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皇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皇庄huáng zhuāng

或称官庄,隶属内务府。这里是皇粮庄头的简称:贾蓉道,“听见说我老娘在那一家时,就把我二姨许与~张家,指腹为婚。”(六四·1552)

各种归属的土地

各种归属的土地

公属的土地:公田
官府或公共的土地:官地
属于个人、团体或国家所有的土地:地产(房~)
旧时民家私有的田地:民田
旧时庙庵占有的土地:庙田
贵族、皇室等占有并经营的大片土地:庄田
明清两代皇室直辖的庄田:皇庄
古代直属天子的地域:王畿
封建领主所占有的土地:封域 境土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领主所占有的土地:领地
天子分封给诸侯或诸侯再分封给所属卿大夫的领地:封地
古代指未被封赐的土地:闲邑 闲田
封建王朝分封的土地:邦邑 田畴
供给生活资料的封地:养地
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食邑
君主所赐的封地:赐履
卿大夫的封地:采地
极小的封地:尺土之封
各种状况的土地:
经过多年耕种的土地:熟地
郊外轮休的土地:
向阳的土地:阳地
南北向的道路或土地:
生长着成片树木的土地:林地
生长着树木花草的土地:绿地
树荫覆盖的土地:翳地
没有树木、房屋等的土地:白地
田边地角的小块土地:地头地脑 田头地角
两方分界的土地:间田
含沙多的土地:塥 沙地
极少的土地:寸土 寸地 寸壤
一尺之地,极言其小:尺土 尺地
一寸见方之地,极言地小:方寸地
很小的一块土地和天空:寸地尺天
隐瞒的土地:隐地
现有的土地:现地
广阔之地:百亩

☚ 土地   荒地 ☛

皇庄royal plantation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由皇室直接管辖的田庄。皇室派出内监官吏等管理经营。皇庄的土地大都由调拨官田、没收罪犯田产及侵夺民田而来,由丁役耕种或招租佃耕。在皇庄耕作的劳动者只为皇室服役,不再服国家徭役。皇庄收入供皇室私人享用,不纳入国库,但有时亦部分用于国家财政的紧急需要。西汉的苑,唐代的宫庄,宋代的御庄、奉宸庄等,实质上都是皇庄,但正式使用这一名称,则始于明天顺八年(1464)。到世宗(1522~1565)时,皇庄名称被迫取消改名官地。清代皇庄更多,占地超过明代。皇庄的主要剥削方式是强迫庄丁交纳一定数量的实物和负担繁重的差役。庄丁不仅自己没有人身自由,而且子女也世代为奴。因此,庄丁不断逃亡,庄田无人耕种,庄主被迫招佃租种或典卖给汉人。辛亥革命后,皇庄被取消。

皇庄

明清时皇帝掠夺民田所设之庄田。属皇帝及后妃私人所有。始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皇帝凭借其政治权力,霸占肥沃的民田,到处建立皇庄,设庄头管理。清代皇帝亦设立皇庄。因由内务府会计司管理,故又称“内务府官庄”。从顺治元年(1644)起,至康熙五年(1666),在近京五百里内, 东起山海关, 西达太行山,南至河间, 北抵长城的广大地区,先后三次大规模圈地和其他小规模圈地,建立很多皇庄。因生产的不同,清代皇庄分为粮庄、豆稭庄、稻庄等。其数目不断增加,地区也有所扩大。庄有庄头,役使庄丁进行农奴制的生产。初缴纳实物,后折成银两,以供皇室。辛亥革命后丈放。

皇庄

皇庄

明清时期皇室直接占有并设庄经营,所获供皇室私用的土地。明天顺八年(1464年),没收太监曹吉祥的土地设立皇庄,为皇庄之始。此后,皇庄数量大增,成为官田的形式之一。清代设立皇庄的数目超过明代,康熙年间 (1662~1722年) 有皇庄一千六百余所,土地约六万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清代皇庄分属内务府官庄、盛京户部、礼部、工部和三陵管理。皇庄不负担国家赋税,在皇庄土地上耕作的是壮丁,每十丁设一庄头管辖,耕地七百八十亩。壮丁不负担国家徭役,专为皇室服差役,不隶民籍,处于农奴地位。乾隆九年(1744年)改革皇庄制度,采用封建租佃制,壮丁变为佃户,向庄头交纳货币地租,庄头变成二地主。辛亥革命以后,废除皇庄制度。

