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多年生草本 > 百部 百部 bǎibù 亦稱“婆婦草”,“野天虋冬”、“野天門草”、“白并”。百部科,多年生草本。地下簇生肉質塊根,紡錘狀。莖之上部攀緣他物。葉卵形,輪生。初春開花,淡緑色,單生或聚生,宛若出自葉上。蒴果紫褐色,卵形。供觀賞,藥用。多見於華東、華北。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百部》:“〔釋名〕婆婦草、野天虋冬。時珍曰: 其根多者百十連屬,如部伍然,故以名之。”《三才圖會·草木》:“百部,江湖淮陝齊魯州郡皆有之。春生苗作藤蔓,葉大而尖長,頗似竹葉,面青色而光。”明·張岱《夜航船》:“百部,多年生草本。其根多者百十連屬,又名野天門草,供药用。”《通雅·植物》:“白并,婆婦,即百部也。” 
百部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百部根 > 百部 百部 bǎibù 亦稱“野天門冬”、“百條根”、“百奶”、“九叢根”。即百部根。宋·唐慎微《證類本草·草部·百部根》:“陶隱居云:《博物志》云:九真有一種草似百部,但長大爾……疑此是百部,恐其土肥潤處是以長大爾。”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百部》:“楊氏《經驗方》:百條根,一名野天門冬,一名百奶。”清·劉善述《草木便方·草部·百部》:“九叢根味苦微温,勞熱久咳除骨熱。” 百部radix stemonae止咳平喘药。出《本草经集注》)。见《肘后备急方》。又名嗽药、百条根。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Bi.)Miq.,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 lifolia (Miq.) Franch. etSav.或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等的块根。春季新芽出土前及秋季苗将枯萎时挖取,拣净杂质,除去须根,洗净,润透后晒干用或蜜炙用。主产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地。甘、苦,微温;有小毒。入肺经。功能温润肺气,止咳,杀虫。主治:❶寒咳,与麻黄、杏仁等配伍。 ❷肺劳久咳,与紫菀、贝母、葛根、石膏、竹叶等配伍。 ❸虫疾,对畜禽体虱、虱卵、皮肤疥癣及蛲虫均有杀灭作用。牛、马15~30克; 猪、羊3~9克。为末或煎汤灌服。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块根含多种生物碱。蔓生百部根含百部碱(stemonine)、百部定碱(stemonidine)、异百部定碱(isostemonidine)等;直立百部根含百部碱(ste-monine)、原百部碱(protostemonine)、百部定碱(iso-semonidine)等; 对叶百部根含百部碱(stemonine)、对叶百部碱(tulerostemonine)、异对叶百部碱(isotu-berostemonine)等。煎剂和乙醇浸剂体外试验对肺炎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球菌; 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及某些致病性真菌均有抑制作用。百部水浸剂及乙醇浸剂对蚊蝇幼虫、虱子、臭虫、孑孓、蛲虫等均有杀灭作用。 百部药名。出《本草经集注》。又名嗽药、百条根、药虱药。为百部科植物百部Stemonajaponica (Blume) Miq.直立百部S. sessilifolia(Miq.) Franch.或对叶百部S. tuberosa Lour.的块根。百部、直立百部主产华东;对叶百部主产湖北、四川、广西、云南。甘、苦,微温,有小毒。入肺经。温润肺气,止咳,杀虫。 ❶治肺结核,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蛔虫病,阿米巴痢疾。煎服:3~9g。 ❷治蛲虫病,煎取浓液,睡前作保留灌汤;滴虫性阴道炎,煎液冲洗;癣症,酒精浸或研末涂擦;杀灭头虱、体虱,酒浸液或水煎液涂搽。百部根含百部碱(Stemonine)、百部定碱(Stemonidine)、异百部定碱、原百部碱(Protostemonine)、百部酰胺、百部二醇碱等;直立百部根含直立百部碱(Ses-silistemonine)、对叶百部碱(Tuberostemonine )、原百部碱等;对叶百部根含对叶百部碱、异对叶百部碱、氧化对叶百部碱、次对叶百部碱、滇百部碱、对叶百部宁醇碱、对叶百部醇、甲酸、苹果酸等。煎剂和乙醇浸剂对多种球菌、杆菌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醇浸剂对头虱、体虱、阴虱、臭虫、蝇蛆、孑孓、蛲虫、阴道滴虫均有杀灭作用。百部生物碱对豚鼠支气管有解痉作用。生物碱还可镇咳祛痰等。 百部Japanese stemonaStemona japonica (Bl.)Miq.,又称蔓生百部。百部科,百部属。多年生草本。中国华东各省均有分布,日本也产。野生于山坡或竹林中。地下簇生长纺锤状肉质块根。茎蔓生,叶通常4片轮生。花梗直立,基部贴生于叶片中脉上,顶端通常着生一花,花被淡绿色,子房卵形,无花柱。蒴果。种子长椭圆形。花果期5~7月。块根含百部碱、百部次碱等生物碱,具杀虫能力,尤对头虱和体虱效果更为显著;内服性微温、味苦甘,具止咳作用。 
