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經穴 > 目窗 目窗 mùchuāng 亦稱“至榮”。足少陽膽經穴。在眼目直上,臨泣後一寸。因其善治目疾,猶如眼目之窗牖,故名。主治目眩,青盲,目赤腫痛。其穴秦漢典籍已載,定名於晉,沿稱至今。《素問·氣府論》“直目上髮際内各五”王冰注:“謂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左右是也。”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目窗,一名至滎,在臨泣後一寸,足少陽陽維之會。刺入三分,灸五壯。”清·廖潤鴻《針灸集成·足少陽膽經》:“目窗,主治頭目眩痛引外眥,遠視不明,面腫,寒熱汗不出。” 目窗经穴名。代号GB16。出 《针灸甲乙经》。别名至营。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瞳孔直上入发际1.5寸处; 或于头临泣后1寸取穴。一说在“临泣后一寸半” (《针灸大成》)。布有额神经内、外侧支的吻合支和颞浅动、静脉额支。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内障,鼻塞,面目浮肿,惊痫等。沿皮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 目窗mùchuānɡ经穴名。代号CB1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至荣。属足少阳胆经。位于瞳孔直上入前发际1. 5 寸, 头正中线旁开2. 25 寸。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鼻塞、惊痫等。平刺0. 3 ~0. 5寸。 目窗 目窗G16Muchuang足少阳胆经穴。首见《甲乙经》。别名至营。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位于额部; 目正视时,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1.5寸。正坐仰靠取之。穴位在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并有额神经内、外侧支的会合支。本穴位置另说在头临泣后1.5寸。一般沿皮刺0.3~0.5寸。针后局部重胀。也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艾炷灸3~5壮;艾卷灸5~10分钟。 主治头、面、目等疾患,如头痛头晕,面目浮肿,目赤肿痛,青盲内障,目翳遮睛,鼻塞,唇吻强,上齿龋肿,惊痫等。现又多用以治疗屈光不正,结膜炎等。 ☚ 头临泣 正营 ☛ 000014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