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肉báiròu肥肉片:旧时满族祭祀时的祭品和食品。祭后,将肉放至水中煮熟,分发给族中人吃,因白水煮肉,鲜嫩肥白,被称为~。(曾庆中《关东风土·人情·掌故》) 白肉bái ròu白水煮肉。北京有名的夏令菜肴,据说始于满族祭祀, 可用猪的各部分,做成多种菜。〔例〕他又叫人在外面给那些车马跟人煮的白肉,下得新面过水合漏。(儿279)∣北京旧饭庄,除清真教饭庄(如元兴堂)以外, 全部都是山东帮,近年开冷庄子,也有北京白肉馆底子的,所以勺口便不能太讲究了。(的154)∣是叫王掌柜在前门外的山东馆子摆酒呢, 还是到大茶馆去吃白肉呢?(文七277) ![]() ![]() ![]() ![]() ![]() ![]() ![]() ![]() ![]() ![]() ![]() 白肉股裏肉。《禮記·檀弓上》: “圉人浴馬,有流矢在白肉。” 鄭玄注: “白肉,股裏肉。”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菜肴部 > 葷腥 > 白肉 白肉 báiròu 指股裏肉。《禮記·檀弓上》:“圉人浴馬,有流矢在白肉。”鄭玄注:“白肉,股裏肉也。”亦指不加作料煮熟的猪肉。《晉書·陸納傳》:“[桓]温曰:‘年大來,飲三升便醉,白肉不過十臠。’”《南齊書·禮志上》:“永明九年正月,詔太廟四時祭薦,宣帝麫起餅鴨𦞦,孝皇后筍鴨卵脯醬炙白肉,高皇帝薦肉膾葅羹。”亦指砧壓去油的肉。清·翟灝《通俗編·飲食·白肉》:“《都城紀勝》:‘市食有誤名之者,如呼熟肉爲白肉是也。’蓋白肉是以砧壓去油者。” 赤肉←→白肉chì ròu ← → bái ròu赤肉:瘦肉。 各种肉 各种肉动物的肉:赤肉 ☚ 肉 干肉 ☛ 肌肤 肌肤肌体 肤革 ☚ 皮肤 各种皮肤 ☛ 白肉在掌(或跖)与指(或趾)腹(阴)面的肉,与其背(阳)面的肉相对而言。《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 白肉 白肉清朝宫廷菜。为满族风味菜。依满族习俗,每年要举行两次祭祀祖先的仪式,每次杀猪一头。宫中也不例外。祭祖毕,皇帝除亲尝外,还赐赏宫中各内廷主位和大臣等。其制法为: 先备好原料,即猪肉400克,葱、鲜姜、大蒜各少许,酱油35克。锅内倒入半锅水,放入鲜姜片、葱段,整块下入猪肉,用白水煮约20分钟后出锅。再用刀将猪肉切成厚1.5毫米、宽3厘米、长6厘米的薄片,逐片码在大碗内,上笼蒸约2小时出锅。葱、姜、大蒜分别切成末,每种约需1克,放入小碗中,加入酱油,即成味汁。食用时,用肉片蘸汁。此菜虽制作简单,但味道鲜美,且富有野味。清亡后,此菜流入民间。 ☚ 火腿蒸白肉 金鱼鸭掌 ☛ 白肉bai rouplain boiled pork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