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一日运粮术
元末将领董抟霄 (?—135)倡行的一种利用军队从事陆路短程军粮运输的办法,与现代劳动过程中所谓流水作业法相类似。其法说:“其陆运之方: 每人行十步,三十六人可行一里,三百六十人可行十里,三千六百人可行百里。每人负米四斗,以夹布囊盛之,用印封识,人不息肩,米不着地,排列成行,日行五百回,计路二十八里,轻行一十四里,重行一十四里,日可运米二百石。每运给米一升,可供二万人,此百里一日运粮之术也。”(《新元史·董抟霄传》)。“人不息肩,米不着地,排列成行”,意味着简省操作过程和时间,提高劳动效率;“每人行十步”,“负米四斗”,“轻行十四里“,则是对减轻劳动者劳动强度的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