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登池上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登池上楼 登池上楼古诗篇名。南朝宋谢灵运作。诗人贬官永嘉太守后,抑郁成疾。诗中写久病初起,登池上楼纵眺,见节物变换,万象更新,春机勃发,物各欣欣,由是悟出人生哲理,达于“无闷”之境。意境清新,语言工妙,尤善于写景,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历来为人们称赏。 ☚ 读山海经 拟行路难 ☛ 登池上楼 登池上楼南朝宋诗篇名。谢灵运作。见《谢康乐集》卷二。池上楼,在永嘉郡(今浙江温州)。诗人于永初三年(422)七八月至景平元年(423)七八月任永嘉太守。诗当作于景平元年春,写作者久病初起登楼临眺时的所见所感。首起抒发官场失意、进退失措的牢骚,中段描绘登楼所见景物,结尾触景伤情,表达持节归隐的意向。善于捕捉瞬间影象,用清新的语言,真切自然地写出初春时节风感物候、春草鸣禽的变化,是本诗艺术成功之所在。其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为千古传颂的名句。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曰:“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诗家妙处,当须以此为根本。” ☚ 桃花源诗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 登池上楼 登池上楼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作渊沈。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此诗作于永嘉太守任上,是谢灵运的代表作,其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又是历来传诵不衰的佳句。钟嵘《诗品》引《谢世家录》说:“康乐(谢灵运)每对惠连(谢灵运族弟,亦著名诗人),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诗思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把这两句诗归之“神助”,套上神秘的光圈,显然有些故弄玄虚。还是叶梦得说得对:“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备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石林诗话》) ☚ 读山海经 登江中孤屿 ☛ 登池上楼[南朝宋]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②,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③,栖川怍渊沈④。 进德智所拙⑤,退耕力不任⑥。 徇禄及穷海⑦,卧痾对空林⑧。 衾枕昧节候⑨,褰开暂窥临⑩。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11), 初景革绪风(12),新阳改故阴(13)。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14)。 祁祁伤豳歌(15),萋萋感楚吟(16)。 索居易永久(17),离群难处心(18)。 持操岂独古(19),无闷征在今(20)。 〔注释〕 ①本篇选自《文选》。写于景平元年(公元423年)作者任永嘉太守时。②虬,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小龙。媚,自我欣赏。幽姿,优美的姿态。③薄,迫近。④怍,惭愧。⑤进德,增进自己的德业,此指仕途上的进取。⑥退耕,隐退耕作。⑦徇禄,追求官爵俸禄。穷海,边远的海滨,此指永嘉(今浙江温州)。⑧卧痾,卧病在床。⑨衾,被子。昧,不明白。这句说因卧病而竟不知季节的变换。⑩褰开,揭开帷幔。窥临,近窗观望。(11)岖嵚,山势高峻的样子。(12)初景,初春的阳光。革,改变。绪风,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13)新阳,新春。故阴,已过去的冬季。(14)变鸣禽,鸣叫的鸟儿变换着种类。(15)祁祁,众多的样子。豳歌,指《诗经·豳风·七月》,其中有“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诗句。(16)萋萋,草茂盛的样子。