百部 1.植株 2. 花 3. 块根 百部 百部为百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块根。直立百部产山东、河南;蔓生百部主产我国北部;对叶百部产于长江流域至海南岛。甘、苦,微温。归肺经。有润肺止咳,灭虱杀虫之效。主治下列病证: ❶各种咳嗽。暴咳、久咳,单味煎服即可;外感咳嗽,久咳不止,常配荆芥、防风、桔梗、紫菀;肺寒咳嗽,可配麻黄、杏仁;肺热咳嗽,常配石膏、贝母;肺虚劳嗽,常配沙参、麦冬、山药、五味子;百日咳(顿咳),单用制成20%的糖浆剂,或与川贝、沙参、白前等相配。 ❷头虱、体虱,蛲虫瘙痒。单用百部60~90克煎水外洗,或70%的百部酒精溶液喷洒,有很好的灭虱效果。对蛲虫病,肛门瘙痒,单用百部30~50克,浓煎,清洗肛门,或每晚保留灌肠,五天为一疗程,效果可靠。 ☚ 杏仁 款冬花 ☛ 百部bǎi bù《本草纲目》草部第18卷百部(51)。药名。 【基原】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对叶百部等的块根。 【别名】嗽药(陶弘景),百条根、野天门冬、百奶(《杨氏经验方》),九丛根(《草木便方》,九虫根(《分类草药性》),一窝虎(《江苏植药志》),九十九条根(《中国土农药志》),山百根(《中药志》),牛虱鬼(《闽东本草》)。 【性味】甘苦,微温。 ❶《别录》:“微温。” ❷陶弘景:“似天门冬而苦强,亦有小毒。” ❸《药性论》:“味甘,无毒。” ❹《日华子本草》:“味苦,无毒。” 【归经】入肺经。 ❶《滇南本草》:“入肺。” ❷《本草新编》:“入肺经,亦入脾、胃。” 【功用主治】温润肺气,止咳,杀虫。治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湿疹。 ❶《抱朴子》:“治咳及杀虫。” ❷《别录》:“主咳嗽上气。” ❸陶弘景:“百部火炙酒渍,饮之疗咳嗽,亦主去虱。又主暴嗽。” ❹《药性论》:“治肺家热,上气,咳嗽,主润益肺。” ❺《本草拾遗》:“火炙浸酒空腹饮,去虫蚕咬,兼疥癣疮。” ❻《日华子本草》:“治疳蛔及传尸骨蒸劳,杀蛔虫、寸白、蛲虫。” ❼《滇南本草》:“润肺,治肺热咳嗽;消炎定喘,止虚痨咳嗽,杀虫。” ❽《中国药植志》:“与猪蹄煮服,可以治风湿症。” 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百日咳,肺结核,支气管炎,皮炎,湿疹,荨麻疹,脚癣,阿米巴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至三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得配本草》:“热嗽,水亏火炎者禁用。” 【成分】块根含多种生物碱。蔓生百部根含百部碱(Stemonine)、百部定碱(Stemonidine)、异百部定碱(Isostemonidine)、原百部碱(Protostemonine)、百部宁碱(Paipunine)、华百部碱(Sinostemonine)等。直立百部根含百部碱、原百部碱、百部定碱、异百部定碱、对叶百部碱(Tuberostemonine)、霍多林碱(Hodorine)、直立百部碱(Sessilistemonine)。对叶百部根含百部碱、对叶百部碱、异对叶百部碱(Isotuberostemonine)、斯替宁碱(Stenine)、次对叶百部碱(Hypotuberostemonine)、氧化对叶百部碱(Oxotuberostemonine)。尚含糖、脂类、蛋白质,以及乙酸、甲酸、苹果酸、琥珀酸、草酸等。 【药理】 ❶抗菌:体外试验时百部(品种未鉴定)煎剂及对叶百部乙醇浸液对多种致病菌如肺炎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脑膜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与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肺炎杆菌、鼠疫杆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以及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蔓生百部水浸液在体外对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也有报道对真菌并无抗菌作用的。 ❷杀虫:蔓生百部与其他种百部(品种未鉴定)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对蚊蝇幼虫、头虱、衣虱以及臭虫等皆有杀灭作用。高浓度百部(品种不明)在体外且能杀死鼠蛲虫。 ❸镇咳、祛痰、平喘:对叶百部碱有镇咳作用,采用豚鼠机械刺激引咳法,其静脉注射给药ED50为6.2 mg/kg。百部生物碱能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而发挥镇咳效应。但也有报道,用1%碘液1~1.5 ml注入猫的右肋膜腔使产生肋膜炎以引起咳嗽,灌服百部(品种未鉴定)煎剂0.6~0.9 g/kg,并无镇咳作用。