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直奉战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直奉战争

 1922年4至5月,直奉两系军阀经过一年多“冷战”,矛盾愈演愈烈,终致干戈相向。双方各动员兵力十余万人,在平汉、津浦路北段长辛店、固安、马厂等地展开激战。奉军落败,直系得以独掌北京政权。
 直奉战争发端于直皖战争后北京政府权力的争夺。
 1920年7月,直奉军阀联合打败皖系,开始形成联合执掌北京政权的局面。北京政府由谁来组阁, 自然成为众目所瞩的焦点。在推荐总理人选的问题上,经过张作霖和曹锟几翻争执,决定总理之职暂由直皖战争前的原总理靳雲鹏继续担任。靳雲鹏属于皖系,是段祺瑞的四大金刚之一,与皖系实力派代表徐树铮矛盾很深。他是张作霖的儿女亲家,也是曹锟的换帖兄弟。在内阁总理人选意见不能一致的时候,奉直两方都觉得由靳组阁自身不会吃亏。于是,靳雲鹏便成为各方都能接受的适宜人选。
 孰料,靳雲鹏组阁后极力奉行均衡政策,逐渐引起直奉两系的不满。直系军阀认为靳内阁亲奉疏直,多次抨击内阁在分配军费上欠公平。据记载,当时北京和全国各地到处闹穷,军费积欠严重,内阁欠直系军饷平均达半年以上,而欠奉系军饷仅两个月。1921年2月,外蒙第二次宣布独立。北京政府希望张作霖派兵援救库伦,一次划拨奉系军费300万元,而直系同期只领到50万元。直系对此大为不满。在天津召开的各巨头会议上,曹锟的兄弟曹锐竟当面提出要靳“滚蛋”。奉系认为靳内阁亲直,主要集中于升官封爵方面,张作霖企图向长江流域发展势力,力荐儿女亲家张勋任江苏督军,靳雲鹏未予照办,反而任用了曹锟推荐的齐燮元,以后又任命吴佩孚兼任两湖巡阅使,使奉系向南扩张的计划落空。因此,张作霖也认为靳雲鹏靠不住,决心倒阁。
 恰在这时,原北京政府秘书长,亲日派分子梁士诒反复游说于张作霖,以多筹军饷和联络南方合作倒直为条件,请奉系出面倒阁。12月14日,靳内阁集体辞职。张作霖推荐梁士诒组阁,遭到直系反对。梁遂向曹锟表示,组阁后愿意迅速筹发直军的军饷。曹锟信以为真,决定暂由梁干一下试试。12月24日,梁士诒当上了内阁总理。
 梁士诒上台后,公开实行亲奉政策。1922年元旦,根据张作霖的“建议”,下令赦免段芝贵、张树元、曲同丰、陈文运、刘询、魏宗瀚,发交参陆两部及曹锟“随时察看”。吴佩孚对此忿忿不已。1月5日,梁内阁又公然任命新交通系首领、卖国贼曹汝霖为实业专使,并内定另一卖国贼陆宗舆为北京市政督办,准备以北京市政公所财产及建筑物向日本抵借1 000万日元。上述举措说明,北京政府已经完全控制在亲日军阀手里,这是英美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所不能容忍的。
 吴佩孚看到大权旁落,实难甘心,遂抓住梁内阁大搞亲日外交,暗中出卖胶济路权益的时机,密电联络直系的各省督军,发动了一场声讨梁士诒的“电报战”。1月5日,吴佩孚发出歌电,大骂梁“勾援结党,卖国媚外”,“牺牲国脉,断送路权”,以后又连发五电指斥梁内阁的卖国行为。瞬时,直系督军齐燮元、萧耀南、冯玉祥、陈光远等紧紧跟随,也连续发出倒梁通电。在唇枪舌战的“电报战”中,山东第一混成旅旅长张克瑶发表了一篇《讨梁士诒檄》,通篇套用《讨武则天檄》,使人读后忍俊不禁。
 吴佩孚等叫骂不休,梁士诒只有求助于奉系。张作霖也苦于无良策,只能以私人名义劝慰梁“安心供职”。梁遂采取逆来顺受的态度,厚着脸皮“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这更激怒了吴佩孚。1月19日,他联络山东、河南、陕西、江苏、湖北、江西六省督军及省长联名上书徐世昌,迫其下令将梁免职。其时,梁士诒的亲日内阁是很难站住脚的。一方面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等西方国家占了上风;另方面全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卖国政府的浪潮汹涌澎湃,给梁内阁造成巨大的压力。1月20日,吴佩孚授意湖北督军萧耀南召开高级军官紧急会议,部署驱梁及率部北上。23日,梁士诒被迫“请假”,躲到天津。国务总理一职由外交总长颜惠庆暂代。
