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ts‘ uɣ24 pfuaŋ24红疙瘩顶有黑点的一种皮扶病: 人有黑心肠,脸上起~。 痤疮cuóchuāng皮肤病,多是圆锥形小红疙瘩,常生在青年人脸上或胸、背部。俗称粉刺。 【注意】“痤”不读zuò。 痤疮cuóchuāng〈名〉一种皮肤病,俗称粉刺:他脸上生了痤疮。 痤疮 痤疮是皮肤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俗名粉刺、酒刺、青春蕾、壮疙瘩、青春美丽豆,医学上称为痤疮。通常长在脸、胸、背部,以两颊最多。为一个个米粒大小的红疙瘩或小脓泡。青年人在月经期、消化不好、大便不畅、吃辛辣刺激食物及烟、酒刺激后发病。这是因为人的皮肤里,靠近汗毛根部有一种能分泌油脂的皮脂腺,平时分泌出油脂来滋润皮肤起保护防止干裂的作用。青春期,由于性腺和肾上腺皮质活动增强,体内雄激素分泌增多,雄激素刺激皮脂腺,使它分泌量和粘稠度都增加,雄激素过多时,还使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毛囊上皮细胞脱落增多,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皮脂混合在一起,形成奶酪样东西,不容易自然分泌出来,堵塞毛囊口,就形成“粉刺”。当堵塞的皮脂逐渐干燥、氧化,被尘埃污染变黑,就成为“黑头粉刺”。粉刺压迫周围组织,降低其抵抗力,细菌感染后发炎,形成红色毛囊性丘疹,丘疹中央可见黄白色小脓疮,炎症吸收后,局部遗下色素痕迹,慢慢消退。如炎症严重,或因手挤发展成毛囊脓肿,脓细胞被吸收后变成囊肿,囊肿消退后,有明显疤痕。严重的还可形成瘢痕疙瘩,脸上疙疙瘩瘩不平,有碍观瞻,令青年人非常苦恼。长了痤疮千万不可用手乱挤,以防感染。轻者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早晚用温热水和香皂或中性肥皂洗脸,以减少皮脂。不要再用油性化妆品擦脸。重者,除了用以上方法洗脸,还得消炎治疗,并日服维生素B6,每次1、2片,每日3次,以减少皮脂分泌;口服维生素A,每日10000—25000单位,抑制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局部可擦复方硫磺洗剂,5%硫磺霜,每日2—3次。硫磺有特殊气味,不喜欢则可改用1%氯霉素酒精涂抹。也可内服或外用清热、宣肺的中药。中医理论认为,肺与皮毛相表里,宣肺可治皮肤上的病。平时常用手保健按摩皮肤,使皮脂腺不要淤积,促其排出。在饮食方面,少吃油腻及含糖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烟酒应不用,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保证足够的睡眠和适量运动,也是必需的。 ☚ 多毛与多毛症 10.3 婚姻保健 ☛ 痤疮 痤疮cuochuang由于皮脂腺分泌过多,形成粉刺后又继发感染所引起的毛囊炎。痤疮多发于青春期男女,与内分泌有关。损害呈多形性,初为毛囊口之黑头粉刺,发展过程中可生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疤痕,好发于颜面、上胸及背部。病症发展缓慢,青春期后大部分患者可自然治愈。治疗上主要是限制脂肪、糖类及刺激性食物,纠正便秘; 可外用复方硫磺洗剂,炎症明显时,可内服或外用抗菌素。 ☚ 疣 疱疹 ☛ 痤疮 痤疮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面部及胸背部。有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疤痕等多种损害。常见有寻常痤疮、聚合性痤疮、婴儿痤疮、药物性痤疮及接触性痤疮等。 寻常痤疮 为青春期常见病。本病是在有遗传性因素情况下,由雄激素引起的,尤其是与皮肤组织中的双氢睾酮增加有关。