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登坛拜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登坛拜将 登坛拜将又名《韩信登坛》或《韩信筑坛》,全名《穷韩信登坛拜将》。武汉臣作。《录鬼簿》、《太和正音谱》著录。剧本已佚,具体内容不详。韩信少时穷困,曾从漂母乞食,并受里中恶少欺侮。后来投奔项羽,不受重用。改投刘邦,终于被筑坛封拜。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登坛拜将》的内容当本此。元代同题材的戏曲还有金仁杰《萧何月夜追韩信》、无名氏《韩元帅暗渡陈仓》及南戏《韩信筑坛拜将》。 ☚ 挂甲朝天 鲁义姑 ☛ 登坛拜将❶指举行任命军务大员的隆重仪式。唐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 “贞观八年诏特进代国公李靖为行军大总管,登坛拜将,授钺行师。” 登坛拜将秦末故事。《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投奔刘邦,不被重用,乃亡走。萧何闻之,不及告刘邦,自追之。及何归来,刘邦问所追者谁? 答曰韩信,并说韩信国士无双,要争天下,除韩信再无可用之人。若用韩信,即留,若不用。即走。“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登坛拜将坛:古时用于朝会、盟誓或祭祀的土筑高台。登上高坛,拜封大将。泛指举行隆重仪式授予某人重要官职或重大荣誉。楚汉相争时,淮阴人韩信最初在项羽手下做事,因为不被重用便投奔了汉王刘邦。短时间内,韩信依然没有得到重用,于是又逃走了,后被萧何连夜追回。萧何深知韩信的贤能,便说服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刘邦选择良辰吉日,设下坛场,为韩信举行了隆重的拜将仪式。(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委任 委任骫任 假命 选牒 ☚ 出任 兼任 ☛ 任命 任命授 命 召拜 册立(~为官) 另见:授职 委任 上任 做官 ☚ 起用 上任 ☛ 登坛拜将见“登台拜将”。唐代杨炯《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桢观八年诏特进代国公李靖为行军大总管,登坛拜将,授钺行师。” 登坛拜将dēng tán bài jiàng古代任命将帅的仪式。汉刘邦,依萧何之言,筑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传为“登坛拜将”之始。《史记·淮阴侯传》:“萧何言,王欲拜信为大将,必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体乃可,王许之。” 登坛拜将dēngtán-bàijiàng《史记·淮阴侯列传》载:刘邦欲拜韩信为将,萧何说:“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坛:用土石筑成的台。“登坛拜将”本指登上坛,通过一定仪式,任命将帅。后也以泛指任命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 登坛拜将dēnɡ tán bài jiànɡ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也作“登台拜将”。 登坛拜将dēngtán-bàijiàng见“登台拜将”。 登坛拜将dēng tán bài jiàng坛:坛场,即筑在广场中的高台。拜:旧时用隆重的礼节授与官职。任命将帅及其他主要人物为 “登坛拜将”。也作“登台拜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