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读音l·ou(ˋ),为ou韵目,属ou—iu韵部。卢候切,去,候韵。
❶病名,瘘管,身体内病灶里的分泌物可以由此管流出来。如:痔瘘。

上一条: 下一条:

瘘lóu

见本页“娄”。

{}6912痔疮。闽语。广东海康〖〗。极难医的一种疮。吴语。浙江苍南金乡〖〗。动摇。闽语。福建厦门〖〗。喙齿摇~牙齿动摇。头伤肿;小儿脸肿起来。客话。广东惠州。罗翙云《客方言・释形体》:「头伤肿曰~。」章炳麟《岭外三州语》:「《说文》:『~,颈肿也。』三州谓小儿肿面为『~』。」

瘘瘻lòu

❶瘰疠(luǒlì)。
❷瘘管
 △ 肠~|肛~。

瘘瘻、瘺

身体里面因发生病变而自然形成的管子:~管丨肛~丨痔(zhi)~。

瘘lòu

〖名词〗
脖颈肿大(1)。《捕蛇者说》: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捉到它把它干制成药,可以治愈麻疯、四肢弯曲、脖颈肿大以及恶疮。

瘘瘻lǘ

驼背。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病~,隆然伏行。”
另见367页lòu。


瘘瘻lòu

病名,颈部生疮。柳宗元《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挛踠、~、疠。”(已:止。大风、挛踠、疠:病名。)
另见372页lǘ。

*

F0FC
(一)lou❶“瘘管”的简称。中医学病名。指有腔脏器与体表或有腔脏器之间不正常的通道:外~/肛~。
❷〈文〉脖颈肿大之病,即颈部淋巴结核:貍头愈鼠,鸡头已~(《淮南子》。
(二)lu〈文〉佝偻;曲脊:病~,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曰驼(柳宗元文)。

各科的病

各科的病

内科病名:疳 痞 痃 疸
感冒:外感 流感 伤风 着凉 受凉鼽嚏 霜露之病 霜露之疾
哮喘病:齁(~得慌) 哮(哮喘) 喘
外科病名:瘘(~管) 疝(疝气) 痔 疣 痈 疽
溃烂:疡(溃疡) 溃(~脓)
嘴唇溃疡:
疮溃不收口的病:漏(痔~)
中医妇科病名:带(白~) 崩漏
传染病名:痘(面~;水~) 疟(疟疾;齐后~) 疹(疹子;风~) 疽(痈~) 痢 麻(麻疯) 癞 花(天花~;面~;出~) 痁 痎 面豆
结核病名:痨(痨病;肺~) 劳(童子~) 瘵
急性传染病名:瘟(瘟疫) 疫(疫气;疫病;沴~;时~) 瘥(沴瘥) 瘴(~气) 大札 时气 沴疠 佐疾 天行病 天行证候
急性肠道传染病:霍(霍乱)
痢疾:痢 泄利
瘟疫与灾荒:札荒
害人的疫病:烈假
运动系统病名:痿(痿症;下~) 癃
瘫痪:疯(~瘫) 瘫(面~) 俳(足~) 痪 枯
偏瘫:痱 偏枯 半枯 偏废 半身不遂 半身不随 半身不摄
风湿病:痹(痹症;痹痼;寒~)
四肢的病:末疾
足部的病:足疾
白内障:翳(白翳) 瞖
皮肤病名:疥(~瘙) 疔 疖 痄(~腮) 痱 痘(~疮) 痆 瘃 疱(面~) 疡 痏 瘊 痒 疣 痣痂 痤 苛(~痒) 疮(疮疾;疮疡;疮痏;疮痍;疮疖;疮疠;疮肿) 疯(白癜~) 癜(紫~) 疠(疥~) 瘢(紫~;白~) 癣 瘭(~疽) 瘙(骚) 疽 疤 痈(~疽) 瘩(~背) 瘘(鼠~) 臃 癀 癍 粟 鬎鬁 瘌痢 疙瘩 扢秃 斑秃 愠羝 蚧搔 狐臭 腋气 癞痢 雀班 鬼剃头
痣和疣:志赘

