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鹭báilù水鸟,羽毛雪白,腿和脖子都很长,捕食鱼虾等。也说鹭鸶。 白鹭;白露◉ 白鹭báilù 名 也叫“鹭鸶”。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古代名物 > 禽鳥類 > 涉禽部 > 鷺 > 鷺 > 白鷺 白鷺 báilù 即鷺。 常见的鸟 常见的鸟小雀:雀(雀子;雀儿;雀鸟;麻雀;谷雀;家雀;宾雀;瓦雀) 爵(宾爵) 尺 ☚ 飞鸟 乌鸦 ☛ 白鹭 白鹭bailuEgretta garzetta脊椎动物,鸟纲,鹭科。羽毛纯白色,体型较小,生殖期间枕部垂有长翎两根,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生殖期后消失。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以小鱼等水生动物为食。喜群居,在我国常见于长江以南各地和海南省。在生殖期应禁措。 图345 白鹭 ☚ 鹳形目 朱鹮 ☛ 白鹭 白鹭官名。鸟名。体形瘦削,嘴直颈长。南北朝时北魏以此鸟名为官名。《资治通鉴·晋纪·安帝元兴三年(公元404年)》: “(魏主圭)其官名多不用汉、魏之旧,仿上古龙官、鸟官,谓诸曹之使为凫鸭,取其飞之迅速也; 谓官伺察者为白鹭,取其延颈远望也。” ☚ 白直 白龙 ☛ 白鹭 白鹭Bailu鹳形目鹭科中的一种鸟类,学名为Egretta garzetta。分布遍及亚洲中部和南部、欧洲南部、非洲和澳洲等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其中在四川、云南、广东、台湾、海南等地为留鸟,其他地区为夏候鸟。体型中等,全身羽毛洁白如雪。胸部、腰侧及大腿的基部生有一种叫做“粉䎃”的羽毛,能够不停地生长,先端不断地破碎为粉粒状,能像滑石粉一样不断地将粘附在身体上的污物清除掉,以保证羽毛的整洁。在繁殖季节,白鹭上长有两枚长翎羽,胸前着生矛状长羽,背上披有丝状蓑羽。繁殖结束以后,这些羽毛均脱落。嘴尖直粗壮,颈细长,翼大而圆,尾羽短。腿长,位于身体的后部。足具四趾,均在同一个平面上,趾间有不发达的蹼。主要栖息于池塘、沼泽、湖泊等处,性喜群居,以鱼类、两栖类及甲壳类等为食。常在浅滩上用一只脚站立休息。飞行时翼挥动较慢,颈收缩于两肩之间而呈“S”形弯曲,腿向后直伸,与鹳类和鹤类的飞行姿态(头、颈与双腿伸成一条直线)很容易区别。巢多建在树上,以树枝筑成。常常一大群白鹭在同一片树林中营巢,有时还与其它鹭类混和营巢。每窝产卵3—5枚。孵卵由雌、雄鸟轮流进行,孵化期21—25天。 ☚ 家燕 黄鹂 ☛ 白鹭 白鹭bɑilu俗称白鹤。有大白鹭、小白鹭两种。大白鹭为冬候鸟,小白鹭为夏候鸟。是鹭中最常见的一种。后者有在境内繁殖的,数量较多。大白鹭体大羽长,体长约90厘米,是白鹭属中体型较大者,夏羽的成鸟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头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间着生成丛的长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十多厘米。蓑羽羽干基部强硬,至羽端渐小,羽支纤细分散;冬羽的成鸟背无蓑羽,头元羽冠,虹膜淡黄色。繁殖时,眼圈的皮肤、眼先裸露部分和嘴黑色,嘴基绿黑色;胫裸露部分淡红灰色,脚和趾黑色。冬羽时期,嘴黄色,眼先裸露部分黄绿色。小白鹭体态纤瘦,体长约54厘米。乳白色,夏心的成鸟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肩和胸着生蓑羽,冬羽时蓑羽常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淡角黄色;胫与脚部黑色,趾呈角黄绿色。常曲缩一脚于腹下,仅以一脚独立。白鹭背上的蓑羽早在周朝时就被作为显示威仪的装饰,用于隆重典礼的乐舞,后来一直作为珍贵商品,被称之为长白鹭毛(或长白丝毛),远销欧美和日本等地。 ☚ 白鹿原 氐人 ☛ 白鹭 白鹭别名白鹭鹤。鸟纲鹤形目鹭科白鹭属。栖息于水田、沼泽、湖泊、河流岸边。食小鱼、蛙、游蛇、蜥蜴及昆虫。分布于平凉、天水、兰州河川地带。其冠翎、蓑羽可作装饰品。甘肃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大白鹭 灰雁 ☛ 白鹭egre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