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浆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浆土baijang soil

湿润地区具有漂白层和滞水粘质淀积层的土壤。在东北地区,曾昭顺(1958)首先提出白浆土应作为独立土类,以区别于灰化土。中国第一次土壤普查分类(1959)时南方的称为淀浆白土、白善泥等。《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1978)列为半水成土土纲白浆土土类;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1988)列为淋溶土土纲白浆土土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1991)列为硅铝土土纲滞水硅铝土亚纲白浆土土类,在各国同土异名现象普遍,有称漂洗土、淋溶土、假潜育土与假灰化土等。它大致相当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漂白潮湿淋溶土、舌状湿润淋溶土、漂白软土,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1988)中的漂白高活性淋溶土。许多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法国、日本等地均有分布,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三江平原、穆棱兴凯平原,以及长白山、完达山、张广才岭以及大小兴安岭坡麓,在山东半岛南缘剥蚀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丘陵阶地也有分布,全国约有330万公顷。
形成条件 白浆土广泛分布于温带到亚热带的湿润地区,这里湿热同季,全年有50%~60%降水降落在植物生长季节。黑龙江、吉林两省的白浆土每年表土冻结时间,可达150~170天,5月中旬到6月下旬冻层才全部融化。白浆土的植被类型较多,黑龙江、吉林两省的自然植被主要有:❶蒙古柞为主的杂木林;
❷山杨、白桦为主的次生林;
❸丛桦、毛赤杨或沼柳灌木丛;
❹杂类草群落;
❺小叶樟、苔草群落。植物生长繁茂,每年生物量较大。以丛桦群落为例,每公顷风干草可达3吨,但80%根系集中在表层,向下至白土层粘化层迅速减少(图1)。长江中下游丘陵阶地的白浆土现大都已开辟为水稻田。白浆土母质类型比较复杂,有基岩风化物、坡积洪积物、黄土状沉积物、河湖相老沉积物、地形多为起伏漫岗、山麓坡地、洪积台地、河谷阶地(见白浆土景观彩照)。
成土过程 在干湿季节性变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经常处于氧化还原作用交替的过程中。潮湿季节表土层丰富的有机物质在饱和水分状况下发展了还原作用,使土壤中的铁锰等有色矿物呈低价易溶状态(Fe2+、Mn2+),随水下渗到下部土层遇空气后氧化成Fe3+、Mn3+)、形成铁锰胶膜和结核,与此同时表层粘粒也随水下渗而沉积于下部,逐步使上部土层粉粒化,下部土层粘化、粘化层的形成更加强了雨季上层滞水,促进了铁锰的还原和淋洗作用,同时也发展了Fe2+、Mn2+溶液在粘化层上横向流动,淋洗到土层以外,这样使得亚表层脱色并粉粒化,下部沉积粘化。据布林克曼(R.Brinkman)的研究,在干湿交替、氧化还原交替作用下发展的铁解作用是造成白浆层粉粒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原条件时土壤溶液中产生的Fe2+、Mn2+也参与粘粒表面的离子交换作用。交换出的Ca2+、Mg2+、K+等离子在降雨时被淋失,继而又出现氧化状态时,吸附的Fe2+、Mn2+就将变成Fe3+、Mn3+而成氢氧化物沉淀,在粘粒表面留下H+。这样造成粘粒酸化的作用引起粘粒破坏,Al进入矿物层间,铁与硅向土壤下层淋洗,结果导致低粘粒漂白层的发育和下层SiO2的胶结。粘粒化学组成表明,白浆层与粘化淀积层比较,SiO2/Al2O3、SiO2/R2O3、Al2O3/Fe2O3率变宽,阴离子交换量减少氧化铝与氧化钾淋失,SiO2累积。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谱显示,白浆层与粘化层的粘土矿物组成已有变化,矿物结晶程度减弱。说明粘土矿物已经受到蚀变影响。


图1 白浆土根系重量分布图
左:各种直径的根量分布图;右:各层根量分布图


基本性质
❶形态特征 白浆土剖面有腐殖质层、白浆层、淀积层和母质层四个明显的发生层次,腐殖质层厚约10~20厘米,粒状、团块状结构,草本植物根系大部集中在此层。向下为白浆层,厚20厘米左右,灰白色或草黄色,无结构或片状结构,多小孔隙,根系少,有较多的铁锰结核或铁锈斑。淀积层厚40厘米以上,棕褐色到暗褐色,粘紧,根系极少,核块或棱柱状结构,俗称蒜瓣土,含少量铁锰结核,结构面上有暗褐色胶膜和白色硅酸粉末,再下为黄棕到棕色母质层。
❷表层多为中壤土到重壤土,淀积层大部为轻粘土。机械组成以粗粉粒(0.05~0.01 mm)最多,其次是粘粒。腐殖质层富孔隙,容重1克/厘米3;向下各层1.3~1.5克/厘米3,孔隙小,透水性不良(图2),以上的物理性质决定,降雨后水分滞留在上层,土体蓄水量少,故不抗旱


