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旗起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旗起义清咸同年间贵州西南地区回民反清起义。因起义军以白色方旗为帜,故名。18 白旗起义清咸同年间贵州西南部各族反清起义。起义军以方形白旗为标志,故名。咸丰八年(1858),贵州普安厅沙陀汉族地主高氏诬大坡铺回民马孝纵马食其田内麦子,杀马孝纵,并请清兵弹压。同年十一月八日,回民※张凌翔,※马河图奋起领导普安、平彝(富源)两县回民千余人举行起义。进占亦资孔城,提出“打富济贫”、“一反大富、二反官”的口号。附近苗、汉、彝、布依等各族群众纷起响应。起义军蓄发易服,派人与太平军及云南回民起义军联系。先后占据今安龙、贞丰、册亨、兴义、兴仁、盘县、普安、紫云、晴隆、望谟等县城,起义军发展到两万余人。义军采取保行商、禁残杀,减轻人民负担等措施。十年(1860),太平军石达开派将领曾广依率军千余人,自广西林县隆州渡红水河,经兴义来援,起义军攻占贞丰。同治三年(1864)张凌翔、马河图壮烈牺牲,义军内部发生分裂。十一年(1872)在清军残酷镇压下,起义军失败,余部400余人在安顺惨遭清军杀害。 白旗起义清代贵州回族起义。清咸丰八年(1858),贵州普安(盘县)、大坡铺一带回民起义,推张凌翔、马河图与金万照为首领。起义军以白巾帕包首,自称白旗,称敌军为红旗。先后攻占新城(今兴仁)、兴义、普安、安南(晴隆)、贞丰、归化(紫云)等州县,在新城建立政权,队伍发展到十余万人。同治三年(1864)贵州提督赵德昌战败起义军,张凌翔、马河图被俘就义。后清军与外国侵略者联合进攻起义军,十一年起义失败,金万照死难。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