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百闻不如一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百闻不如一见

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指听闻再多也不如亲眼所见可靠。语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汉宣帝时,西北边境上传来羌人侵扰、烧杀抢掠的警报,情况十分严重。朝廷闻报,立即召集会议,商量对策。大臣们都主张立即派兵前去攻剿,可是,当宣帝问他们谁愿率兵前去的时候,却无人敢应声了。

这时,老将赵充国站出来奏说自己愿意到西北边境地区去了解军情。宣帝准奏,并让他估计一下需要多少兵马、武器和粮草。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情况究竟如何,在后方还不清楚,所以不便估计,更无法提出什么要求,我要先去摸清情况,然后再草拟方略,向皇上奏报。”

后来,赵充国来到了西北的金城郡(今甘肃兰州和青海西宁一带),亲自进行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全师、保胜、安边之策”。奏报朝廷通过实行以后,果然效果很好,汉人和羌人的关系缓和了,边境也随即安宁下来。

古人认为,听来的总不如亲见的。所以轻“耳闻”,重“目见”。《荀子·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西汉·刘向《说苑·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后汉书·马援传》:“传闻不如亲见,视景(影)不如察形。”否则,就叫作“以耳代目”“贵耳贱目”,都是贬义词。这种看法,在俗语中称作“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与“百闻不如一见”同义。

现在,人们多用“百闻不如一见”来强调亲自调查情况的重要性。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出处、故事 - 成语大全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百闻不如一见

 jian
【出处】: 《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 图上方略。”
【故事】: 西汉宣帝时代, 羌人常侵入边境骚扰, 还杀死宋城的官吏。宣帝看到告急公文,便立刻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境和羌人周旋过几十年,这时自告奋勇要求带兵前去征讨。宣帝问他要带多少兵去?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用兵是很难在老远的地方算计好的,我想到实地调查一下,等定下攻守方略,再行上奏。”宣帝点头应允。赵充国带领人马渡过黄河,侦察了地势和敌情,又从俘虏口中得知羌人的内部情况,然后定出了勒兵屯守、对羌人分化与各个击破的策略,奏知宣帝。这样,很快就平定了羌人的骚扰。
【意思】: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看到一次。表示亲眼看到远比听人家说来得可靠。
【古例】:梁信《从奴隶到将军》下集第五章:“一记者:‘百闻不如一见。将军!我代表本记者团请教……’”
  • 上一篇:百身何赎
  • 下一篇:百战百胜

国学名句“百闻不如一见”出处和解释 - 可可诗词网

百闻不如一见

【名句】百闻不如一见

语出《汉书·赵充国传》。听别人讲一百次,也不如自己亲眼看一下。意谓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百闻不如一见

听到多次不如亲见一次。《荀子·儒效篇》:“闻之不若见之。”《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通“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清·吴沃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 “谁知到得观前,大失所望,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百闻不如一见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指听闻再多也不如亲眼所见可靠。语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汉宣帝时,西北边境上传来羌人侵扰、烧杀抢掠的警报,情况十分严重。朝廷闻报,立即召集会议,商量对策。大臣们都主张立即派兵前去攻剿,可是,当宣帝问他们谁愿率兵前去的时候,却无人敢应声了。
这时,老将赵充国站出来奏说自己愿意到西北边境地区去了解军情。宣帝准奏,并让他估计一下需要多少兵马、武器和粮草。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情况究竟如何,在后方还不清楚,所以不便估计,更无法提出什么要求,我要先去摸清情况,然后再草拟方略,向皇上奏报。”
后来,赵充国来到了西北的金城郡(今甘肃兰州和青海西宁一带),亲自进行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全师、保胜、安边之策”。奏报朝廷通过实行以后,果然效果很好,汉人和羌人的关系缓和了,边境也随即安宁下来。
古人认为,听来的总不如亲见的。所以轻“耳闻”,重“目见”。《荀子·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西汉·刘向《说苑·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后汉书·马援传》:“传闻不如亲见,视景(影)不如察形。”否则,就叫作“以耳代目”“贵耳贱目”,都是贬义词。这种看法,在俗语中称作“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与“百闻不如一见”同义。
现在,人们多用“百闻不如一见”来强调亲自调查情况的重要性。

百闻不如一见

(谚)闻: 听。指听来的再多,也不如亲眼一见真实可靠。
也作
❶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❷ 百闻不如一见,百讲不如一练。

百闻不如一见

闻:听。指听来的再多,也不如亲眼一见真实可靠。《汉书·赵充国传》:“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矣。’上遣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百闻不如一见

意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看一下来得真实可靠。

百闻不如一见

听别人说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回。指亲见所得比多听传闻更准确全面。西汉宣帝时,羌族不断骚扰西部边境,七十多岁的老将赵充国自告奋勇准备领兵征讨。宣帝问他需要多少兵力,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离羌族很远,很难猜度他们的实力。我想先去实地探察一下再做决定。”(见《汉书·赵充国传》)

百闻不如一见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百:形容多。指即使听到许多次,也不如亲眼看一次。也指亲身实践非常重要。《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yáo,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例】凡事百闻不如一见。无论人家说得怎样神乎其神,总要看见,才能相信。(张恨水《啼笑因缘》)
也作〔千闻不如一见〕。
【例】关于谢庆元的品评,近来塞满了他两耳朵,千闻不如一见,李月辉总想亲自找他当面谈一谈。(周立波《山乡巨变》)

百闻不如一见

百闻不如一见

听到无数次还不如亲眼见到一次可靠、实在。

☚ 芝麻地里的西瓜——数它大   不见高山,不显平地 ☛

百闻不如一见千闻不如一见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better see for oneself once than hear something a hundred times; hearing is no substitute for seeing; seeing oneself is a hundred times better than hearing from others; seeing is believing; seeing for oneself is better than all hearsays; there is nothing like seeing for yourself; to see once is better than a hundred hearsays;what one hears isn’t as reliable as what one sees
❍ 千闻不如一见,又去看了花永喜,了解了好多情况。(周立波《暴风骤雨》401) To see is to believe.I’ve been to see Hua Yongxi and have come to understand certain conditions.