 张作霖眼看一手扶植的亲奉内阁濒临崩溃,十分恼怒,一面致电徐世昌谴责吴佩孚干涉内阁“破坏纲纪”,一面不断扬言要用武力对付直系,使直奉两系的矛盾更加激化。
 此时,奉系未对直系用兵是由于直系兵力雄厚,奉系有所顾虑,不愿单独作战。张作霖希望借重孙中山的影响,由北伐军首先发动反对直系,皖系起而响应后,他再联络安徽督军张文生、河南督军赵倜、陕西省长刘镇华等共同动作,使直系陷入重围。奉系凭举手之劳即可取得胜利。奉系与孙中山及皖系的反直三角联盟已经形成,然北伐军受制于陈炯明不能出发,张作霖只能捺住火性以等待时机。
 从直系方面看,曹锟和吴佩孚也极想一战打垮奉系,独霸政坛。然而,曹锟考虑到直皖战争刚结束,马上对奉系用兵,尚无把握取胜。于是一再约束吴佩孚切勿孟浪从事。3月10日,张作霖在帅府庆寿,曹锟派曹锐前往奉天游说。张作霖始终不与他谈“政治问题”。他只得找张的心腹孙烈臣摸底。孙问曹“究竟是部下亲呢还是亲戚亲?”曹锐信誓旦旦地表示决不纵容部下干出对不起亲戚的事情。此后张作霖才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条件:一、吴佩孚专任两湖巡阅使,不得兼任直鲁豫巡阅副使;二、直军退出京汉线北段;三、梁士诒销假复职,复职后自动下台。曹锐返京后向曹锟作了汇报。曹锟感到张作霖已经下了最后通牒。为了表明对奉张的强硬态度,他向秘书口授一封电报,发给吴佩孚,大意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亲戚虽亲,不如自己亲。你要怎样办,我就怎样办。”①直奉两系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为了全力对付奉系,吴佩孚在湖南与赵恒惕达成互不相犯之约,在四川唆使熊克武与刘湘相争,使他们无力北进,在山东则重贿督军田中玉,使其保持“中立”,在浙江极力拉拢卢永祥,幻想分化皖奉反直同盟。这时,英美等西方国家多方支持直系。美国公使休士曾当面劝告张作霖,应根据华盛顿会议的精神大量裁减奉军;英国公使艾斯顿建议不得在京奉路运兵;天津领事团表示反对奉军派兵入津并占领塘沽车站;北京外交团警告不得断绝京汉、京奉、津浦各路的交通。
 4月3日,吴佩孚借祝寿之名,邀集十一省的直系大小军阀五百余人齐集洛阳,商讨对奉作战。与会者发出“拒奉愿归吴佩孚指挥”和“对奉坚持到底”的呼喊。会后,吴佩孚开始调兵遣将,下令所部第三师由宜昌北调;王承斌第二十三师调往保定;张福来第二十四师调往郑州;萧耀南第二十五师由湖北北上;冯玉祥第十一师赴洛阳应援。直系各部不仅扣留了京汉线上的车辆,将部队迅速部署于京汉线上长辛店、保定、石家庄、郑州一带,还强行提取了京汉路收入款项328万元充作军费。
 从4月10日起,奉军以保卫京畿为名,络绎不绝地涌入关内。尔后以军粮城为大本营,分别占领军粮城、马厂、天津、芦台、通州,改名为镇威军,以张作相为关内军总司令。奉军计划分两路进攻。一路沿津浦线抵徐州,会合张文生的新安武军进攻河南;另一路于4月17日进抵京汉线长辛店附近。
 直奉交战之前,照例有一场互相攻讦的宣传战。4月19日,张作霖发表通电,声称其“入关屯驻,期以武力为统一之后盾。凡有害民病国,结党营私,乱政干纪,剽劫国帑者,均视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物,愿即执殳前驱,与众共弃”。同日,吴佩孚也发出通电,反唇相讥称“此次梁氏恃有奉张保镖,不惜祸国媚外,而为之保镖者犹不许人民之呼吁,必庇护此祸国殃民之蟊贼,至不惜以兵威相胁迫。推其用心,直以国家为私产,人民为猪仔。诸君代表三千万直人请命,佩孚窃愿代表四万万人请愿也。”②此后,双方攻伐电报不断。
