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白及
白及  báijí

亦稱“甘根”、“連及草”、“白根”、“白給”。蘭科植物白及的塊根。其根白色,連及而生,故稱。塊根掌狀扁平,有分枝,表面黄白色。主治肺傷咳血,金瘡出血,癰疽腫毒,湯火灼傷。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下經·白及》:“一名甘根,一名連及草。”三國魏·吳普《吳普本草·草木類·白及》:“一名白根。”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一·白及》:“[釋名]白給。時珍曰:其根白色,連及而生,故名白及。其味苦,而曰甘根,反言也。”

白及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黄精 > 白及
白及  báijí

即黄精。出晉·葛洪《抱朴子》。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多年生草本 > 白及
白及  báijí

亦作“白芨”、“白給”,亦稱“連及草”、“甘根”、“白根”。其根白色,連及而生,故名。蘭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有指狀分歧之塊莖,扁球形,多肉。葉片廣披針形,梢成鞘狀,縱部多皺紋。五六月間,由葉心抽出花莖,花白色或淡紫紅色。果實圓柱狀,兩端尖,上面有縱棱突起。供觀賞,入藥。多見於我國東部至西南部。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一·白及》:“〔釋名〕: 連及草、甘根、白給。時珍曰,其根白色,連及而生,故名白及。其味苦,而曰甘根,反言也。吳普作白根……白給即白及也。”《三才圖會·草木》:“白及生北山川谷,又冤句及越山江淮河陝漢黔諸州皆有之,生石山上。”參閱宋·唐慎微《政和證類本草·白及》。

白及【同义】总目录


白及连及草

白及rhizoma bletillae

止血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司牧安骥集》。又名白芨、白给、地螺丝。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块茎。除去残茎及须根, 洗净, 入沸水煮或蒸至内无白心,晒至半干去外皮,切片晒干。生用或研末用。主产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浙江、陕西等地。苦、甘、涩, 微寒。入肺、胃、肝经。功能敛肺止血, 消肿生肌。主治:❶肺胃出血, 外伤出血,可单用, 或与阿胶、藕节、生地等配伍。
❷疮黄肿痛初起未溃, 与金银花、皂刺、乳香等配伍, 如内消散(《医宗金鉴》); 外敷与白蔹、白矾、龙骨、大黄、黄连、黄柏等配伍。
❸疮疡已溃, 久不收口, 研末外用。牛、马24~60克; 猪、羊6~12克。为末或煎汤灌服。也可研末外敷。邪热内炽, 血分热盛,不宜过早应用。反乌头。本品含挥发油、粘液质、淀粉等。白及细粉或煎煮所得胶状液, 局部应用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能使血细胞积集, 形成人工血栓; 白及胶浆能促进家兔疮面肉芽生长及愈合。

白及

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白芨、白根、白鸡儿、地螺丝。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的块茎。主产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浙江、陕西等地。苦、甘、涩,凉。入肺、胃经。敛肺止血,消肿生肌。
❶治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出血,衄血。煎服:6~15g;研末服,3~6g。
❷治痈肿疮毒,外伤出血,水火烫伤,手足皲裂。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反乌头。块茎含挥发油、粘液质等。块茎含联苄类化合物:3,3′-二羟基-4-(对羟苄基)-5-甲氧基联苄、3′3-二羟基-2-(对羟苄基)-5-甲氧基联苄等。还含山药素Ⅲ、3′-O-甲基山药素等。另外,还含白及葡萄糖配甘露聚糖(Bletilla glu-comannan)。白及细粉或煎煮所得胶状液,局部应用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具抗癌和抗菌作用。

白及hyacinth bletilla

又叫白芨,系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内含挥发油、粘液质、淀粉等成分。本品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肺结核咯血及支气管扩张咯血等;也可配合大蒜治疗肺结核;治疗胃出血、疮疡疖肿、刀割伤止血等。内服常与其他药配伍,3~15g水煎服;单味研面1日2~3次,1次3~5g服;也可外涂。