图2 白浆土透水速度图

亦不耐涝,雨后或灌水后易淀浆板结,对旱作物出苗或水稻插秧返青不利。
❸温带荒地白浆土表层腐殖质含量6%~10%左右,高的可达200克/千克以上,但白浆层和淀积层腐殖质含量都很低(0.4%~0.8%)。腐殖酸组成以胡敏酸为主,胡敏酸与富啡酸比值为2.6~1.37。盐基饱和度60%~90%(见表)。酸性到微酸性,水解酸度较大,一般为3~8厘摩(+)/千克交换性盐基以钙、镁为主,表层全氮、全磷量较高,向下层迅速减少,全钾含量较丰富。白浆土开垦后氮明显减少,有效磷贫乏(见彩图15)。
主要亚类 白浆土因附加成土过程的不同,可分为三个亚类:
普通白浆土 分布于山地缓坡和台地,具有白浆土的典型性状,不受地下水影响。
草甸白浆土(暗白浆土) 分布于丘陵缓坡下部,高阶地或平地、水分状况较好,植物生长茂盛,腐殖质层深厚,地下水在1米以下。
潜育白浆土 分布于低平地、低阶地,草甸—沼泽植物生长繁茂,腐殖质层厚有机质含量高,有时有薄层泥炭,地下水位较高,在50~100厘米内出现潜育层或潜育现象。
利用改良 白浆土是一种低产土壤,主要问题是:腐殖质层薄,主要养分元素贫乏,水分物理性质不良,持水量小,怕旱怕涝,土壤淀浆板结,下层粘重,作物扎根困难。此外,丘陵地白浆土有水土冲刷,潜育白浆土有内涝。对于平缓地区农地白浆土。主要利用改良措施是: ❶施肥改土,白浆土施用农家肥,实行秸秆还田,或种植绿肥,结合施用化肥,既可供应养分又可改良土壤物理性质。黑龙江省曙光农场70%以上耕地是白浆土,由于连年增施有机肥,改变了白浆土的不良性状。每公顷施过磷酸钙肥150~300千克,可显著提高农作物或绿肥的产量。在长江流域凡耕层有机质提高到1.8%以上。水田淀浆板结性消失,肥力大大改善。
❷深松改土,采取上翻下松的耕作法。可保持表土肥力,又可改善底土的物理性,犁底层容重由1.48下降到1.3克/厘米3,增加透水性,增大了土壤蓄水能

白浆土的化学性质(黑龙江嘉荫)

深 度
(cm)
腐殖质
(g/kg)
全氮
(g/kg)
全磷
(g/kg)
pH值交换性阳离子〔cmol(+)/kg〕阳离子交换量
〔cmol (+)/kg〕
盐基饱
和度
(%)
CaMgKNaHAl3+
0~10
15~25
35~45
70~90
120~130
140~150
1.2
9.7
5.5
7.0
5.5
4.8
3.8
0.7
0.5


1.9
0.5
0.3


6.01
5.92
5.74
5.96
5.89
5.89
9.35
3.72
3.78
8.84
7.56
7.64
2.35
1.96
2.18
4.48
3.64
3.70
0.32
0.21
0.26
0.27
0.21
0.21
0.32
0.27
0.44
0.73
0.68
0.72
0.07
0.05
0.07
0.14
0.09
0.10
0.02
0.12
0.25
0.14
0.02
0.01
24.2
12.2
13.4
28.2
23.4
23.7
82.4
76.6
73.9
86.8
88.5
89.3
力,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
❸排涝改土,地形较低地区的白浆土,雨季常有渍害。如能建立排水系统或挖明沟,或挖暗沟或设置暗管,可排除渍涝,作物能明显增产。坡度较大的白浆土,应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条件,低平地区草类生长繁茂,可开发为放牧场,发展畜牧业(见白浆土利用改良彩照)。

白浆土baijiang soil

温带湿润地区森林草原下发育的有灰白色亚表层的土壤。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东部至中部的高河漫滩和河谷阶地,以及山间谷地和山前洪积台地。土壤形成既具有腐殖质积累过程,又有侧向淋洗的白浆化过程。剖面构型为腐殖质层—白浆层—淀积层—母质层。表层有机质含量5%~8%,以胡敏酸为主,胡敏酸同富啡酸的比值为1.3~2.6。白浆层粉砂含量较高,活性铁铝、盐基交换量和饱和度均低于表土层和底土层,pH5~6。淀积层较厚,质地黏重,透水不良,出现铁锰胶膜。分布地区白浆土大多已辟为农田。

白浆土

形成于温带、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并有周期性滞水淋溶的土壤。剖面分4个土层:黑土层(A1)、白浆层(A2)、淀积层(B)和母质层(C)。黑土层厚10~20 cm,白浆层厚约20 cm,淀积层厚约40 cm,母质层为棕色或黄棕色沉积物。土壤以粗粉粒(0.05~0.01 mm)和黏粒(<0.001 mm)为最多,表层黏粒含量为13%~20%,淀积层为24%~46%。黑土层腐殖质含量为6%~10%,水浸pH值5~6,全N含量0.3%~0.4%,全P含量为0.2%,全K含量1.5%~2.0%。分3个亚类:白浆土、草甸白浆土、潜育白浆土。

白浆土

曾称“灰化土”、“生草灰化土”或“森林灰化土”。主要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与松花江下游河谷阶地和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东侧的阶地及台地上。土壤层次分异清楚,表土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其下有灰白色亚表层,称白浆层,是白浆土的主要特点。此层养分含量低,微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低;淀积层粘重紧实,盐基饱和度较高。白浆土是东北地区的低产土壤,应采用深耕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其不良性状。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