 值得注意的是,奉系在驱兵入关后仍打出“统一、和平”的旗号。4月20日,张作霖首先电请徐世昌主持召开全国统一会议。翌日,浙督卢永祥建议曹张同赴天津,面商撤军。这个建议得到田中玉、齐燮元、何丰林、陈光远、张文生的一致支持。同一天,徐世昌请出张锡銮、赵尔巽、王士珍、王占元、孟恩远、张绍曾提出发起联合调停会议的建议,究其原因,这时各方面的形势都对奉系不利:孙中山的北伐受到陈炯明阻挠,已经回到广州;海军总司令蒋拯在上海表示支持直系,牵制了卢永祥,使反直“三角同盟”形同虚设。再加上冯玉祥的军队迅速开往河南,使原来准备内应的赵倜也不敢行动。所以,奉军虽已大批入关,但原设想的先发制人,继而四方响应的策略成为泡影。而徐世昌也很清楚,直奉战争无论谁胜谁败,都会危及其地位,所以也千方百计地企图把局势和缓下来。
 但是,利在速战的吴佩孚不肯终止这场战争。直系方面提出,如果召开统一会议,奉军必须撤出关外,否则“公论将为武力所指挥”。25日,吴佩孚与直系将领联名发表《张作霖十大罪状》的通电,声称:“作霖不死,大盗不止。佩孚等既负剿匪之责,应尽锄奸之义。”③随后,吴佩孚动身赴前线督战,下令各路军队由琉璃河、固安、永清分三路同时进兵:第一路沿京汉路和正定前进,迎击长辛店一路的奉军,以京津为目的地;第二路侧重陇海路,联络江苏的兵力,以防安徽马联甲的旧部和浙江卢永祥的袭击,同时分一支沿津浦路北上,和东路张国溶联络,攻击奉军的根据地;第三路是冯玉祥部队和陕军,集中郑洛一带,坚定根据地,并为各方接应。28日,张作霖也通电宣战,并赶赴军粮城, 自任镇威军总司令,下令分兵迎敌。29日,直奉战争爆发。
 战争爆发时,奉军总司令部设军粮城。东路军总司令张作相驻落垡,所属有张作相自兼师长的第二十七师及骑兵集团司令许兰洲、张作霖的卫队旅旅长张学良等部,开战前该路奉军缩短防线撤回马厂以北。西路军总司令张景惠驻长辛店,所属有张景惠自兼师长的第一师及第十六师师长邹芬、第五混成旅旅长齐占九等部。奉军全部约12.5万人。直军总司令部设涿州,悉由吴佩孚发号施令,西路是吴佩孚的第三师驻琉璃河,王承斌的第二十三师驻固安;东路是张国溶的第二十六师,以及后来加入的张福来的第二十四师均在马厂。直军全部约10余万人。从兵力和装备看,奉军优于直军。直军约需三分之一以上军队巩固后方,在前线作战人数几乎是奉军的一半。在重武器上,直军只有大炮100门、机关枪100挺,而奉军有大炮150门,机关枪200挺。直军虽有飞机助战,但未发挥作用。吴佩孚曾命令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杜锡珪调动海筹、海容两舰驶赴秦皇岛,江利、江元、楚同、楚谦四舰驶赴大沽口威胁奉军的后方,亦因《辛丑条约》不许中国在京奉路和沿海地区采取军事行动所限,未能发挥作用。可是,奉军由“绿林”起家,素质甚差,平时又缺乏训练,混战之初并未显现优势。
 直奉战争东路在津浦线,西路沿京汉线及其以东地区进行。29日前,两军在前线已经有零星接触,枪炮声时断时续,双方正式交火后,奉军猛攻,直军坚守,整个战争在长辛店、固安和马厂展开,尤其长辛店和琉璃河之间的炮火激烈。在北京就可以听到长辛店传来的隆隆炮声,不少外国人前往战地观战。徐世昌除命令各省切实保护外侨外,还下了一道责成双方军队停止攻击、迅速撤兵、听候查办的命令,当然不会受到奉直双方的理睬。两军在战斗中屡进屡退,伤亡无算。奉军集中炮火猛轰直军阵地,吴佩孚则严令直军坚守以疲奉军。
 从4月29日至5月3日,交战双方都捏造战报吹嘘胜利。张作霖俨然以战胜者自居,每天都发表告捷文电。直军则随心所欲地发布号外,称北京政府已将张作霖免职,派张锡銮为东三省巡阅使,冯德麟为奉天省督军。
