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虹贯日事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虹贯日事件 白虹贯日事件日本新闻史上最大的笔祸事件。该事件发生于1918年。当年1月,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刚刚诞生之际,日本抢在英美之前,派军舰闯入海参崴,8月2日,发表了“出兵西伯利亚宣言”,向西伯利亚派兵7万多人。日本民众反对政府出兵苏俄,提出“不干涉俄国”、“立即撤军”的口号。与此同时,从富山县开始,各地饥民掀起了反对米价暴涨的群众暴动,形成了波及24县的“米骚动”。日本政府不准报界发表反对出兵苏俄的言论、禁止报道米骚动的消息。新闻界对此愈发不满。当年8月17日在大阪召开“近畿新闻记者大会”,8月25日又在大阪举行“关西新闻社通信社大会”,86家新闻单位166名代表出席,发表了“拥护言论,纠弹内阁”宣言,作出了要求内阁总辞职的决议。9月21日,终于导致寺内正毅内阁总辞职,原敬内阁上台。《大阪朝日》是批判内阁、拥护言论运动的先锋,其行动早已招致当局忌恨,曾12次受到禁止发卖的处分。8月25日该报报道“关西新闻社通信社大会”的消息又为当局提供了镇压的口实。当天晚刊二版头条消息中有“白虹贯日”一语。该文写道:“餐桌傍的与会代表食不甘味。向以金瓯无损自诩的我大日本帝国,正面临可怕的最后审判。默默就餐者的脑际闪电般浮现出白虹贯日的不祥之兆”。“白虹贯日”语出中国古籍,谓燕国刺客荆轲渡易水赴秦刺杀秦王时,天空有白虹穿日而过的奇异景象,预示国家将有兵乱。当局认为“日”即指“天子”,《大阪朝日》犯有不敬罪和“紊乱朝宪”罪。由此,该报遭到了日本新闻史上最严厉的惩处,陷入危机。消息作者大西利夫和该报编辑兼发行人山口信雄被提起公审,报社从东京请来超一流辩护团为之辩护,最后判2个月徒刑;社长村山龙平遭暴徒袭击受伤,后引咎辞职;总编辑鸟居素川、骨干记者长谷川如是闲、大山郁夫、丸山幹治、花田大五郎被迫退社;《东京朝日》与鸟居素川关系密切的编辑局长松山忠二郎及政治部记者多人也被迫辞职。当年12月1日,该报被迫发表了西村天囚起草的“改过宣言”,表示“反省我社近年之言论颇不稳健,失于片面,今后当树忠厚之风”云云。71岁的新任社长上野理一抱老病之躯赴京请罪,向首相兼法相的原敬和司法次官铃木喜三郎保证“决不重犯类似过失”,方使风波趋于平息,使报纸免遭被查禁的厄运。但是,从此该报及日本新闻界“自由主义”色彩渐失,批判锋芒顿减,至20年代末30年代初,终于沦为军国主义的言论工具。 ☚ 矢野文雄 印花税法案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