楚吟,指《楚辞·招隐士》,其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17)索居,独居。易永久,容易感到时间长久。(18)离群,离开朋友。处心,安心。(19)持操,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岂独古,难道只有古人能做到。(20)无闷,没有烦闷。《易·乾卦》中有“遯世无闷”的话,指隐士不为世俗易其志,不求成名,避世而无所烦闷。征,验,得到证实。 〔分析〕 这首诗写于景平元年(公元423年)谢灵运在永嘉太守任上。前一年的七月,谢灵运由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来到永嘉,不久即卧病不起,直到这年的春天才稍愈。诗人登楼远眺,触景生情,遂写下了这首名作。 诗的前六句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潜伏的虬龙自爱其安闲优美的姿态,象征着隐士的悠然自得;高飞的鸿鸟发出嘹亮悠远的鸣声,隐喻出仕者的飞黄腾达。一高一下,形成强烈对照,这两句暗用《易经·乾卦》和《渐卦》中潜龙与飞鸿的意象,类似于传统的托物起兴的手法,却又注入了象征的意义,说明隐遁与居官两种立身的途径都可以各得其所。然而诗人自己虽也进有“薄宵”之志,退有“栖川”之想,但始终处于矛盾的徬徨之中,未能寻找到最后的归宿,因此说有愧于潜虬与飞鸿。三、四两句分别承继第二句与第一句,仍以象征的手法委婉地披露出自己的心绪。而五、六两句便转入直接叙述自己此时此地的处境:欲进德修业,则智力难济;欲躬耕陇亩,更力不从心。这六句两两相对,围绕着进与退的问题揭示出诗人矛盾的心理。七、八两句进而说明这种进退维谷处境的原因:为了追求禄位来到这偏远的滨海之地,由于染疾只能在病榻上度过了漫长的秋冬,怅望着树叶秃尽的空林。 “衾枕”以下转入对登楼所见所感的描绘。正当诗人拥衾倚枕之间,不知不觉地物换星移,冬去春来。一旦登楼开帘,仰观俯察,骤然感觉到了春天的步履。那潺潺的流水声倾耳可闻,远处的崇山峻岭也已泄漏春光,在煦和的阳光中北风敛迹,春温驱走了残冬的寒气。池塘里不知何时已生出碧绿的春草,小园的垂柳中虽然看不清鸟儿,却不时传来各种婉转动听的鸣声。这几句以错纵变化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早春画面。潺潺的流水与岌嶪的远山是动与静的结合,碧绿的春草与悦耳的鸟鸣是声与色的和谐,春光与冬阴的交战是明与暗、温暖与寒冷的对比,举目远眺与池塘小园则是远与近的交织。诗人在这里揉合了各种感官的真切感受,令后来的读者借此能领略到这南国的早春气息。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两句十分传神地写出了久病初愈的诗人在初春时的真实见闻,这十个字看起来极为平常,全无惊人之处,但历来被公认为是谢诗中的佳句,原因就在于它的自然浑成,清新可爱,像是信手拈出,全然不费气力,却非情景相遇、妙手偶得而不可到。钟嵘《诗品》中引汤惠休之语说:“谢诗如芙蓉出水。”《南史》引鲍照之语说:“谢公诗如初发芙蓉。”都指出了谢灵运诗的自然清新,“池塘”两句便典型地体现了这种风格。也许是这两句诗实在太妙,后人视为神来之笔,所以附会出一段传说。《诗品》中引《谢氏家录》载,谢灵运每每与族弟谢惠连晤谈而得佳句,自只身来到永嘉,诗思钝滞,竟日不就,忽一日梦见惠连,就做出了这“池塘生春草”的名句,所以他自己曾说:“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这当然只是诗坛佳话,不足为信,但也可见这两句诗在当日及后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了。 “祁祁伤豳歌”以下写诗人游目骋怀,即景生情。由眼前的春光,想到了《诗经》、《楚辞》中“采蘩祁祁”与“春草生兮萋萋”的诗句,自然牵动起诗人无限的乡思与感伤之情。自己离群索居来到这天涯一隅之地,忍受着孤独与愁思的煎熬,一种悲伤哀愁之情已溢于言表。然而,最后两句又翻出一层作结。诗人反躬自问:难道只有古代的圣贤才能保持清操亮节吗? 隐遁避世而心无烦虑的人如今仍然存在。言外之意显然是说自己愿奉行遁世无闷的人生哲学。 整首诗所表现的感情是一种徘徊于人生边缘者对于出世与入世所抱有的矛盾心理。诗人谢灵运出身于东晋的豪门大族,而且才智过人,然而刘宋灭晋以后,自然对他这位故家子弟的仕途进取带来了重重障碍,他的出任永嘉太守,虽然直接的原因据说是受了徐羡的排挤,其实正体现了刘宋政权对他的压制和打击。因而,此诗中尽管有春光宜人的描写与旷达自励的结尾,但其基调却仍然是低沉而哀惋的。 这里附带提一笔,据《太平寰宇记》载:“谢公池在温州西北三里,积谷山东,‘池塘生春草’,梦惠连即此处。”然考积谷山实在温州东南,恐《太平寰宇记》所载有误。今浙江温州市东南犹有“谢池巷”,巷东抵积谷山麓,如果此巷确系通往谢公吟诗处的话,那么诗中所说的池(即谢公池)应在温州的东南而不是西北了。 