 战争很快在西线出现了转折。开始,奉军攻势稍强,双方阵势互相绞扭。4月30日,吴佩孚亲往西线督战,派出大批侦探了解奉军的布防情况,发现奉军弱点后遂变更战略,制定了由炮队掩护步兵,进行侧面攻击,同时急调部队配合攻击迂回包抄的计划。5月3日,奉军再次发动进攻。张景惠忘却了张作霖半攻半守的命令,一齐向直军阵地前进。当晚,吴佩孚率大队直攻奉军正面,另派数千精兵绕道突袭奉军后方。4日,直军径扑卢沟桥。奉军腹背受敌,炮弹又告罄,以致前线军心不稳,第十六师停止战斗。奉军第十六师原系已故直系首领冯国璋的旧部,师长王廷祯被奉系赶走,改派邹芬继任。奉系把该师摆在前线攻打直军,正如直皖战争中皖系将原直系第十五师摆在前线一样,遇上适当机会就会倒戈。5日,直军增援之张锡元旅加入战争,直冲丰台。奉军抵挡不住,仓促由丰台撤出,长辛店遂落入直军之手,退往北京的奉军大部被包围缴械,直军进袭奉军东路军司令部所在地落垡。中路奉军闻知长辛店失守,也无心恋战,纷纷退往天津。
 奉军西路兵溃之日,正当直军东路大受重创之时。与直军对阵者为张学良之第二梯队。其兵力共三个旅和一个骑兵营。直军以第三师之一旅一营、第二十三师全部、骑兵一个团压迫张学良部。吴佩孚对部下说,我们痛击张学良,是为打孩娘出来,看张作霖来否?他乘汽车亲赴信安镇督战。5月1日,张部西进迎战。双方骑兵在煎茶铺相遇,小有冲突。吴之大队旋至。张以一旅抵敌,另分两旅在左右形成包围之势。吴军也以包围法迎战,两军阵势若弓形,反复纠结,各不相让,嗣以吴军人众,到者增多。张军三面被围,两名团长受伤,其位于唐家铺的司令部也遭吴军偷袭。张学良登上屋顶,从容指挥反击,并谓部下称我死于此亦不复动。众人以主将不去,坚韧支持,击退来袭者。次晨大风,阵势无甚变动。午后,吴军由信安西南之田家田前地。奉军连发巨炮,屡进屡击,毙死吴军千余。张学良认为吴军必于胜芳和崔庄之间进行反攻,遂乘夜以两旅伏于唐家铺左右。第二天拂晓,吴军果然由胜芳突进,至唐儿里遭到伏击。吴军被冲断,退守胜芳、崔庄。其在信安西北之部不敢取道田口增援胜芳,便在张庄发动攻势。奉军分出围困胜芳之兵,击溃张庄附近吴军,仍回攻胜芳。4日晨,攻陷胜芳和崔庄,将吴军在信安以南者扫除净尽。后吴军又约有一团来援,也被击败。是役,奉军所获吴军之炮及炮弹甚多,即以还击吴军,毙其旅长一名。吴佩孚大怒,下令得奉军一炮者赏两千元,终不可得。作战以军旗为无上要品,故兵家以失旗为大辱,而张军竟夺吴军四面大旗,俘其官兵数百名。吴军驱使乡民挖壕等役,死者无算,临阵又用机关枪督战,退者立毙,并称奉军于降者皆铡死,故其兵士不敢退也不敢降,而吴军伤亡之多亦由此。张军六名团长有五人负伤,可知此战之激烈④。
 奉军东路大胜,然为西路和中路所牵制。张作霖曾赴落垡督战,以挽救颓势,见大势已去,恐直军断其后路,将进退失据,便仓皇退回天津,下令总退却。
 奉军先退至军粮城,再退至滦州。张作霖退往关外时,特将张景惠留在北京“待罪”,还电劝曹锟“勿为已甚”。实际上,北京政府根本不敢问他的罪。5月5日,徐世昌下令“奉军即日撤出关外,直军退回原防,均应听候中央命令解决”。为了讨好战胜者,北京政府将叶恭绰、梁士诒、张弧三人列为战争祸首加以通缉。
 直奉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灾难。据记载其惨象是满目疮痍,赤地千里。“就战地而观察之,枕骸在野,流亡无归,田畴已荒,室庐为虚矣。就红会病院而观察之,断胫折脰,焦头烂额者,方呻吟宛转,有求死不得之惨矣。此蚩蚩者,果何辜而致此耶。”⑤
 奉军大部败退出关后,在英美总领事的赞许下,奉天的英国传教士德康脱尔和杨克,奉天青年会干事、美国人普赖德,开滦矿务局总办、美国人聂赛等赶到保定,力劝曹锟举行直奉双方停战谈判。吴佩孚综观时局也感到东三省是日本的势力范围,如果继续进兵关外,必然引起日本干涉,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于是,他把对奉问题交给第二十三师师长、奉天人王承斌处理。而王承斌也无出关追敌的勇气。
 6月中旬,直奉两军代表在秦皇岛海面的英国“克尔留”号军舰上,签订了停战条约,规定以山海关为两军的界线,奉军全部撤到关外,直军除酌留一部驻防山海关,大都撤回原防。张作霖就任东三省自治保安总司令,以孙烈臣、吴俊升为副司令,发表“闭关自治”宣言,对北京政府仍然保持独立的姿态。至此,直奉战争以奉系军阀暂时被逐出北京政权,败退东北而告结束。