在青春期,雄激素增多,皮脂腺发育旺盛,皮脂腺毛囊管壁出现角化并堵塞皮脂的排出而形成脂栓,即是“粉刺”。毛囊内的痤疮杆菌,在富有营养并相对缺氧的环境内繁殖较快,产生溶脂酶,蛋白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等。溶脂酶分解皮脂中的三酸甘油酯,使成为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蛋白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能侵蚀和破坏毛囊壁,使毛囊内含物进入真皮,从而引起毛囊皮脂腺周围炎症反应。 本病多见于15~30岁的青年男女,有皮脂过多现象,毛孔多较粗大。开始为粉刺,主要发生于面部,尤其是前额、双颊、颔部,其次胸、背部及肋肩,常疏散对称分布,严重者可密集成片。粉刺有两种: ❶黑头: 亦称开放性粉刺,为明显扩大毛孔中的小黑点,与皮面平行或略高于皮面,阻塞毛囊管内的脂栓末端。若用手挤之,可挤出脂栓,形似1mm左右的乳白色蠕虫,顶端为黑色,乃色素沉着所致。 ❷白头: 亦称封闭性粉刺,为灰白色轻度高起的针尖至针头大的小丘疹,临床上不易看到毛囊口,亦不易挤出脂栓,也没有黑色素沉着。在发展过程中,粉刺可演变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囊肿、疤痕等,常为多形性,往往以其中一、二种较为显著。炎性丘疹一般自米粒至黄豆大,顶略尖,微硬,色淡红或较深,其中心可有黑头。脓疱多位于丘疹顶端,自绿豆至黄豆大,常因炎症较重或化脓感染而成。结节常呈紫红或暗青色,可高出皮面呈半球形或圆椎形,亦可埋藏较深而仅能扪及,以后或被吸收或成脓肿而溃破,其基底浸润则常持久,不易消失。囊肿发生于毛囊口皮脂堵塞、炎症部位较深、组织有液化坏死、范围较大时,其内含胶冻状物,压之有波动感,而表面炎症反应往往不重或有较大的黑头粉刺。病程慢性,时轻时重,常持续至中年时期,病情逐渐缓解而愈合、遗留或多或少的凹陷状萎缩性或肥厚性疤痕。 组织病理检查示粉刺含有角化细胞,皮脂和某些微生物,挤塞在毛囊口内。丘疹是毛囊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浸润,同时可见一小部分毛囊壁开始碎裂。脓疱是毛囊壁破裂后,在毛囊内形成的,内含较多的中性粒细胞。结节发生于毛囊破裂部位,是由皮脂、游离脂肪酸、细菌和角化细胞自毛囊进入真皮引起炎症而成。毛囊周围的浸润可发展成囊肿,其中有很多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和少数异物巨细胞浸润。在痊愈过程中,炎症浸润为纤维化所取代而形成疤痕。 本症应与酒渣鼻,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及职业性痤疮等鉴别。 治疗应少吃脂肪,糖类和刺激性饮食。常用温热水肥皂洗涤患处,避免用手挤捏。避免用油脂类化妆品和服用可可、碘化物、溴化物及皮质激素等药物。轻症可不需治疗或仅需局部使用消炎、杀菌、轻度剥脱剂等类药物。最常用的是复方硫黄洗剂和白色洗剂,其他如5%硫黄、5%过氧化苯酰洗剂,5%盐酸四环素40%二甲基亚砜液,5%鱼石脂10%硫黄糊剂,或0.03~0.1%维生素甲酸酒精液或霜剂等,可酌情选用。其中过氧化苯酰为一强烈消毒剂,有溶解黑头粉刺的效能,但易引起接触过敏。 较重的病例除局部治疗外,可酌用以下方法: ❶内服药物如四环素每日0.5~1.0g,数日后减至维持量0.25~0.5g,连服数月。红霉素每日0.6g,以后减至维持量0.2g。复方新诺明 (每片含甲氧苄氨嘧啶80mg和磺胺甲异恶唑400mg)每日1片,可服2~3月。硫酸锌每日0.4~0.6g,共3月。 ❷结节性、囊肿性损害可采用损害内注射去炎松混悬液0.05~0.1ml (每ml含2.5~0. 5mg)。 ❸物理疗法如紫外线(红斑量)或液氮冷冻 (喷雾法或点涂)适用于结节性或囊肿性痤疮。 聚合性痤疮 为寻常痤疮的一种慢性化脓性异型。