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术báizhú

〈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椭圆形,花红色。

白术bái zhú

白术的根茎炮制成的药,有健脾化湿等作用。见“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十·230)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𦬸 > 白术
白术  báizhú

即𦬸。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芍藥 > 白术
白术  báizhú

即芍藥。

白术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补气药。出《本草经集注》。见《司牧安骥集》。又名山芥、天蓟、冬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茎。晒干,除去须根,用水或米泔水浸软切片。生用或麸炒、土炒用。主产浙江、安徽。甘、苦,温。入脾、胃经。功能健脾燥湿,固表止汗,行水消肿,和中安胎。主治:❶牛脾虚,配苍术、紫菀、牛膝、麻黄、厚朴等,如白术散(《牛经大全》)。如脾虚下痢,与陈皮、芍药、茯苓、厚朴、葛根、甘草配伍。
❷表虚多汗,与黄芪、防风同用,如玉屏风散。
❸马胎动不安,配当归、川芎、人参、甘草、砂仁等。
❹宿水停脐,水肿胀满,与猪苓、茯苓、桂枝同用,如五苓散。牛、马20~60克;猪、羊6~12克。为末或煎汤灌服。本品含挥发油1.4%,其中主要为苍术醇(atractylol)、苍术酮(atractylon)。另含维生素A类物质。煎剂对动物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和轻度降低血糖作用,能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出和抑制肾小管的重吸收。并有强壮、保肝、增加蛋白以及抗血凝的作用。白术对化疗或放射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升高作用。挥发油有镇静及缓和胃肠蠕动作用。水浸液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星状诺卡氏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对脑膜炎球菌亦有抑制作用。

白术

药名。出《本草经集注》。又名於术、冬术、山蓟、山精。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茎。主产浙江、安徽。甘、苦,温。入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消痰,利水,止汗。治脾胃虚弱,食少倦怠,消化不良,虚胀,泄泻,痰饮眩晕,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自汗,胎动不安。煎服:4.5~9g。本品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等。挥发油中的桧脑(Juniper Cam-phor)有祛痰作用,白术煎剂对动物有强壮、保肝、抗凝血作用;对白细胞降低有某些升高作用,挥发油有抗癌活性。

白术laryehead atractylodes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分布在江西、湖南、浙江、四川等省,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栽培。根状茎肥大成块状。叶有长柄,3深裂或羽状5裂。头状花序单生茎枝顶端;总苞宽钟形,总苞片覆瓦状排列;全为管状花;花冠紫红色。瘦果倒圆锥状,被稠密白色的长直毛。冠毛羽毛状,污白色。花果期8~10月。通常用种子繁殖。块根入药,性温,味甘苦,具健脾益气、利水化湿功效,主治脾虚泄泻、水肿、痰饮等症。以浙江省于潜(临安县)所产品质最优,特称为“于术”。

白术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肥厚。茎直立。叶互生。头状花序顶生,紫红色。果稍扁。伊宁等地有栽培。具有健脾、去湿、安胎的功能。药用根茎。主治消化不良、胃胀满、脾肺气虚、妊娠气郁、不思饮食、风湿骨节痛、慢性肠炎、久泻等病症。

白术

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30~60 cm。根状茎肥厚,叶互生,茎下部叶片3深裂。头状花序顶生,花期9~10月。瘦果椭圆形,果熟期10~11月。一般4月上、中旬播种育苗,10月下旬将种子贮于砂中。第2年1月种植,当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挖。

白术bighead atractylodes rhizome

系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内含苍术醇、苍术酮。本品有健脾、利尿、升高白细胞、降血糖等作用。临床用于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耳源性眩晕等治疗。应用时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用量5~9g水煎服。

白术

白术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主产于浙江、安徽。苦、甘,温。归脾、胃经。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效。主治下列病证:
❶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无力。常与党参、茯苓、甘草同用;若脾虚不运,湿浊内生,食少便溏,舌苔白腻者,常与茯苓、薏苡仁、莲子、砂仁同用;若脾气虚极,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阴挺等,常与人参、黄芪、升麻、柴胡等相配。
❷痰饮、水肿。对脾阳不足,水湿内停,湿聚生痰,眩晕心悸,咳嗽痰多者,常与茯苓、桂枝,甘草相配;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常与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等相配。
❸自汗、盗汗。表虚自汗,单用即效,或配黄芪、浮小麦、麻黄根等;阴虚盗汗,单味研末,米汤送下,或配地黄、白芍、阿胶、五味子等。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止泻宜炒焦用。