〔评说〕 叶梦得《石林诗话》:“‘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世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耳。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 方回《文选颜鲍谢诗评》:“‘池塘生春草’此句之工,不以字眼,不以句律,亦无甚深意奥旨。如古诗及建安诸子‘明月照高楼’、‘高台多悲风’及灵运之‘晓霜枫叶丹’,皆天然混成,学者当以是求之。” 胡应麟《诗薮》:“‘池塘生春草’,不必苦谓佳,亦不必谓不佳。灵运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如‘清晖能娱人’之类,虽非锻炼而成,要皆真积所致,此却卒然信口,故自谓奇。” 登池上楼
本篇是谢灵运的代表作,历来为选家们所重视的名篇,收入《谢康乐集》。这是作者在浙江永嘉任太守时所作,诗中写了诗人久病初愈登楼的所见所感。由于当时上层统治者的排斥,他自京都外放到边远海疆永嘉(今温州市)为郡守,进退两难,心情一直不宁。于是,登楼眺望,感物怀归。诗篇正反映了这种心绪。 “池上楼”,即谢公池上的楼宇。谢灵运曾经在该楼上养病。并作《登池上楼》诗。据《永嘉县志》记载,谢公池位于今温州市鹿城区积谷山之西麓(不少注本说“东麓”,有误),池水澄湛,称名“灵池”。相传此池为谢灵运所凿,故称“谢公池”,也叫“春草池”。
这首古诗共二十二句,头八句是诗人借物自喻与兴叹,中间十句,是写景夹以抒情;最后四句,感物思归。
先看前四句——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这是诗人借“飞鸿”与“潜虬”自喻。虬,是双角小龙。媚,喜爱,有自我怜惜之意。潜隐姿态,叫“幽姿”。因鸿鹄能够高飞,鸣声传得很远,所以,响远音。薄霄,即上迫云霄。这里借“飞鸿”自比。怍(zuò),惭愧;渊沉,沉潜深潭之中。这也是借物(虬)自喻。这就是说,潜龙藏在深渊,能自我珍惜而保身,飞鸿奋飞于云霄而扬声远方。言外之意,我却处于世俗尘网之中而进退不得,勿如虬鸿而自感愧怍。 再看下边四句——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这四句是说,自己做官未能进德修业,于时无补;现在想退隐,又不能力耕自给,为了得些俸禄,反而弄得穷居海边(指滨海辟地的永嘉),以至染病在床,对着冬林空树感伤。进德之语,出自《周易·乾卦》,其中有云:“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退耕,归隐田园,从事生产劳动。徇禄,追求禄位。徇,从也,通“殉”,以身从物。此指做官取俸。反,归、到。 这是诗人对被迫外放的牢骚话。也是表明自己进退失据,陷于难处之窘境。
首先自叙久病卧床——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嶔。 昧节候,不明白季节。因为诗人长期卧床与枕被为伍,季节的变化也不清楚了。现在病已初愈,于是,起床撩起窗帷,打开窗门,临窗远眺。褰,揭起的意思。窥临,即临窗眺望(原本无以上两句,据胡克家《文选考异》补入)。不看犹可,一看窗外景象大变:那远处哗啦啦的波涛声,吸引着你聚精会神地侧耳倾听;那高峻的紫青色的远山,也逗得你禁不住定睛凝神地眺望。还有那——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初景,新阳,均指春光。景,日光;初景,即初春的日光。阳,指春天,古人以春夏为“阳”。绪风与故阴,均指寒冬。绪风,即余风,指残冬寒气;“阴”,古人以秋冬为“阴”,(均见《神农本草》)。这是说,初春的日光扫除了残冬的寒气,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临了。你看,那池边堤岸不是已长满绿油油的青草吗?你听,那园柳丛中的啼鸟,也不是已经变换了吗! 后两句写景物的变换,历来为人所赞颂的名句。因为它写景能够直抒所见,不事雕琢,在以“富丽精工、典雅厚重”为特色的谢诗中特别显得自然,因此逗人喜爱。据说谢灵运自己也很赏识这两句诗。 诗人看了眼前的大好春光,不禁联想起古人吟咏春天的诗句——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祁祁,众多之貌;萋萋,茂盛的样子。豳歌,借用《诗经·豳风》的《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祈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诗意。楚吟,借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诗意。