直奉战争 - 可可诗词网

直奉战争

 又称“奉直战争”。1921年12月亲日派政客梁士诒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推出组阁后,推行亲日政策,直接影响了英美帝国主义及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的利益,遂于1922年4月底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战事在京汉线长辛店(今属北京)、津浦线马厂(今属河北青县)一带展开。5月奉军战败,入关奉军十二万,仅二万人逃出关外。6月双方达成以榆关(山海关)为界的停战协议。此后,奉军退入东三省,北京政权完全被直系操纵。1924年9月,江苏直系军阀与浙江皖系军阀发生战争。张作霖借口援浙,派兵入关,向直系进攻,战事在朝阳(今属辽宁)和榆关一带展开,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0月直系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曹锟、吴佩孚的直军在前线崩溃,吴被迫从塘沽取海路南下。段祺瑞被冯、张共推为临时执政。

直奉战争 - 历史大事 - 可可诗词网

直奉战争

 直奉战争是直、奉两系军阀为争夺北京领导权在中国北方进行的两次战争。1920年,直皖战争后,直奉军阀共同掌握北京政权,并共同推靳云鹏组阁。后来,张作霖又迫使靳云鹏辞职,支持亲日的梁士诒任国务总理。受日本支持,奉、皖两系重新合作,并联络孙中山为首的广东政府,组成“三角同盟”。1922年1月,受英、美支持的直系军阀吴佩孚联合6省军阀,通电攻击梁士诒内阁媚日卖国,迫使梁士诒离职,矛盾日趋激化。4月29日,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双方各用兵力12万,在津浦、京汉铁路沿线展开激战。开始,奉军猛攻,直军坚守。5月3日,吴佩孚出奇兵绕到奉军后方,使卢沟桥奉军腹背受敌。5日,直军在长辛店获得大胜,各路奉军军心大乱,很快全军崩溃。张作霖被迫下令撤退,率残部仓皇入关,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奉军的失败而结束。直奉战争后,直系控制北京政权。为了赶走现任总统徐世昌,吴佩孚策划了“趋徐迎黎”之计,请黎元洪重新出山,充当门面。1923年10月,曹琨贿选总统,便将黎元洪赶走。10月10日,曹琨宣布就任总统,世称“贿选总统”,颁布所谓《中华民国宪法》,直系军阀独霸北京政权。
 第二次直奉战争。1924年9月,直系军阀江苏督军齐燮元和皖系军阀浙江督军卢永祥为争夺上海,大动干戈。张作霖便认为是向直系报仇夺取北京政权的大好时机。9月15日,张作霖率6路25万大军向山海关、赤峰、承德发动进攻。战争开始时,直军处于劣势,奉军先发制人,全线出击。10月9日,奉军攻占赤峰,战事重心移向山海关主战场,两军在山海关争夺激烈,伤亡惨重。11日,吴佩孚亲赴山海关督战。17日,奉军进入长城。10月23日,冯玉祥乘直系后方兵力空虚,星夜回师北京,发动“北京政变”,将曹琨赶下台,使直军元气大伤,吴佩孚落荒而逃。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的失败而告终。