☚ 黄芪   山药 ☛

白术 1bái zhú

《本草纲目》草部第14卷芍药(215)。药名。芍药的别名,参见“芍药”条。


白术2bái zhú

《本草纲目》草部第12卷术(215)。药名。即术,见“术”条。

白术

白术

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为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粗壮,略呈拳形。茎下部叶有长炳,深三裂,茎上部叶不分裂。茎直立,上部分枝,茎部木质化,微有纵槽。头状花序顶生,全部为管状花,多数呈紫色,秋季开花。通常用种子繁殖,种子长椭圆形。喜凉爽气候,怕高温多湿。中医学上以根茎入药,性温、味甘苦,白术被称为“南方人参”,功能健脾益气,利水化湿,主治脾虚泄泻、腹胀、眩晕、水肿、痰饮、胎动不安等症。产于平江、邵阳、怀化、湘西等地尤以平江白术久负盛名,素有“平术”之称。湖南种植白术有200余年历史,现年产量约6万担,居全国第二位,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各国。

☚ 白降丹   枳实 ☛
白术

白术

地方传统中药材。主产于平江县,其他地区也有栽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物历史悠久。素有 “平术”之称。为多年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粗壮,略呈拳形。茎直立,上部分枝,茎部木质化,微有纵槽。叶互生,茎下部叶有深裂,茎上部叶不分裂。花小,多数呈紫色。瘦果,长椭圆形。喜凉爽气候,怕高温多湿,忌连作。药用部分为其地下茎,含挥发油,主要为苍术醇、苍术酮及维金素A。被称为“南方人参”,性温,味甘苦,具有健脾燥湿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虚食少、腹胀、腹泻、眩晕、水肿、胎动不安等症。湖南为中国白术重点产区,产量和调出量均居全国第二位。

☚ 白芷   玄参 ☛

白术báizhú

中药名。出《本草经集注》。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Koidz. 的根茎。主产于浙江、安徽。甘、苦, 温。入脾、胃经。健脾和中, 燥湿利水。治脾虚食少倦怠、消化不良、虚胀、泄泻、痰饮、水肿、胎动不安, 煎服: 6 ~ 12 克。本品含挥发油, 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等, 并含维生素A。煎剂对狗、大鼠、兔有利尿作用, 能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泄,也增加钾排泄; 对兔、大鼠稍有降低血糖作用。此外, 有强壮、保肝、增加白蛋白以及抗血凝的作用。对于因化疗或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 有使其升高的作用。白术油有镇静、缓和胃肠蠕动作用。