诗人在这里,就是用《诗》、《骚》句意化成自己的诗语,来表达当时难状的心境。 以上十句诗,是诗人在描绘春景,也是借景抒发情怀。但他却通过临窗眺望的生机勃勃的春色来反衬自己内心的悲凉和无限惆怅的心情,更易引起共鸣。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前二句说,离群独居,容易使人感到日子长久难挨,令人不得安心。难处心,即难以排遣孤寂的心情。 后二句说:难道只有古人才能坚持节操,“遁世无闷”吗? 否! 今天在我身上也可得到验证了。无闷,即“遁世无闷”,意即只要避开尘世,就无烦闷了。语出《周易·乾卦》:“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这就是说,诗人从离群索居中感悟到只有“高蹈隐遁”,才可消除烦忧,并进而保持高尚的操守。于是,他就下定决心归隐了。
这首诗歌,以鸿虬自喻兴叹开篇,又以归隐持操作结,篇中还发了一些牢骚,可知谢灵运在此要抒发的就是他自己在仕途上的遭遇——不得志的感伤情绪。这便是本篇的主旨所在。诗中虽然描画了春天野外的大好光景,都只不过是作者用来给自抒伤怀作陪衬的,以便使“感物思归”的主题更加集中,更加突出。
这是一首古体诗,但它已不是魏晋时的朴素五言古诗了。文字富丽精工,句句讲究工整对仗,使诗歌显得特别典雅厚重。比如:
这些诗句,都是十分工整的对句,它们词性相对,句式相类,事理相应,明显地看出诗人深受散文骈化的影响,每句诗语都是经过苦心经营的。这种对偶化的诗篇,不仅在此诗中表现突出,而在谢诗另外篇什中,也随处可拾。似乎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了,对于后世诗歌格律化是有影响的。
它为什么会成为妙绝古今、受后人如此钟爱的呢?我看原因有三: 第一、具有对比之美。全诗原是感怀喻志的,其中有失意的孤寂情调,也有较浓的超脱隐遁,灰色之想,而这两句诗却一下变换了情调和色彩,给人带来勃勃生趣和耀眼光亮,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生机蓬勃的春的世界,令人感触了大地生命的搏动,让人们增添了生的信心、力量和希望。这是最主要的一着。 第二、还由于它情景相通。因为诗人在季节变换之际,能够抓住春天富有生命力的“景”,同此时此地的“情”交融相洽,并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出来,因而特别引人。正如宋人叶梦得所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世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耳。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石林诗话》) 第三、乍见之喜悦。因为人们在严冬之末,见到春草新长,冬禽换了春鸟,写出季节变换时人们乍见之喜悦。这和后世唐人白居易的两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名句的意境有相似之处。或许这白诗正是受了谢诗的影响也未可知。因为两者,均是传达人们的乍见之喜。 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①。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②。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③。 徇禄及穷海,卧疴对空林④。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⑤。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⑥。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⑦。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⑧。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⑨。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⑩。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11)。 【释】 ①潜虬(qiu求):藏在水底的龙。虬,有角的小龙。《易·乾》:“潜龙勿用。” ②薄霄:凌云。薄,通“迫”,逼近,靠近。作(zuo作):惭愧。渊沉:潜藏在深渊。 ③进德:进德修业,提高道德修养,指做官。智所拙:智能拙劣。退耕:归乡耕田。力不任:体力不能胜任。 ④徇禄:追求俸禄,做官。穷海:边远的海滨,指永嘉。卧疴:卧病。空林:冬天树叶脱落的树林。 ⑤昧:不明。褰(qian 铅)开:揭起帘幔,打开窗户。窥临:从高处往下看。 ⑥倾耳:侧耳,侧耳倾听。 ⑦初景:初春的阳光。绪风:余风,秋冬的余风。新阳:新春。故阴:旧冬。 ⑧塘:堤岸。变鸣禽:变换了鸣禽的种类。 ⑨祁祁(qi 齐):众多的的样子。萋萋:茂盛的样子。 ⑩索居:独居。离群:离开朋友。处心:心神安定。 (11)持操:坚持高尚的操守,指归隐。无闷:没有忧闷。 【译】 潜藏在大海里的虬龙, 摇首弄姿,顾影自怜, 翱飞在高高的碧空中的鸿雁, 传送着自己鸣叫的声音。 我自愧不能像鸿雁那样, 逍遥地将云霄迫近, 我自愧不能像虬龙那样, 栖息在无边的大海深深。 若想出仕从政,恐怕我德才不备, 如果归耕田亩,又恐怕力难胜任。 为了追求这区区的俸禄, 来到这边远的海滨, 连日来,卧病在床, 面对这一片萧疏的秋林。 我似乎早已忘记了季节的变化, 打开窗户,姑且将窗外的风光眺临。 大海的涛声立刻送入耳鼓, 举目一望,高高的山岭如此险峻。 初春的阳光如此和煦, 清除着残冬的余绪, 一扫冬天的重阴。 池塘里,一下子生出了青青春草, 园中的枯柳,突然传来禽鸟的歌吟。 春草的茂盛, 使我想起《诗经》中《七月》的诗句, 春草的碧绿, 使我想起楚辞中“王孙游兮不归”的歌吟。 独居易于感到时间的漫长无垠, 离开朋友,也很难平静这颗烦乱的心。 难道只有古人能坚持崇高的操守? 只要诚心地避世就可以解除忧闷, 我要将此,证明在今。 【评】 “池上楼”,在永嘉郡,即今浙江省温州市,此池后来名为谢公池。谢灵运在永嘉任职约在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七、八月间至景平元年(公元423年)七、八月间。本篇当作於景平元年春,写仕途失意,与久病之后初春季节带来的新鲜之感。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为千古传唱的名句,其奥妙就在于自然,在于诗人将扑面而来的造物者的春天杰作如实写出,遂成绝唱。所谓“一语天然万古新”是也! 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2〕,飞鸿响远音〔3〕。薄霄愧云浮〔4〕,栖川怍渊沉〔5〕。进德智所拙〔6〕,退耕力不任〔7〕。徇禄反穷海〔8〕,卧疴对空林〔9〕。衾枕昧节侯〔10〕,褰开暂窥临〔11〕。倾耳聆波澜〔12〕,举目眺岖嵚〔13〕。初景革绪风〔14〕,新阳改故阴〔15〕。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16〕。祁祁伤豳歌〔17〕,萋萋感楚吟〔18〕。索居易永久〔19〕,离群难处心〔20〕。持操岂独古〔21〕,无闷征在今〔22〕。 〔1〕本篇作于诗人任永嘉太守任上,写久病初起登池上楼所见景色,抒发官场失意的牢骚以及由明媚春光引发出的旷达胸怀。题中之池,即作者所居园庭中池,人称“谢公池”,在今浙江温州市西北三里积谷山东。谢灵运(公元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南朝宋代著名诗人。曾任永嘉太守、侍中、秘书监、临川内史等职。因政治失意,遂寄情山水,后获罪被诛。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他的诗多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刻画精工,给人以清新真切之感,但有时也失之于过分雕琢。谢灵运的诗代表了南朝宋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他以大量描绘山水自然之美的诗作打破了东晋玄言诗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扩大诗歌题材领域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推动了南朝诗歌的发展。 〔2〕潜虬(qiu):潜龙。虬:传说中有角的龙。媚:自怜。幽姿:深潜时的姿态。 〔3〕远音:指高飞鸿鸟发出的鸣叫声。 〔4〕薄:迫近。云浮:浮云,指高飞入云的鸿鸟。 〔5〕栖川:指栖息于川渊的潜虬。怍:惭愧。 〔6〕进德:增进德业。智所拙:才智不及。 〔7〕退耕:隐退躬耕。 〔8〕徇禄:追求禄位、做官。徇:求。反:归,到;一本作“及”。穷海:穷困偏僻的滨海之地,指永嘉郡。 〔9〕卧疴:卧病。空林:秋冬树木叶落,所以称空林。 〔10〕“衾枕”句:意思是说因久病卧床,感觉不到季节变化。昧,不明。 〔11〕褰(qian)开:揭开,指揭开帷帘。窥临:临窗眺望。 〔12〕聆:听。 〔13〕岖嵚(qin):山势险峻的样子。 〔14〕初景:初春的阳光。革:除。绪风:馀风,冬天残留下的寒风。 〔15〕新阳:新春。故阴:原来的阴冷,指冬天。 