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秧竻
火秧竻,又名霸王鞭、羊不挨、金刚树。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为大戟科植物金刚纂Euphorbia antiquo-rum L.的茎、叶或液汁。原植物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福建、台湾等省区。
本品味苦,性寒。有毒。功能消肿,拔毒,杀虫。主治痈肿、疔疮、疥癣等证。本品多用于治疗外科及皮肤疾患,并以外治为主。如痈疮肿痛、瘭疽及无名肿毒,可用其鲜茎加酒糟捣烂,炒热敷于患部; 用于疔疮,以鲜叶切碎,水中洗去其乳白色液汁,加入蜂蜜捣烂外敷;用于便毒初起(腹股沟坚硬肿痛),以鲜叶和雄黄少许捣敷; 用于癣疮,可以鲜茎捣烂绞汁或用醋磨汁涂搽; 用于疥癞,以火秧竻切片,香油中煎熬至焦黑色,去竻存油,另以川连、枯矾、樟脑、雄黄、蛇床子及三仙丹各适量、研末,以油调搽。
火秧竻茎叶中的乳白色液汁(又称火秧竻胶),其毒性较剧,内服微量即可引起泻下而有逐水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臌胀,法以火秧竻液汁,和入适量炒米粉,丸如绿豆大,每服1~2粒,清晨用山楂、砂仁、白芍煎汤送下,隔日一次,以大便泻下二、三次为度(泻后食白米粥可以止泻),忌盐百日。或以火秧竻液汁数滴滴入鸡蛋内,搅匀,外以湿纸封口,煨熟食之,每日一枚,连食数日,肿胀亦可消退。但火秧竻茎叶经过炮制,则有止泻作用,民间用本品15~30g(去皮刺者),切碎,水中漂去液汁,与适量大米同炒,至米色焦黄为度,加水,煎服,治热滞泄泻; 以酒(或水、酒各半)煎服,又可治疗因跌打损伤,内有积瘀,以致二便不通,药后即有瘀血泻下。人体皮肤接触火秧竻液汁后,可发生炎症和水泡,局部疼痛,故用于外治,必须局限于患部。若误入眼内,可致失明。内服量如过大,除可导致剧烈泻下外,还可产生呕吐、头晕、昏迷、肌肉颤动以及刺激口腔粘膜等。此时应给服鸡蛋清、牛乳、面糊,注意保护口腔清洁,并及时采取其他解救方法或对症治疗。体质虚弱之患者及孕妇禁服。
实验研究: 金刚纂茎含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赛酮、3α-及3β-无羁萜醇以及甾醇、黄酮类、糖类、氨基酸、柠檬酸、苹果酸、延胡索酸。
乳汁含大戟醇、大戟脑、β-香树脂醇、环木菠萝烯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