直奉战争

北洋军阀直系与奉系间的战争。1922年,因奉系军阀支持亲日政客梁士诒组成内阁,严重影响英美和直系的利益,4月间直系曹锟、吴佩孚与奉系张作霖两派军阀在京汉路长辛店和津浦路马厂一带发生战争,结果奉军败退,双方协定以山海关为界,直系独占了北京政权。1924年9月,张作霖乘江浙战争之机派兵入关,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战事在长城、山海关一线进行。10月间直系将领冯玉祥回师北京,发动政变,直军瓦解,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告终。

直奉战争

北洋军阀直、奉两派系之间的战争。直皖战争后,北京政权落入直、奉两系军阀之手。因为争权,矛盾不断发生。1922年4月初,奉系军阀张作霖率12万大军入关,29日与直系军阀吴佩孚指挥的10万直军激战于长辛店等地。5月初,奉军战败。9月中旬,双方达成以山海关为界的停战协定,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此后,北京政权完全由直系军阀控制。1924年9月,张作霖指挥15万大军向山海关一带推进。曹锟令吴佩孚任“讨逆军总司令”,指挥直系约20万大军迎击。中旬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连连失利。两军激战的紧急关头,直系第3军总司令冯玉祥于10月3日在北京发动政变,囚禁曹锟,反戈讨吴。直军前后受敌,迅速溃败,吴佩孚仓皇由海路南逃。11月3日,战争结束。

直奉战争

亦称“奉直战争”。共有两次:第一次发生于1922年,当时奉系军阀张作霖支持亲日派梁士诒组织内阁,严重影响英美及直系的利益,引起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与张作霖的混战。奉系张作霖以天津为战略基地,大本营设在军粮城,自任“镇威军”总司令。4月29日,与直系军队在京汉线长辛店(今属北京市)、津浦线马厂(今属河北省青县)开战。5月,奉军战败。6月,双方以榆关(山海关)为界,签订停战协定。从此,北京政权完全由直系军阀控制。直系并召开紧急会议,迫总统徐世昌下野,暂时由黎元洪复总统职。1923年6月,曹锟赶走黎元洪,10月通过贿选出任总统。第二次发生于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张作霖乘机派兵入关,于17日爆发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吴佩孚以大沽口为根据地,在山海关与奉系激战。10月23日,直系将领冯玉祥回师北京举行政变,吴佩孚从海道逃往长江一带。冯与张共推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执政”。天津成为奉系军阀统治地区。李景林代替直系王承斌在天津任直隶督办兼省长。

直奉战争

北洋军阀直、奉两系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争夺北京中央政权的战争。1922年奉系军阀张作霖支持亲日派政客梁士诒组阁,严重影响英美帝国主义和直系的利益,引起了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与张作霖的混战。4月,战争在京汉线长辛店(今属北京市)、津浦线马厂(今属河北省青县)一带进行。结果奉军战败。6月,奉直签订停战条约,双方以榆关(山海关)为界,奉军撤至关外。直系军阀独霸北京政权。

直奉战争

直奉战争

北洋军阀直系和奉系在帝国主支持下为争夺中央领导权而爆发的战争。1920年直皖战争时,奉系和直系勾结,打败了皖系。北京政府的权力落入了直、奉两派军阀的手中。直系在英、美的支持下,以曹锟、吴佩孚为首领,企图控制北京政府,奉系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也企图单独控制北京政府。双方的利害冲突日益严重,终于在1922年4月奉系出兵攻击直系,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双方各自动用12万左右的兵力,在长辛店、固安、马厂一带展开激战。直系吴佩孚采用迂回战术,分化瓦解奉系,终于使奉系在5月中旬败退关外。6月,双方订立停战协议。从此,北京中央政权落入直系曹锟、吴佩孚手中。1924年9月18日,直奉两系又爆发生第二次战争。双方在山海关、热河一带发生激战。10月,直系将领冯玉祥趁直系即将败北之际,联络胡景翼、孙岳,把部队开进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直系总统曹锟。奉军长驱直入,切断了直系军与山海关的交通,全歼山海关直系部队。吴佩孚腹背受敌,全军几乎覆灭,不得不由天津乘船南逃。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奉军胜利而结束。

☚ 直系军阀   直鲁联军 ☛
000014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