〔16〕变鸣禽:鸣叫的鸟儿也变换了。 〔17〕祁祁:众多的样子。豳歌:《诗经·豳风·七月》诗云:“春日迟迟,采繁祁祁。” 〔18〕萋萋:草茂盛的样子。楚吟:《楚辞·招隐士》。辞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以上两句意思是说:看到祁祁萋萋的春草,想到豳歌和楚辞中的诗句,不禁感慨系之。 〔19〕索居:离群独居。易永久:容易觉得时间长久。 〔20〕难处心:难以安心。 〔21〕“持操”句:是说坚持节操岂止古人能做到。 〔22〕无闷:《易·乾卦》:“遁世无闷。”意思是说贤者隐居避世而无烦闷。征:验证。 本篇写诗人政治上的失意,抒发了仕进与遁隐同时存在的矛盾心情。诗中多用偶句,雕琢痕迹明显。但“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联又妙语天然,恰切地写出久病新愈乍见春色的真实感受,为后人所深为推崇。 登池上楼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作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幽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宋武帝刘裕去世后,长子刘义符即位,史称少帝,大臣徐羡之等人把持朝政,谢灵运以批评时政引起执政大臣不满,永初三年(422)被逐出京都,迁为永嘉太守,在政治上受到一次沉重打击。来永嘉的第一个冬天就病倒在床,明春始愈,登楼观景,写下这一名篇。 前八句发官场失意卧病永嘉的牢骚。诗以比兴开篇,潜龙与飞鸿在《易经》中分别用来象征隐栖与仕宦,皆属喻象。诗人被外放永嘉做官,心里充满怅恨,生了一场大病,所以自谓“徇禄(求官)反穷海(永嘉近海),卧疴对空林”;他的思想一度处在仕与隐的矛盾之中,心中得失交战着,感到进退两难,“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他感到仰愧飞鸿,俯怍潜虬。他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中八句写病起看到的满园春色。“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登临”二句虽非写景,却是交待观景的特殊处境。由于长时间卧床休息,对于冬去春来的时序流逝几乎是无所知觉的,他是扶病强起,只想用活动调剂一下病榻的单调,所以下面写到的景色都是意想不到的发现。“初景(新春的太阳)革绪风(残冬的馀风),新阳(春)改故阴(冬)”,这是对时序变化总体的感受,“倾耳”、“举目”二句则写出心情的喜悦和感觉的新鲜。下面即进入具体景物的描写,“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是谢灵运的名句,还有什么比野草更能先得春意的呢,特别是池塘边的幽草,其生长之迅猛,其草色之滋润,有些不同寻常;同时变绿的还有近水的杨柳,由于枝叶渐渐茂密,也就召来了春鸟,要注意句中的“变”字所传达的新奇感,即陶渊明所谓“时鸟变声”即鸟儿变换了种类,总之是令人感到新奇的。这里的景色确实很平常,但也确实清新可喜,特别是在久病初愈的人闻见之中,真有说不完的生趣。两句自然生动,不假雕琢,为后人赞赏不置。元好问《论诗绝句》道:“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吴可《学诗诗》道:“春草池塘一句子,惊天动地至今传”。钟嵘《诗品》引《谢氏家录》云:“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是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说明这两句诗是怎样为人津津乐道。后世选家取此诗,皆是为了这两句的缘故,陆机所谓:“立片言以据要,乃一篇之警策”也。 末六句写触情感怀,决计归隐。诗人眼看池边春草,耳听园中鸣禽,忽然间想起风骚名句,一是《豳风·七月》的“春日迟迟,采蘩祁祁”,一是《楚辞·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古诗人描写春色的佳句不少,为什么忽然想起这两句诗来呢?原来按照如《毛诗序》等传统的说法,《七月》是周公在遭受流言,出居东都以避谗害时所作,而《招隐士》则是一首念及环境险恶,从而招唤隐士归来的诗。谢灵运想起这些诗句,当然是感于所遇的缘故。《礼记·檀弓》载“子夏曰‘吾离群索居,亦已久矣’”,“索居”二句即用其语,言“遁世无闷”(《周易》)的境界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唯古之有节操的君子能之,诗人自己也打定了这个主意,所以末二句云“持操岂独古,无闷征(证)在今”。就在大约半年之后,谢灵运终于称疾辞职,归隐于始宁的祖居。 