白及bái jí

《本草纲目》草部第12卷白及(70)。药名。
【基原】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
【别名】甘根(《本经》),白根(《吴普本草》),白给(《别录》),白芨(《证治准绳》),冰球子(《贵州民间方药集》),白乌儿头(《江苏植药志》),地螺丝、羊角七(《湖南药物志》),千年棕、君球子、一兜棕、白鸡儿、皲口药、利知子(江西《草药手册》)。
【性味】苦甘,凉。
❶《本经》:“味苦,平。”
❷《吴普本草》:“神农、黄帝:辛。李氏:大寒。雷公:辛,无毒。”
❸《别录》:“辛,微寒,无毒。”
❹李杲:“苦甘,微寒,性涩。”
【归经】入肺经。
❶《本草纲目》:“入肺。”
❷《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用主治】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治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
❶《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靡缓不收。”
❷《别录》:“除白癣疥虫。”
❸《药性论》:“治结热不消,主阴下痿,治面上疱,令人肌滑。”
❹《唐本草》:“手足皲拆,嚼以涂之。”
❺《日华子本草》:“止惊邪、血邪,痫疾,赤眼,癥结,发背,瘰疬,肠风,痔瘘,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风痹。”
❻《本草图经》:“治金疮不瘥,痈疽方中多用之。”
❼李杲:“止肺血。”
❽《滇南本草》:“治痨伤肺气,补肺虚,止咳嗽,消肺痨咳血,收敛肺气。”
❾《中国药植图鉴》:“治矽肺。”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至三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涂。
【宜忌】外感咳血,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热者忌服。
❶《本草经集注》:“紫石英为之使。恶理石。畏李核、杏仁。”
❷《蜀本草》:“反乌头。”
❸《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同苦寒药服。”
【成分】新鲜块茎含水分14.6%、淀粉30.48%、葡萄糖1.5%。又含挥发油、黏液质。根含白及甘露聚糖(Bletilla mannan),是由4份甘露糖和1份葡萄糖组成的葡配甘露聚糖。白及主要化学成分为白及胶,从白及还分离出暂称为BS-1~4的4种化合物。
【药理】
❶止血:白及根磨成细粉或白及煎煮后所得胶状液掺入淀粉烘干研末,于狗肝行止血试验,7只中有6只皆于6分钟内达到满意的止血效果。止血试验后8~27天将狗杀死检查,7只中除1只感染外,其余的出血部位均与大网膜形成粘连,结缔组织反应轻微,显微镜下检查,组织反应亦均轻微。用水提取液的“纱布”或水提取液经低温干燥或喷雾干燥成粉覆盖于狗肺、脾及兔肝或大腿肌肉行止血试验,出血可立即停止,肝切除或肌肉横切引起之出血,即使创面渗血很多,亦不能将其冲去。白及的止血作用与其所含胶状成分有关,其作用原理可能为物理性的。白及液注入蛙下腔静脉后,可见末梢血管内红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从而有修补血管缺损的作用,而又不致阻塞较大血管内血液的流通。家兔用试管法及毛细管法均证明静脉注射2%白及胶液1.5 ml/kg,可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元时间,并加速红细胞沉降率。
❷对实验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作用:对麻醉犬胃小弯及十二指肠第一部前壁各做人工穿孔一个,直径皆为1cm左右,灌入白及粉9 g,15秒钟后两穿孔皆为白及所堵,40秒后,十二指肠穿孔即为大网膜遮盖,待动物逐渐苏醒、轻度活动时,再由胃管内注入稀粥500 ml,观察两孔皆无漏出。再由肠系膜血管注入10%氯化钠20 ml,胃蠕动显然增多、增强,也无内容物漏出。术后8小时再次剖腹,腹腔内未见胃内容物,腹腔渗出液极少,培养阴性。但若狗先饱食或穿孔较大,则服白及后无堵孔作用。此作用与白及高度黏性有关。
❸配伍研究:实验证明,白及配附子、川乌、草乌毒性未见加重;镇静、止血等药效无增减或“相反”的作用,但白及有拮抗三种乌头对体外蛙心的作用,心电无改变,病理切片未见差异。
❹其他:据体外试验,白及对结核杆菌及奥杜盎氏小芽孢菌有弱的抑制作用。白及块茎含多量黏液质多糖成分,实验表明黏液质是一种抗癌成分。白及以及7%白及葡萄糖注射液对二甲基氨基氮苯(DAB)诱发的大白鼠肝癌有明显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白及báijí

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白芨、白根、白鸡儿、地螺丝。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 (Thunb. ) Reichb. f.的块茎。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浙江、陕西等地。苦、甘、涩, 微寒。入肺、胃经。敛肺止血,消肿生肌。治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出血,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吐血, 衄血。煎服: 3 ~9 克。治痈肿疮毒、外伤出血、水火烫伤、手足皲裂, 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反乌头。本品含淀粉、挥发油、黏液等。

