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毛匠
对从事毛皮熟制与裁制的工人的称谓,民间称“毛毛匠”。据史料记载,旧时皮毛产品在甘肃六大特产中属首位,皮毛加工在天水是一个较大的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天水的皮毛匠集中在张家川、秦州区两地,其他县区较少。天水的皮毛加工真正兴起在清朝。光绪初年,天水先后开设有“万胜皮店”“德胜皮店”“兴盛皮店”“俱兴堂皮店”等 18 家,并有德商“德斯股洋行”、英商“聚生公洋行”等 3 家国外皮毛行。皮毛匠加工的皮张大宗为羊皮,其余为驴皮、兔皮、狗皮等杂皮。加工皮张集中在 3 至 8 月份,主要工序分擀、案,即把生皮熟制成裘皮,再把裘皮制成各种服装皮筒子、裤子等。生皮制成裘皮的过程是皮毛加工的主要工序,也是关键工艺。皮毛加工使用的主要辅料是黄米、皮硝。经选皮、剪皮、洗皮、进缸(即踏皮)、熟皮、铲皮、晒皮、钉皮、配活、做活、出灰、展活、印活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天水皮毛制作工艺讲究,质量上乘,曾远销湖北、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成都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