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皮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皮纸 造纸之法,荒黑楮皮率十分割粗得六分,净溪沤灰庵暴之,沃之,以白为度。瀹灰大镬(锅)中,煮至糜烂,复入浅水沤一日,拣去乌丁黄眼,又从而庵之,捣极细熟,盛以布囊。又于深溪用辘轳推荡,洁净入槽。乃取羊桃藤捣细,别用水桶浸按,名曰滑水。倾槽间与白皮相和,搅打匀细。用帘抄成[纸]张,榨经宿,干于焙壁,张张摊刷。然后截沓解官,其为之不易盖如此。 明·汪舜民《徽州府志·物产志》 槽户雇倩人工,将前物(楮皮)浸放清流激水,经几昼夜,足踏去壳,打把捞起。甑火蒸烂,剥去其骨,扯碎成丝,用刀锉断,搅以石灰存性,月馀,仍入甑蒸。盛以布囊,放于急水,经数昼夜,踏去灰水见清,摊放洲上。日晒水淋,无论月日,以白为度。木杵春细,成片揭开。复用桐子壳灰及柴灰和匀,滚水淋泡。阴干半月,涧水洒透。仍用甑蒸水漂,暴晒不计遍数。多手择去小疵,绝无瑕玷。刀斫如炙,揉碎为末,布袱包囊,又放急流洗去浊水。然后安放青石板合槽,内决长流水入槽,任其自来自去。药和溶化,澄清如水,照依纸式大小高阔,置灵绝细竹丝,以黄丝线织成帘床,四面用筐绷紧。大纸六人,小纸二人,扛帘入槽,水中搅转,浪动搅起。帘上成纸一张揭下,垒榨去水。逐张掀上,砖造火焙,两面粉饰,光匀内中。阴阳火烧,熏干取下,方始成纸。 明·王宗沐《江西大志·楮书》 【评】 此处讲造楮皮纸,造其他皮纸,法亦同此。《江西大志》所述方法为造御用纸,手续繁,纸质良,但成本高。 ![]() ![]() ![]() ![]() 古代名物 > 文具類 > 紙部 > 類别 > 皮紙1 皮紙1 pízhǐ 以獸皮爲紙。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聞義里》:“有如来昔作摩休国,剥皮爲纸,折骨爲筆處。”北周·庾信《陝州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皮紙骨筆,木葉山花。” 皮纸 皮纸东汉开始用楮树皮、魏晋时又用桑树皮造纸,是谓皮纸。古所谓茧纸者、多为桑皮纸。皮纸较麻纸更适于书画。现在的书画用皮纸,如浙江皮纸、贵州皮纸、迁安皮纸等都以楮、桑皮为主要原料。皮纸较宣纸纤维长、坚韧,但墨色变化不如宣纸丰富。宣纸落墨后笔与笔之间有水印、皮纸则无。现代有不少画家爱用皮纸作画。藤皮,木芙蓉皮亦可用于造纸、前者叫藤纸、后者叫小皮纸,现已淘汰。 ☚ 麻纸 宣纸 ☛ 皮纸 皮纸Pizhi书画用纸之一。东汉时采用楮树皮.魏晋时又开辟桑树皮造纸,皮纸用于书画优于麻纸。现在的书画用皮纸,如浙江皮纸、温州皮纸、贵州皮纸、迁安皮纸等,都以楮、桑皮等为主要原料。皮纸较宣纸纤维长,韧性强,墨色变化不及宣纸丰富。宣纸落墨后笔与笔之间显现“水印”,皮纸则无,皮纸用于书画别有韵味。不少画家喜欢用皮纸作画。 ☚ 麻纸 宣纸 ☛ 皮纸用桑皮、山桠皮等韧皮纤维为原料抄造的纸。纸质柔韧、纤维细长均匀。 皮纸皮紙pí zhǐ一种较厚的有韧性防渗透的纸。《卫生易简方·卷八·痈疽》:“用皮纸抬于火上烘干,色变为度,共研极细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