白术

白术

白术

白术,又名山蓟、于术、冬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术。《本草经集注》始有白术之名。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茎。在种植后2~3年的10月下旬~11月上旬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须根及茎叶,烘干(称烘术)或晒干(称生晒术)。
根茎呈拳状团块,下部膨大呈蹄状,长3~13cm,直径1.5~7cm。烘术表面暗棕色,生晒术表面灰黄色,均有瘤状突起及纵皱和少数横裂纹,瘤状突起顶端有盘状芽痕,根茎上端有残留茎基及芽痕,下端有点状根痕及断根残基。质坚硬,不易折断。生晒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棕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棕黄色油点 (油室) 散在; 烘术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香而浓郁,味微甜。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等省。
本品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功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胃虚弱、食少腹胀、便溏久泻、痰饮眩晕、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体虚自汗、胎动不安等证。治疗脾胃虚弱,健运失常诸证,常配其它补气健脾或温阳药用之,如《集简方》参术膏,用白术同人参熬膏,治一切脾胃虚损证;《和剂局方》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用白术配人参、茯苓、甘草,为脾胃虚弱,脾虚夹湿诸证所常用;《濒湖集简方》又以其配山药或加人参,治老人小儿之滑泻。若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用白术配干姜、人参、甘草,即《伤寒论》理中丸。小儿脾胃虚寒,不能摄津而致多唾流涎者,白术与益智仁同用,可以温脾摄涎; 或用生白术捣碎,加水与食糖蒸汁服。治脾虚气滞的痞满腹胀,本品与橘皮等理气药配伍,能健运消胀,方如《全生指迷方》宽中丸; 若夹有积滞,饮食不消而痞胀不舒者,则宜配枳实以健脾消食,方如《兰室秘藏》枳术丸。用于脾虚失运,水湿停留所致诸证,本品既能健脾燥湿,又能通利小便,如治痰饮病胸胁胀满,眩晕心悸,白术与茯苓、桂枝、甘草同用以健脾渗湿,温阳化饮,方如《伤寒论》苓桂术甘汤; 治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冒之头目昏眩,《金匮要略》泽泻汤中配白术以健脾燥湿除饮。所以邹澍云:“白术治眩,非治眩也,治痰饮与水耳。”近代亦用白术治疗耳源性眩晕。治水肿及小便不利,白术常配猪苓、泽泻、茯苓、桂枝,可健脾渗湿,化气利水,方如《伤寒论》五苓散; 脾虚子肿,面目四肢浮肿,白术与茯苓、大腹皮、陈皮、生姜同用,能扶脾制水,上下分消,方如《全生指迷方》白术散;风水夹热,面目或全身浮肿,恶风发热,小便不利,脉浮而渴者,可配麻黄、石膏、生姜等发汗清热、除湿利尿,方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白术用于风湿痹痛伴有阳虚者,可协同附子温阳逐湿,方如白术附子汤。白术健脾益气,有固表止汗之功,《千金要方》单用本品研末服之;《丹溪心法》治盗汗,用白术四两,分作四份,分别与黄芪、石斛、麦麸、牡蛎同炒至黄色,去余药,将白术研末内服。白术安胎,适用于妊娠脾虚气弱、胎动不安之证,可配伍其它有关药物同用,如丹溪用以与黄芩同用;《外台秘要》与蜀椒、川芎等配合,前者健脾利湿清热以安胎,后者健脾燥湿温中以安胎。白术与苍术皆具健脾燥湿之功,但白术重在健脾,苍术偏于燥湿。煎服,5~12g。益气健脾宜炒用,燥湿利水多生用。阴虚烦渴,气滞胀闷者不宜使用。
实验研究: 根茎含挥发油,其中有苍术酮、白术内酯A和B、3-乙酰氧基苍术酮、3β-羟基苍术酮、香橙烯、芹烷二烯酮等,还含含氧香豆精、糖类和树脂等。
动物试验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且能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出,其利尿作用可能通过对肾小管重吸收的抑制。对人的利尿作用有少数试验,尚待肯定。煎剂长期灌胃,可促进动物体重增加和增强游泳耐力的效果;还可使血糖稍有降低。加速体内葡萄糖的同化,增加白蛋白,纠正白/球蛋白的比例; 保护肝脏及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糖元减少,白术煎剂对动物有抗血凝作用,还有报告健康人服用根煎剂(1:20)每次一汤匙,每日3次,4天后凝血酶元时间及凝血时间显著延长。白术挥发油有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缓和胃肠蠕动及某些镇静作用。

☚ 黄芪   山药 ☛

白术

白术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Koidz.或关苍术A·japonica Koidz ex Kitam的块茎。多于农历十月采收,去净泥土及地上部分,晒干或烘干,用时经水或米泔水浸软切用。
白术块茎肥厚呈拳状团块。长3~12cm,直径1~6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有瘤状突起。下部两侧膨大,向上渐细,顶端留有一段木质地上茎。全体均有断续的纵皱及沟纹。瘤状突起的顶端有茎痕、芽痕或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外圈黄白色,中间色较浓,略呈菊花纹,显油性。臭清香特异,味甘微辛,略带粘液性。
少阴人药,功能为健脾,直脾,除湿。用于不思饮食、消化不良、食后倒饱证和浮肿、食胀、黄疸、滞泄等证。如《东医寿世保元》香砂六君子汤,是用本品配香附子5g、白茯苓5g、砂仁2.5g、益智仁2.5g、人参2.5g等以健脾开胃,治不思饮食、消化不良、食后倒饱证;《东医寿世保元》香砂养胃汤,用本品配人参、白芍药、炙甘草、半夏、香附子、陈皮、干姜、山楂肉、砂仁、白豆蔻各4g、姜3片、枣2枚等而成,可治浮肿、食胀、黄疸、食痰、滞泄等证。

☚ 白芍药   赤石脂 ☛

白术bai zhu

【医学】rhizome of large-headed atractylode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