百闻不如一见bai wen bu ru yi jian

it is better to see once than to hear a hundred times

百闻不如一见

seeing is believing; hearing a hundred times is not as good as seeing once;it is better to see once than hear a hundred times; seeing once is better than hearing a hundred times; hearing is no better than seeing

百闻不如一见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指听他人讲多少遍,还不如自己亲眼一见。it is better to see once than hear a hundred times, seeing is believing, there is nothing like seeing for yourself

百闻不如一见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解义】闻:听。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见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也作“千闻不如一见”。
【用法】形容了解事物要亲自观察。独立成句子。
【例句】我生平第一次游三峡,那瑰丽奇特的景象令我激动不已,真是~。
【近义】耳闻不如目见

百闻不如一见

《辞源》源云:《汉书·六九·赵充国传》:“上遣闻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按,此语之源,河南版《汉语成语大词典》独见,云:语本《荀子·儒效》:“闻之不若见之”。正是。

百闻不如一见bǎi wén bù rù yī jiàn

听人讲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指听到虽多,不如见到可靠。《汉书·赵充国传》:“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百闻不如一见

西汉宣帝时,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羌逐渐强大起来。一次,羌人向西汉的边境发动侵袭,占领了不少土地。
汉宣帝接到边报,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说道:
“羌人入侵,你们谁愿领兵前去御敌?”
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上前说:“陛下,老臣愿领兵前去。”
汉宣帝知道,赵充国曾御边数十年,对付敌人很有经验,便很高兴地问:“有爱卿领兵,朕很放心。不知爱卿要率领多少军马,才足以打败羌人?”
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一见。用兵是不能在遥远的地方就算计好的。我先带少量兵马到边境去察看一下,根据敌人兵力的多寡,再定下用兵的计划,派人向陛下禀报。需要多少兵力,再调多少兵力。”
“好!就这样办。”汉宣帝同意了。
于是,赵充国只带领了一支几千人的军队出发。他们刚渡过汹涌澎湃的黄河,就和小股的羌人军队遭遇。赵充国见了,立即下令上前厮杀,并很快把敌人击溃,抓到了不少俘虏。他的部下正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
“我军长途跋涉,虽然打了一个小胜仗,但不可轻敌。这只是敌人的小股部队,如果远途追击,万一遇上伏兵,而且兵力强过我们,我们就要吃大亏了,整个的歼敌任务也难以完成了。我们不能因小失大。”
他的部下听了,都很佩服老将军的见识。
赵充国率部就地驻扎下来,又审讯了俘虏,得知了敌人的内部情况,知道羌人各部族首领之间的不团结情况,便制定了勒兵把守,对羌人各部族进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
赵充国把自己的策略派人奏知汉宣帝。宣帝很高兴,便让赵充国全权处理西北边境的事务。
就这样,赵充国用很少的兵力,平定了西北的边陲之地,受到了世人的赞扬。
后来,“百闻不如一见”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听闻再多也不如亲眼所见可靠。

百闻不如一见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多次听说,不如亲眼见到一回。指多听不如亲见可靠。《荀子·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例】我常听从海南回来的人说那里的风光如何好,然而等我到了海南,才知~。
〔近〕耳闻不如目见

百闻不如一见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释义】听到不如看到可靠。强调亲眼看见很重要。
??? ??????.
? ? ?? ?? ? ? ?? ?? ???.
【例句】1.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歌星确实长得很帅。
??? ?????? ?? ??? ??, ? ?? ?? ? ???.
2.久闻先生大名,今日相逢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 ??? ????? ???? ?? ?? ?? ?? ??? ?????.

听人说的不如亲眼见的可靠百闻不如一见

格式 会意式。
释义 闻:听。听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出处 《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举例 ~,黄山风景素负盛名,这次身临其境,的确美不胜收。
近义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百闻不如一见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闻:听见。听说一百次,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所见。
〔例〕大哥拉着我的手朝门口走去,说:“~,我们看看去。”

百闻不如一见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解义】 闻:听。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见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用法】 形容了解事物要亲自观察。独立成句子。
【例句】 我生平第一次游三峡,那瑰丽奇特的景象令我激动不已,真是~。
【近义】 耳闻不如目见

百闻不如一见bai wen bu ru yijian

听别人说一百次,也不如亲眼看一次。强调眼见比耳闻更可靠。
【近】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反】道听途说

1M1N【百闻不如一见】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听说了一百次不如亲眼看一次。形容眼见远比耳闻可靠。

百闻不如一见bǎiwénbùrúyījiàn

〔主谓〕 指听闻不如眼见。语本《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叶辛《蹉跎岁月》:“~。实地看到这些情形,林见春心里热烘烘的……”
△ 用于说明实践的重要。

百闻不如一见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闻:听见。听人说一百遍,也抵不过亲眼看上一遍。

百闻不如一见

百闻: 多次听说。听百次不如见一次。言实地考察或亲眼所见比耳听传闻更加真实可靠。语出《汉书·赵充国传》。《希夷梦》八: ~,臣请前往察看势局,再作良图。
【千闻不如一见】《警世通言》五: ~。虽说丈夫已死,在几千里之外,不知端的。《二刻拍案惊奇》一: 是甚希罕东西!……真是~,师父且与我看看再商量。《冷眼观》二一: 从前我还不相信,如今亲眼看见了一件事,那才是~的实据呢。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