白及

白及

白及

白及,一作白芨,又名甘根、地螺丝、皲口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 Reichb. f. 的块茎。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与须根,洗净,蒸煮至内无白心,晒至半干,撞去外皮,晒干。
块茎呈扁圆形或菱形,有2~4分枝似掌状,直径2~3cm,厚0.5~1.5cm。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皱纹,上方有突起的茎痕,下方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以茎痕为中心,周围有数轮棕色环节,节上有点状须根痕,分枝上亦有环节。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半透明,角质样,可见散在的点状维管束。气微,味微苦,嚼之有粘液性。主产于安徽、河南、浙江、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等省;江西、福建、江苏、甘肃等省亦产。
本品味苦、甘、涩,性微寒。归肺、胃经。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主治咳嗽咯血、吐血、便血、衄血、创伤出血以及痈肿疮毒、手足皲裂、肛裂、烫伤等证。治疗出血诸证,可单用研末,糯米汤调服,如验方独圣散; 通常与化瘀止血的参三七粉同用,两者一敛一散,既可增强止血作用,且又不使瘀血留滞。也可根据病情随证配伍有关药物,如久咳伤肺而咯血,阴虚有热者配枇杷叶、阿胶珠、藕节、生地汁以养阴清热止血: 肺气不足者配人参、黄芪等以益气止血。前人谓本品尚可治劳伤,止咳嗽,所以《医学启蒙》白及散,以其配阿胶、款冬花、紫菀等分煎服,治肺痿;《喉科心法》白及肺方,用其与猪肺加酒煮熟,食肺饮汤。临床报道,本品治疗肺结核、肺空洞,对改善症状、加速病灶愈合有一定效果,尤以与益气养阴等药配伍,疗效为优。白及粉剂内服,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出血,不仅收敛止血,而且具有保护胃肠粘膜,促进溃疡面愈合的作用。用于痈肿疮毒,不论已溃未溃者均可应用。凡疮疡初起,研粉外敷或用鲜品捣敷,或与银花、皂角刺、乳香、天花粉等并施,如《外科正宗》内消散,可使疮疡消散; 若疮疡已溃,久不收口,研粉外敷则能祛腐洁疮,收敛生肌。手足皲裂、肛裂、烫伤等,用麻油调敷白及粉亦可促进愈合。现代临床试用白及胶浆涂敷烫伤、外科创伤及手术创面也收到较好的愈合效果。此外,外敷白及粉可治结核性瘘管和口腔粘膜结核性溃疡。《永类钤方》以酒调白及粉服,治跌打骨折。煎服,3~10g; 研粉服,2~5g,以冷开水或米汤调服。外感咳血及肺胃有实热者慎用。反乌头。
实验研究: 块茎含粘液质56.75~60.15%,其中有多种多聚糖。还含挥发油、淀粉。新鲜块茎含淀粉30.48%、葡萄糖1.5%。
白及的止血作用与所含粘液质有关,其作用原理可能为物理性的。给动物静脉注射白及粘液能加速红细胞沉降,加速血栓形成。在猪或犬身上,证明白及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有一定疗效,其原理是借其高度粘性在胃内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胶状膜,从而使穿孔堵塞,胃内容物停止外溢,为大网膜、肝脏等的遮盖作用造成更有利的条件。曾有人用白及所含粘液质部分制造血及代血浆,在临床试用,可有与右旋糖酐相似的作用,维持血容量及提高血压。据初步体外试验,白及对结核杆菌及奥杜盎小芽胞菌有弱的抑制作用。

☚ 铁树叶   仙鹤草 ☛

白及

白及

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 Bletilla striata (Thunb.)Reichb. f的干燥块茎。夏、秋季苗枯前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入沸水煮至内无白心,除去粗皮,晒干。
干燥块茎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瓜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未去外皮者为红黄色,去皮者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四周有一环一环相套的棕色轮纹,其附近有棕色小点状须根痕。半透明,角质状,稍带皱纹。质坚硬,体重,不易折断和打碎。断面不平,黄白色。无臭,味苦。
白及为太阴人药。功能为补肺止血。用于肺痨咳嗽及咯血、吐血、外伤出血,常与《东医四象新编》天门冬润肺汤加本品应用,治疗咳嗽、咯血、盗汗等证。常用量5~10g。

☚ 柏子仁   蛴螬 ☛

白及

白及

蒙古名浩勒森查黑尔玛、拉尼。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Reichb.f.)的干燥块根。8~10月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3~5分钟,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撞去外皮,晒干。
本品味苦、涩,其性能、功效及应用与黄精同。

☚ 海马   创伤药物 ☛
000224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