以穿通性脓肿及不规则疤痕的形成为其特征。本病几均见于男性。年龄约18~30岁,可由丘疹或脓疱性痤疮恶化或静止多年的痤疮复发而产生。原因未明,可能与免疫功能缺陷有关。因分离出的细菌与寻常痤疮并无区别。但患者对细菌抗原的细胞免疫反应是降低的。 起病缓,损害包括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窦道和疤痕等多种混合性损害,常群集而融合。主要发生在背、臀及胸部,亦可累及腹、肩、颈、面、上臂等处。本病的黑头明显,常较多而大,可为多孔性。结节增大,化脓可成为穿通性脓肿或溃破形成顽固性深在性溃疡,有向周围扩展而中心倾向愈合。较大的囊肿可形成不规则波动性斑块,表面紫红而基底互相通连的窦道,自窦道口可溢出浆液性、脓性,或粘液样分泌物。脓肿窦道愈合后有显著的疤痕或瘢痕疙瘩。病程可长达20年,较难治疗。有时可并发化脓性汗腺炎及头皮蜂窝织炎。有时可有全身不适、发热、关节疼痛等。血沉、白细胞可增高,甚至出现贫血。偶有在疤痕上发生鳞癌者。 组织病理可见毛囊性角栓较多,毛囊周围的炎症浸润显著,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多核细胞。毛囊内及毛囊周围有脓肿形成,在窦道处可见表皮向下增生,疤痕处则表皮萎缩,真皮硬化。 治疗可按寻常痤疮处理,严重者可试用皮质激素或女性素。久不愈合的脓肿和窦道可考虑外科手术及植皮。婴儿痤疮 本病多发生于两岁以内,男孩较多,其中发生于3月以内者亦称新生儿痤疮。病因未明,但其本质与寻常痤疮相同,可能与遗传因素或由母体而来的性激素的影响有关。大多数患者17羟醇及17酮醇排泄量是正常的。损害主要为散在或群集的黑头粉刺,多见于面颊部,其次是前额及颏部,有的病人伴发丘疹及脓疱,但极少发生囊肿及结节。一般经过数周至1年左右完全消退,或遗留点状小疤痕,但个别可持续至5年左右。有家族史者一般较为顽固,且到青春时期易严重复发。轻者可不必治疗。有丘疹脓疱者可按成人痤疮处理,应注意防止产生疤痕。 药物性痤疮 参见“药物反应”条。 接触性痤疮 参见“职业性皮炎”条。 ☚ 粘膜白斑 酒渣鼻 ☛
痤疮 痤疮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布苏日 来白尼,是指好发于颜面、胸、背等处的炎症性丘疹,挤之有碎米粒样白色粉质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病。多发于青春期,故又称之为青春痘。 病因多由各种体内外不良因素影响下,机体体液中血液质的异常变化或黏液质的过度浓化,促使体内败气侵害肤表所致。男性较女性多见。本病好发于颜面、上胸和肩背等多油腻的部位。初为针头大小,位于毛窍部的红色丘疹,有的为黑色粉刺,可挤出碎米粒样物,继续发展则可产生脓疮、结节、小囊肿,愈后可有疤痕。病程较为缓慢,一般在青春发育期过后有自愈的倾向。治宜成熟和清除浓性黏液质,清理异常血液质为原则;清热消炎,散气退肿为主。成熟浓性黏液质,方用艾比 阿亚热吉 排克拉小丸或买提布合 土日布提 汤内服。清除被成熟的黏液质和清除异常血液质,宜用番泻叶、西青果、卡布尔诃子、盒果藤根皮、苣菊子、小茴香、甘草、清泻山扁豆、刺糖等煎汤过滤内服。清热消炎,散气退肿,宜用甘草叶煎煮取渣趁热外敷;宜用肉桂研细过箩用蜂蜜调成糊状涂于患处;宜用柳树叶、荟香、没药研细,用葡萄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并在两小时后洗去;宜用芝麻菜籽、胡桐泪、无花果、黑种草子研细,用无花果汁调成糊状敷于局部;宜用芫荽汁、葡萄醋、玫瑰花油调合成搽剂涂于患处。使用外用药前要洗清脸面,并热毛巾等导热局部。本病轻者有自愈倾向,但要避免用手挤捏患处。平时适当用硫磺香皂洗脸,以减少油腻,不宜用碱性太大的药皂,以免发生刺激。忌食辛辣食物和饮酒;少食脂肪、糖类,多食瓜果蔬菜等。 ☚ 疥疮 红鼻子 ☛ 痤疮acne 痤疮cuó chuāngac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