,历溧水、绍兴、鄞县教授,台州知州,嘉兴知府等。淳珰四年(1244),除国子司业。后官至侍郎,以宝章阁待制致仕。藏书最多,传录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经近二十年的辛勤努力,编成“书录解题”,因其所居号“直斋”,故名其书《直斋书录解题》。原本五十六卷,分经、史、子、集四录,故书名中称“书录”。全书共分五十三类,在两宋官修书目基础上调整增补了门类。经录十类: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语孟类、谶纬类、经解类、小学类。史录十六类:正史类、别史类、编年类、起居注类、诏令类、伪史类、杂史类、典故类、职官类、礼注类、时令类、传记类、法令类、谱牒类、目录类、地理类。子录二十类:儒家类、道家类、法家类、名家类、墨家类、纵横家类、农家类、杂家类、小说家类、神仙类、释氏类、兵书类、历象类、阴阳家类、卜筮类、形法类、医书类、音乐类、杂艺术、类书类。集录七类:楚辞类、总集类、别集类、诗集类、歌词类、章奏类、文史类。该书没有大序,只有八个类目有小序,用以说明类目的增创和内容的变化。“语孟类”小序,叙其增创之由。“小学类”小序,重新确定该类目著录范围为“文字训诂”,论书法者“列于杂艺类”。“起居注类”小序,重新确定该类目“与实录共为一类,而别出诏令”。“时令类”小序,叙这一类自“子部农家类”列之“史部”的原因。“阴阳家类”小序,叙恢复这一类目之由,“以时日、禄命、遁甲等备阴阳一家之阙”。“音乐类”小序,以“古乐已不复有书”,汉唐以来的乐府、教坊、琵琶、羯鼓之类著述,不应列于经录,故“著于子录杂艺之前”。“诗集类”小序、“章奏类”小序,都叙其别为一类,是因其有单行本即“独行者”。每书各详其卷帙多少、撰人姓名及官称、成书及内容起止、重要序跋摘录等,间有史书考订,谓之“解题”。该书著录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超过南宋官修 《中兴馆阁书目》所著四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卷。其“解题”的参考使用价值,也较《中兴馆阁书目》为优。私人藏书目录在数量、质量方面同时超越官修目录,该书是其转折点。从此,官修目录改记藏书为只记本朝著述,随之兴起补各朝著述的热潮。《直斋书录解题》原本五十六卷,相传明代毛晋有半部南宋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有李盛铎旧藏传抄宋兰挥旧藏本,存二十卷。北京图书馆藏有元抄本,仅四卷(卷四七至卷五○)。清代四库馆从《永乐大典》辑出,重编为二十二卷,刻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为今之通行本。乾隆四十三年(1704),卢文弨以四库馆本为基础,校以“元本”残卷两种,并“据之定为五十六卷”,恢复原先次第,名以《新订直斋书录解题》,被称为卢校本,稿藏上海图书馆(缺卷八至卷一六)。南京图书馆藏丁丙跋卢校本,青海师范学院藏缪荃孙批校本,北京图书馆藏傅增湘录卢校跋本,均为善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校点本,以“聚珍版”为底本,元抄本及卢校本为主要校本,并附有关该书的评论及作者的事迹,为目前最为实用的一个本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