登池上楼 题解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①。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及穷海,卧疴对空林②。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③。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嶔④。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⑤。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⑥。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⑦。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⑧。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⑨。 注释 ①这四句借鸿、虬起兴(因为正在向高处和深处眺望),说自己不能像鸿雁高飞、虬龙深隐那样得所,而是进退失据,俯仰有愧。虬:两角小龙。薄:通“泊”,犹止。薄霄:停留在天空。云浮:浮在云上。怍:惭愧。渊沉:潜沉在深渊。 ②这四句说自己做官时不能进德修业,于时无益,想退隐又不能力耕自给,为了得些俸禄反而穷居海边(指永嘉)。这是不甘外放的牢骚话,同时也反映进退两难的心情。进德:提高德行修养,《易经·乾·文言》:“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力不任:指体力不能胜任。徇:从,求。疴:病。 ③这两句说卧床日久连季节的变换也不明白了,现在才来看看外景。昧:不明。褰开:指揭开帘幔,打开窗户。 ④这两句说下听水声,上望山形。聆:听。岖嶔(音区歆):险峻。 ⑤初罩、新阳:指春光。绪风、故阴:指寒冬。革:除。绪风:馀风。指寒气。故阴:旧冬。 ⑥“同柳”句说藏在园柳中的啼唤的鸟类也变换了,指春天的鸣禽如黄莺之类,不足冬季所有。 ⑦这两句说想起《诗经》和《楚辞》中的句子,发生感慨。《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祁祁:多貌。萋萋:盛貌。这里只取这几句里“归”字的意思。作者怀念会稽的故居,动了归心,因而联想古人的诗句。 ⑧这两句怀念远方的故人。离群索居:离开朋友,独处无偶。易永久:言容易觉得时日长久。处心:安心。 ⑨无闷:遁世无闷,见《易经·乾·文言》。这两句说高蹈避世而无忧烦,不但古人有这种风操,在今人中也能找到。操:操守,操行。征:求。诗意归结到向往隐遁。思归也是为了想隐居。 赏 评 这首诗,是代表谢诗风格的一篇作品,被长期广为传诵。其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两句更是千古佳句。这首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诗的前八句,写诗人出任永嘉太守的心境。开头两句用“潜虬”和“飞鸿”起兴,同时寓含自己的感慨。潜龙能深潜川渊而得保真自洁,飞鸿奋飞青云而扬音宇寰。而我立于朝堂却不能建立立业,完善自己的德操,所以愧于飞鸿,退居楼川而不能躬耕自养,惭于潜虬。为了俸禄,被贬居这荒远之地,数月来疾病缠身,困卧于床,日日与空林相对,言语中流露出出任永嘉太守的复杂心情。第二部分是诗的中间八句。从“衾枕昧节侯”至“园柳变鸣禽”描写诗人观望园中的景象。偶尔揭起窗帏,登楼远眺,突然发现病卧于床中,不觉季节已经变换。侧着耳朵能听见远处春水的波涛之声,极目远望,远山起伏,尽现眼前。初春的阳光驱散了秋冬的余风,灿烂的月光改变了原来的寒冷,近处的池塘边不知不觉地长出了嫩绿的新草,园柳上栖息的鸣禽也发生了变化。这几句诗写得有声有色,极富层次,景物参差变化,是诗中最为精彩的部分。第三部分后六句,写诗人感情的变化,诗人观看了池园的早春之景,抑郁的心情发生变化,自己感觉到离群索居已久,难于安心。这首诗作者充分运用典故,语句清新,写景细致、生动,结构也较为严谨,是谢诗中的一篇杰作。汤惠休说:“谢诗如清水出芙蓉”,以这首诗来看,实在是精确恰当。 《登池上楼》 诗歌。谢灵运作于公元423年。诗人在诗中描述了自己大病初愈登池上楼远眺时的所见所感。先抒发了官场失意的牢骚,再写登楼所见的明媚春光,最后表达了诗人触景伤情,游子思归,决定隐居的情绪。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这首诗深刻地反映出了一个失意贵族复杂的内心世界。诗中写景纯用白描,清新自然,但格调较为低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