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涩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涩症

病证名。出《审视瑶函》。俗名白眼。多由肺阴不足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亦可因湿热蕴结,火伏气分而发。本症眼无明显外证,“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审视瑶函》)。治法:养阴清热,可选服养阴清肺汤或十珍汤加楮实子、女贞子、枸杞子等;清热利湿,可用桑白皮汤加减。

白涩症

眼证。出《审视瑶函》。俗称白眼。表现为眼部“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蒙”而无明显外证。

白涩症

病症名。《审视瑶函》:“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矇,名曰白涩。”症见眼干涩不爽,瞬目频频。多由肺肾阴虚,目失濡润;或风热客肺,湿热蕴结,邪壅肺络所致。治宜滋阴润肺,或祛风清热除湿,内服药与药水滴眼相配合。

白涩症báisèzhènɡ

病症名。出《审视瑶函》。俗称白眼。多因肺阴不足, 或肝肾阴虚, 虚火上炎, 或湿热蕴结, 火伏气分所致。症见眼部“不肿不赤, 爽快不得, 沙涩昏蒙” ( 《审视瑶函》), 无明显外症。治宜养阴清热。可选服养阴清肺汤, 或十珍汤( 《审视瑶函》: 生地、当归、白芍、地骨皮、天冬、知母、丹皮、麦冬、人参、甘草梢)加楮实子、女贞子、枸杞等。清热利湿, 可用桑白皮汤(方见金疳条) 加减。

白涩症

白涩症

白睛不红不肿,但觉涩痛不爽,或有视物昏矇的病症,称为“白涩症”,见于(《审视瑶函》),谓:“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矇,名曰白涩。”
常因湿热隐伏脾肺,邪蕴于目;或因风热客留于肺,邪壅肺络,肺气失宣;或因肺阴不足,目失滋润;或因肝肾阴虚,不能上承荣目;亦可因久处风沙,向日劳作,近火烟熏,致津液耗损而津亏泪少。
证属脾肺湿热者,可见目昏睑重,沙涩不爽,白睛虽无红肿,睑内较红,甚者增厚粗糙,间夹颗粒如粟米。治宜清热除湿。方用除湿汤(《眼科纂要》),加栀子。
证属肺感风热者,眼外无赤肿,但干涩难忍,睑内微红,丝脉略增粗,用荧光素染色后可见黑睛有微小星翳,视物稍感昏矇。治宜祛风清热。方用桑菊饮 (《温病条辨》),加黄芩、银花、蝉蜕、白蒺藜。
证属肺阴不足者,可见眼干涩不爽,瞬目频繁,白睛虽不赤不肿,但光泽略减,鼻干少涕,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而数。治宜养阴清肺。方用桑白皮汤 (《审视瑶函》)。
证属肝肾阴虚者,可见眼干涩不适,不耐久视,睑疲欲闭,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而弱。治宜滋养肝肾。方用杞菊地黄丸(《医级》)。
证属津亏泪少者,可见眼干而涩痛,瞬目滞涩, 白失于润泽。 治宜养阴生津。 方用增液汤(《温病条》), 加桑椹、沙参、玉竹、枸杞、石斛之类。
此外尚可配合针刺疗法,选用光明、太阳、攒竹、风池、丝竹空、阳白、四白等穴。每次取二、三穴。

☚ 小眦漏   天行赤眼 ☛
000197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4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