体外豚鼠气管试验证明,百部醇提取液能对抗组胺所引起的痉挛。 ❹其他:对叶百部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降低小鼠的自发活动,延长乙烯巴比妥的睡眠时间,并有镇痛作用。对体外豚鼠心脏有扩张冠脉血管作用,并能抑制心肌收缩力。从百部属植物中分离出的百部宁碱能引起印防己毒素样惊厥。 百部bǎibù中药名。出《名医别录》。别名嗽药、百条根、药虱药。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Blume) Miq. 或直立百部S. sessilifolia ( Miq. )、对叶百部S. tuberosa Lour. 的块根。百部、直立百部主产于华东, 对叶百部主产于湖北、四川、广西、云南。甘、苦, 微温。有小毒。入肺经。润肺止咳, 杀虫灭虱。治肺结核、支气管炎、百日咳, 煎服: 3 ~9 克, 蜜炙用。治蛲虫病,用生品30 克, 煎取浓液, 睡前作保留灌肠;杀灭头虱、体虱, 酒浸液或水煎液涂搽; 阴痒, 煎汤熏洗。本品含多种生物碱。百部碱能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 有助于抑制咳嗽反射。煎剂和乙醇浸剂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 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实验性结核病有效。百部对感染亚洲甲型流感病毒的小鼠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醇浸剂对头虱、体虱、阴虱、臭虫、蛲虫、阴道滴虫均有杀灭作用。 百部 百部百部,又名野天门冬、嗽药、百条根、药虱药。始载于《本草经集注》。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sessilifolia (Miq.) Franch. et Sav. 、蔓生百部S.japonica (Blume) Miq. 及对叶百部S. tuberosa Lour的块根。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与须根,洗净,蒸或放于沸水中烫至内无白心,捞出,晒干。 直立百部块根呈纺锤形,上端较细长,有的下端作长尾状,皱缩弯曲,长5~17cm,直径0.5~1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不规则的深纵沟,间有横皱纹。成簇的块根带有根茎,长约2~3cm。质脆,断面平坦,角质样、淡黄棕色或黄白色,皮部宽广,中柱扁小。气微,味微甜后苦。主产于安徽、江苏、湖北、浙江、山东等省。 蔓生百部块根类似直立百部,其不同点为块根两端稍狭细,多不规则皱褶及横皱纹。味较苦。主产于浙江省;江苏、安徽省亦产。 对叶百部块根呈纺锤形或长条形,粗大,长12~25cm,直径1~2cm。表面淡黄棕色或灰棕色,具浅纵皱纹或不规则纵槽。质硬,较坚实,断面黄白色至暗棕色,中柱较圆大,髓部白色。成簇的块根带有根茎,长约4cm。味苦。产于湖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台湾等省区。 本品味甘、苦,性微温。有小毒。归肺经。功能温润肺气,止咳,杀虫。主治肺寒及外感风寒之咳嗽、久嗽不愈、百日咳、肺痨咳嗽及钩虫病、蛲虫病等。治肺寒咳嗽有痰,可与麻黄、杏仁等同用,如《小儿药证直诀》百部丸。若风寒侵肺,证见微有恶寒,咳痰不爽者,常与桔梗、甘草、白前、橘红、紫菀、陈皮配伍,如《医学心悟》止嗽散。《本草正义》曰:“止嗽散颇有捷效,功力实在紫菀、百部二味。”因二药性都温润,均能宣通肺气,相须为用,可加强止咳的效果。百部又能治久咳,如《千金要方》有用百部一味浓煎,治三十年久嗽的记载。用于小儿百日咳,可配沙参、川贝、紫菀、白前煎服,亦可单用百部制成糖浆或研粉炼蜜为丸服,对痉咳期有较显著的疗效。如治肺痨咳嗽,属于阴虚者,常配沙参、川贝、瓜蒌、杏仁、麦冬等; 若有空洞,可配白及、穿山甲、生牡蛎、紫菀等研末服用。故《本草汇言》称百部为清痰利气,治骨蒸痨嗽之圣药。本品杀虫,亦有良效,如治疗钩虫病可用鲜百部加糖浓煎内服; 治蛲虫病,可用百部为主,与苦楝皮、乌梅煎水,于临睡前作保留灌肠。若治滴虫性阴道炎,则单用百部煎水冲洗阴道。此外,用本品浸酒精外用,可治皮肤癣症。煎服,3~10g。凡属热嗽或水亏火旺者不宜单独应用;脾虚便溏者慎服。实验研究: 直立百部根含原百部碱、百部定碱、异百部定碱、对叶百部碱、霍多林碱、直立百部碱。蔓生百部根含百部碱、百部定碱、异百部定碱、原百部碱、百部宁碱、华百部碱、蔓生百部碱、异蔓生百部碱。对叶百部含百部碱、对叶百部碱、异对叶百部碱、次对叶百部碱,氧化对叶百部碱、斯替宁碱。 百部所含生物碱能对抗组胺对离体豚鼠气管的致痉作用,其强度与氨茶碱相似,但作用缓慢而持久,因而可能有平喘作用。对叶百部碱对豚鼠有镇咳作用,也有一定的镇静和镇痛作用。百部煎剂及醇浸液体内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水及醇浸液对蚊蝇幼虫、头虱及臭虫等均有杀灭作用。 ☚ 马兜铃 枇杷叶 ☛ 百部bai bu【医学】the tuber of stemo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