☚ 赏赐田   投献 ☛
皇庄

皇庄

古代直属皇廷的田地。采用庄园式的经营方式,大致在唐以后这些直属宫廷的土地才有了庄的称呼,后代统称皇庄。唐及五代已有宫庄。宋代庄园经济发达,宫廷置有奉宸庄、御庄等。明自成祖时就有直属宫廷的领地,但不称为皇庄。至明宪宗时,皇庄的名称才正式出现,皇庄土地来自没收的罪官土地。明是古代土地经营和开发较盛的朝代,很多官僚和宫内人员在外拥有大量土地,朝廷也常赐予臣僚田地,官员、宗室诸王及中官等还有乞请赐予田地的,明仁、宣宗时这种风气极盛。广蓄土地的风气渐侵入宫中,洪熙时出现宫庄,“宪宗即位,以没入曹吉祥地为宫中庄田,皇庄之名由此始,” ( 《明史·食货志》)。至弘治时期,全国有皇庄5座,共占地12800余顷。皇庄采取庄园的经营方式,收子粒银粮供宫中用。至明武宗时,皇帝占有了很多土地。武宗继统仅一月 ,就建了7座皇庄,后来又增至36处。武宗增皂庄助长了王候臣下蓄积土地的风习,使大官僚们占有的土地越来越多,侵占了民地,同时 “管庄官校招集群小,称庄头、伴当,占土地,敛财物,污妇女。稍与分辩,辄被诬奏。官校执缚,举家惊惶。民心伤痛入骨,灾异所由生” (同上),严重地扰乱了社会经济。世宗时停办皇庄,改皇庄为官地,招民佃耕。

☚ 营缮司   皇店 ☛
皇庄

皇庄

亦称皇室庄田。明清时期皇帝即皇家直接占有的庄田,源于汉代的苑和唐代的宫庄。明天顺八年( 1464 )没收太监曹吉祥的土地,设庄称皇庄,皇庄之名自此始,皇庄之数自此大量增加。清亦有皇室庄田。其土地属官田的一种。部分由籍没而来。多肥沃良田。设庄经营,主要形式是出租。清代皇庄主要分布在畿辅和两地。在康熙年间( 1662—1722),有皇庄约1600余所,土地约6万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超过明代皇庄的土地数量。清代的这些皇庄,分属于内务府官庄、盛京户部、礼部、工部和三陵管辖。皇庄不负担国家赋税,地租归皇室享用,有时也提取一部分用于国家财政之急需。直接生产者一般是壮丁,他们要为皇室服差役,但不再服国家徭役。清初,每庄辖田 780亩,配丁十人耕种,设庄头管理生产,收取给租。壮丁世代被缚于土地上,不隶民籍,负担地租和皇室差役,还受到庄头和内务府慎刑司的随意惩罚。他们所受的是一种农奴制的剥削。乾隆九年( 1744 ) ,皇庄实行某些改革,基本上放弃农奴制而采用封建租佃制,实物地租被折算为纳银的货币地租,壮丁随之转化为佃农,庄头成了二地主。辛亥革命后,皇庄始被废除。

☚ 赐乞庄田   边臣养廉田 ☛
皇庄

皇庄

中国封建时代皇室直接占有和管辖的田地。皇庄的土地大都由调拨官田、没收罪犯田产及侵夺民田而来。皇庄不负担国家田赋、附加税; 地租归皇室私人占有、享用,有时部分用于国家财政的紧急需要。耕种者只为皇室服役,不再服国家徭役。皇庄之名,始于明代。清代皇庄占地超过明代,分属内务府、盛京户部、礼部、工部和三陵等管辖。清代皇庄的直接生产者一般是壮丁,直接监督生产和收缴地租的是庄头。壮丁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隶民籍,负担沉重的定额实物地租、附加租和皇家差役。这是一种农奴制剥削。乾隆九年 (1744年) 开始采用封建租佃制,收取货币地租。壮丁转为佃农,庄头变为二地主。辛亥革命后,皇庄被取消。

☚ 田庄   官庄 ☛

皇庄

清代皇室庄园。归皇帝支配。未入关以前时期,已有庄园之设;入关定都以后,相继设千余庄。粮庄,以输皇粮;银庄,以缴皇银;祀典,以供牲猪;奉先殿进鲜,以供鱼雉;内厩,以供豆秸。分封王公,制以其爵次之别,分别恩赏粮庄、银庄等有差,概从皇室庄园内分拨。因属京都内务府、盛京内务府分别经管,故又称“内务府官庄”(309页)。

皇庄

封建皇室直辖的田庄。汉称苑,唐称宫庄。明洪熙时(1425)有仁寿宫庄,其后又有清宁未央宫庄。明宪宗即位,以没入曹吉祥地为宫中庄田,皇庄之名由此始。弘治二年(1489)畿内皇庄有五,共地一万二千八百余顷。武宗即位,逾月,即建皇庄七,其后增至三百余处。管庄官校招集群小,称庄头、伴当。清代仍有大量皇庄,辛亥革命后取缔。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