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盗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盗泉dào quán形容回避恶事物,保持清节。《文选·陆机〈猛虎行〉》:“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李善注引《尸子》:“孔子至于胜母,暮矣而不宿。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论语撰考谶》:“水名盗泉,仲尼不漱。”(引自《太平御览》卷七○)陆龟蒙《庆封宅古井行》:宣父尝违盗泉水,懦夫立事贪夫止。卢照邻《赠益府群官》: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李咸用《遣怀》:莫饮盗泉水,无为天下先。 盗泉 盗泉《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后以此典指回避丑恶事物,保全名节。晋·陆机《猛虎行》:“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 戴生之黄 得鱼忘筌 ☛ 盗泉《盗泉》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尸子》卷下:“(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又,《淮南子·说林训》:“曾子立廉,不饮盗泉。”又,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五《洙水》:“洙水西南流,盗泉注之。泉出卞城东北汴山之阴。”(下引《尸子》语) 又,《文选》晋·陆士衡《猛虎引》:“渴不饮盗泉水。”李善注引《尸子》曰:“孔子至于胜母,暮矣而不宿;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释义】盗泉是一泉名,因泉名不雅,所以为孔子厌恶。后人以不饮盗泉水表示清廉。 【例句】我可也须识报恩珠,怎敢便不饮盗泉余。(秦简夫杂剧《宜秋山赵礼让肥》第四折〔得胜令〕)马武感赵礼兄弟高义,弃暗投明,当了兵马大元帅后,去拜访赵礼。赵礼将马武占山为盗时送他的礼物退了回去,马武不高兴,说他敢是不用盗来的东西。赵礼这两句唱词是分辩之词,说自己知道报恩,不是不饮盗泉水,而是母亲严命。此处反用典故。 盗泉宋词典故·盗泉 【出典】 《文选》卷二八晋·陆士衡(机)《猛虎行》:“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唐·李善注引《尸子》:“孔子至于胜母,暮矣而不宿;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释义】 盗泉,泉名,在山东泗水县,因其名“盗”而为孔子所恶,渴而不饮其水。后遂用为故实。 【例句】 俗人如盗泉,照眼都昏浊。(辛弃疾《生查子·简子似》1945)这里以“盗泉”比俗人,斥其昏浊,与上片之以“冰雪”喻高人形成对照。 盗泉 盗泉《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后以此典指回避丑恶事物,保持清白节操。辛弃疾《生查子·简子似》:“俗人如盗泉,照眼都皆浊。” ☚ 倒载习池 道边苦李 ☛ 盗泉《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后用来表示不受物欲诱惑,保持清操。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盗泉比喻不义之物。唐贯休《续姚梁公坐右铭》诗: “恶木之阴匪阴,盗泉之水匪水。” 盗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尸子》卷下:“ (孔子) 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淮南子·说林训》:“曾子立廉,不饮盗泉。”唐李白《李太白全集》十二《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旧时常以“盗泉”比喻非义所得之物。《旧唐书·王徽传论》:“徽志吐盗泉,脱身虎口,功名不坠,君子多之。”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泉瀑 > 盜泉 盜泉 dàoquán 古泉名。故址在山東省泗水縣境。傳說孔子、曾子因惡其名,皆不飲其水。《尸子》:“[孔子]過於盜泉,渴矣而不飲,惡其名也。”晉·陸機《猛虎行》:“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參閱《清一統志·兖州府·山川》。 盗泉dào quán本为泉名,后指认为饮之使人邪恶的泉水。陆机《猛虎行》:“渴不饮~~水,热不息恶木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