☚ 各种病   神经系病名 ☛

瘘fistula

疮疡溃后久不愈合, 形成管道,从疮孔流出脓水淋漓不止的病证。见《黄帝内经·素问》。临证上常见甲瘘、项瘘、耳下瘘、齿瘘、肠瘘、乳房瘘。多因疮疡溃后, 久不收口或疮疡毒邪未尽, 肌肤失养, 致使疮内周围形成坚硬索壁, 时溢脓水, 久不愈合而成; 或鞍挽具压迫与摩擦; 或咬伤, 跌打损伤、术后等, 外邪由伤口侵染所致。
初发时证见患部发热肿疼, 表面有一个或数个创口, 创口很小, 经久不愈,常流出黄稠或稀薄脓液,状如粉浆,有时并见烂肉和血液,局部可摸到硬索物, 创口皮肤内卷, 外面呈凹形, 周围常粘附着脓痂, 管道狭窄而深, 管壁坚硬光滑, 有时深部可发现异物; 如果溃至骨骼, 其疼痛更为显著。
初期治宜清热解毒, 托毒排脓, 选用五味消毒饮或黄连解毒汤合透脓散(见痈)灌服。若患畜气虚不能胜毒, 腐肉不脱, 新肉不生者, 选用黄芪汤(《中兽医诊疗经验集》:黄芪、当归、乳香、没药、酒知母、酒黄柏、白芷、连翘、桔梗、金银花、荆芥、防风、陈皮、甘草), 或用乳香黄芪散〔《医宗金鉴》:当归、白芍药、党参、生黄芪、川芎、熟地黄、乳香、没药、甘草、陈皮、粟壳(去筋膜蜜炙)〕灌服。此外, 根据瘘管部位、性质,采用不同的治法及方药。对有异物者, 如缝线、钉刺等, 应先扩创取出。对病程较短、瘘管较浅、管壁较薄、腐肉不脱者, 用锐匙刮除坏死组织及瘘管壁, 用荆芥、防风、薄荷、花椒、葱须、艾叶煎水冲洗患部, 后用红升丹(《医宗金鉴》: 朱砂、雄黄、水银、硝石、白矾、皂矾, 或七三丹(《中医外科学讲义》: 熟石膏、升丹)用纱布条卷药成药捻, 插入管道深部。换药时, 取出药捻, 用长镊子卷脱脂棉擦拭管道内, 尽可能擦净脓水。对病程较长、管壁较厚、瘘管较深、不易施针刀者, 用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白矾、明矾、明雄黄、乳香)以纱布条卷药成药捻, 插入管道之基底。为了排出脓水和便于用药冲洗, 可从管底开一下口。若脓水减少时,可改用九一丹药捻,此时药捻不能插到管道基底, 而应逐日浅放, 以便新肉从管道基底向上生长, 利于愈合。若腐脱脓尽, 新肉显出时, 再敷以生肌散。对管道深而弯曲, 甚至有细小分支者, 可采取手术疗法, 彻底摘除全部瘘管, 创面按新鲜创处理。

