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登山与缺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登山与缺氧

登山与缺氧

登山时,身体的功能变化是由于高山特殊环境的影响和登山运动员进行肌肉活动而引起的。
登山时除了进行动力工作外,还涉及静力工作,如运动员要背上20~30kg重的背包,这就使得肩背部肌肉长时间处于静力性紧张状态。
由于山势高低及地形困难程度不一,一次攀登至顶峰常需要1~2天,甚至7~10天不等。因此,攀登高山是消耗体力和身体负荷最大的运动项目之一。要求运动员具备十分良好的身体素质,尤其对耐力的要求最高。
海拔3000m以上高山地区的特点是气压低、氧分压低、空气稀薄。此外,还有温度低、湿度低、日光幅射强烈、风力大等特点。其中对人体生命威胁最大的是低氧条件,它对人体的活动造成很大困难,但人体的适应能力相当强,通过系统锻炼能显著地提高适应能力,因此不仅能在高山地区维持生命,还能完成一些活动。
登山运动往往在低氧的环境下进行,如海拔5500m高度的氧分压仅为平地之一半,达8000m时低至平地之1/3。为了克服氧气的严重不足,身体必须起代偿性的变化。如引起心率和呼吸频率大大加快,在4000~5000m以上用力攀登时,心率可持续在180次/分以上,呼吸频率也高达50~60次/分,与之相适应的体内环境也有一系列的改变,如血红蛋白的浓度增高,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盐的浓度增加,以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来促使氧进入组织。在周围组织中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呼吸面加大,肌红蛋白含量增多,线粒体数量增加以及参与细胞代谢的酶(如己糖激酶、乳酸脱氢酶等)活性增加和其他生化方面的适应性变化。
但身体的适应性有一定的限度,当到达某一高度 (一般在5000~6000m以上)必然出现与适应相反的高山衰退过程。在这个转折点以前,即使出现某些高山反应,有人尚能保持较好的精力和体力。而一旦进入衰退过程后,工作能力即逐渐下降,一些危重的高山病也就发生在这一阶段。
高山反应的症状和体征有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头痛、头晕、胸闷、心慌、鼻出血、皮肤和粘膜发青发白、面部浮肿、软弱无力、懒散、情绪不高、动作失灵、失眠或思睡、恶心、呕吐,甚至引起昏厥等现象。
应警惕急性发作性高山病可突然发生脏器出血 (特别是脑和心脏出血)、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由于死亡率高,关键要有预防措施和事先察觉及时下撤治疗。
当运动员在登山时,要密切注意他的精神和体力是否有显著的下降。有条件时要作眼底检查,观察眼底血管有无水肿及出血倾向,借以判断脑内情况。一个简易可行的办法是观察心率,安静时心率过快是适应不好的征象,晨起前心率超过100次/分,一般应停止上升或立即下撤。在高山上抢救危重患者,首先是及时供氧和尽可能迅速下撤。当发生肺水肿和心力衰竭时,首选药物为氨茶碱和强心剂(如毒毛旋花子甙K、西地兰)。
对低氧的一系列代偿反应,如血红蛋白增高 (最高可达23克),肺纹理增粗,肺动脉段突出,心脏面积增大,心电图的电压及心电位、心电轴的改变,脱发等,都能逐步恢复。如攀登的高度较高,停留的时间较长,对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如记忆力减退,脑电图异常 (节律失调,慢波增多)的情况,虽然也是可恢复的,但持续时间较长,有时可达数年之久。
登山是对身体条件要求较高的一项运动,人员的选拔,对完成任务和预防事故都很重要。要求运动员的内脏器官健康,而且还要求有较好的心肺功能。除了在实际过程中,从低山活动进行预选外,作低压舱的耐缺氧实验证明,人体对实验性缺氧的耐受力与对高山缺氧的耐受力之间呈高度相关,可以此作为一个选拔登山运动员的指标。

☚ 运动与环境   运动与时差 ☛
0001592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