❶《说文》: “颈肿也。”
❷瘰疬疮。
❸疮疡日久引起的瘘管。

凡疮疡溃后久不收口,形成管道,从疮孔流出脓水,淋沥不止者,称为瘘。瘘者,漏也,犹如滴漏一样,点滴不止,淋沥不已,乃依其形象而命名。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谓:“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理。”指出寒气陷缺其脉,积寒留舍,经血稽凝,久瘀内攻,结于肉理而发为瘘。《诸病源候论》谓:“此由邪毒气客于肌肉,随虚处而停,结为瘰疬,……久则变胀,溃成瘘也。”明确地指出瘰疬溃破后则成瘘。该书并将瘘分为鼠瘘、瘰疬瘘、骨疽瘘、内瘘、冷瘘、蛤蟆瘘等三十六种。《外科启玄》将瘘分为痔瘘、阴瘘、冷瘘、热瘘、血瘘等八种。其他,根据病因、部位之不同,又有龟尾瘘、蝇瘘、雌雄瘘等许多名称。一般多好发于乳房部、颈项部、肛门部、腹部、胁肋部,其中以乳痈、瘰疬破溃、肛门直肠周围痈疽而成者最多,其次为附骨疽和流痰所成者。因此本病总因疮疡溃后,久不收口或疮疡毒邪未尽,肌肤失养,致疮口周围形成坚硬索壁,时溢脓水,久不愈合而成。
瘘的分类与检查: 按瘘的管道简单与复杂,可分为单纯性瘘与复杂性瘘,由一条管道和一个内口、一个外口所组成,为单纯性瘘。有两个以上的外口、内口和分枝管道者,称复杂性瘘。也可有外口众多犹如蜂窝状,管道众多如树枝状的复杂性瘘。检查时可用银质圆头探针从外口插入,探查瘘之深浅、管道之长短、走向、有无分枝、有无内口、有无异物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必要时可行碘油X线造影检查。
辨证施治在临床上分为阳证和阴证二类。
(1) 阳证者,曾患有阳证肿疡,溃后久不收口,流出脓液黄稠,局部常可扪及硬索状物,外口呈凸形,或可伴有发热、口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等实热证。治宜清热解毒,托毒排脓,选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合透脓散加减。因瘘口流溢之脓水,皆由气血所蕴酿,病程长者,可出现神疲,面色苍白,少气乏力,纳呆、自汗,舌质淡红,脉虚数等气血两虚之证。治宜补养气血、托毒生肌,用托里消毒散加减。
(2) 阴证者,多患有阴证肿疡,溃后久不收口,脓水稀薄,状如粉浆,外口呈凹形,疮面肉色灰白或紫黯,伴有骨蒸潮热、颧红、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等虚热证;若伴有腰膝酸软,肢冷畏寒,舌质淡红,脉沉细或虚大无力者,则多属虚寒。肺肾阴虚者,治宜滋养肺肾,托毒排脓,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白芷、桔梗、川贝等;肝肾阴虚者,治宜补益肝肾、托毒排脓,用左归丸或六味地黄丸加败酱草、白芷等;脾肾阳虚者,治宜温补脾肾,托毒排脓,用神功内托散加减。
外治: 应根据瘘之部位、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药物。先以圆头银质探针准确地探查瘘管的走向。对颈项、乳房、肛门等部位的瘘,若病程较短,腔壁较薄者,不论阴证、阳证,均可用适当粗细、长短的纸捻蘸千金散、红升丹,或三品一条枪药条插入管道之中,务必插到管道之基底,既可起引流作用,又有蚀管去腐生肌作用。阳证者再外盖太乙膏或红油膏,阴证者可外盖阳和解凝膏、龙珠膏等。再次换药时,揭去敷料,取出药捻,然后用探针卷棉花擦拭窦道内,尽可能擦净脓水,再同前插入红升丹或七仙条药捻。一般在换药一周左右后,管道径变大,在取出的药捻外包以完整的一层厚的抱脓(脓苔)。此后改用五五丹药捻同前法换药,脓水减少者可改用九一丹药捻换药。此时,药捻不能插到窦道基底,而应逐日浅放,以使新肉自管道基底向上填满腔道愈合。病程较长,管壁较厚,生于深部者,可采用橡皮筋挂线疗法。对于复杂瘘者,则采用手术切开配合橡皮筋挂线。由异物(如死骨、线头等)所致之瘘管须取出异物之后,再用药线蚀管法。对于久治不愈的较浅的瘘管,可用刮匙刮除瘘疮之腐肉,以造成新鲜创面,促使瘘管的愈合。凡经以上各种治疗无效者,可将瘘管切除,创面换药至愈合,或将新鲜创面缝合。

☚ 溃疡   痈 ☛

瘘(瘻);[瘺]lòu

{医} (瘘管) fistula
◆瘘管 fistula; syrinx

fistula

瘘(瘻)lòu

14画 疒部 瘘管,人或动物体内发生脓肿时生成的管道: 痔~|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