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护理
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有甲、乙两型,各有其不同的抗原。近年发现的非甲非乙的另一型,其抗原尚不清楚。各型均系经口、注射或输入血液制品而感染,但甲型肝炎以经口感染为主;乙型肝炎则以输血、血浆及注射、接种的方式传播较为重要,或吸血昆虫亦有传播的可能。各型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主要临床症状有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或肝区痛)、乏力、肝功能损害等,部分病人有黄疸和发热,肝脏肿大及压痛。
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 避免一切劳累和体力消耗,有利于保护肝脏,促进恢复。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以不引起疲劳为原则。对重症病人应加强护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体力消耗,使肝脏有充分血量,得到足够的营养和氧的供给,有利于恢复或防止病情发展。
营养:应根据病情、病期、营养状况、食欲、习惯等情况,适当掌握。一般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适量脂肪的饮食(在肝昏迷前期和昏迷期,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此外,应注意调味,以增进食欲,忌过多油腻及烟、酒。如有代谢障碍、肾功能障碍或腹水时,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并适当控制水分。如尿量多,或应用利尿药时,应注意有无低钾症的出现,以便在食品选择或调味中加以调整。
严格注意消毒隔离: 病人按临床隔离护理(参见“隔离技术”条)。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❶注意消化道症状,如病人无恶心、呕吐,经过治疗,食欲增进则是病情好转的表现;如仍有恶心、呕吐提示病情无好转。
❷观察黄疸的出现和发展,注意皮肤色泽,尿量和颜色,如黄疸迅速加深,则有恶化的可能。
❸观察精神状态,如有说话、表情异常或嗜睡、烦躁等,均为肝昏迷的前驱症状,应立即与医生联系。
❹观察腹部情况,腹部胀气常为低钾所致的肠麻痹,或肝坏死所致的中毒性肠麻痹,二者均为重症肝炎的早期症状,应按医嘱及时对症治疗。
❺观察有无肝臭和出血倾向,如有肝臭,皮肤出现瘀点、瘀斑及黑便等症状,也为重症肝炎的表现。
❻观察大便色泽,如黄疸持续不退,且大便呈灰白色,应考虑有梗阻,须及时通知医生。
重症肝炎护理 (1)肝性昏迷护理: 肝性昏迷系重症肝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在早期有性格改变,但多轻微,易被忽略。昏迷之前,有嗜睡、欣快、精神失常、运动失调及扑翼样震颤;并出现肝性口臭,呃逆等。由于昏迷程度越深,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故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肝昏迷的产生在临床上大致有两种原因: 一是直接由于肝功能衰竭而引起,故大多病人难免死亡;二是由于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或摄入含氨物质等因素而诱发肝昏迷,经针对诱因治疗,有苏醒的可能。
根据病人昏迷程度的深浅,给予相应的护理:
❶细微的性格和行为的改变及轻微的神经体征;病人表情欣快,或变得沉默寡言,有悲观情绪,应予密切关心和护理;并需配合医生,仔细观察,找出诱因。
❷精神错乱: 病人睡眠障碍、行为失常、幻觉、恐惧、狂躁,需专人护理注意安全。对烦躁不安者加用床档或适当的约束具。
❸昏睡和严重精神错乱: 各种神经体征可持续加重,大部分时间呈昏睡状态,但可被唤醒,醒后尚可应答问话,但神志不清和幻觉等,应即禁食蛋白质而只给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及毒素的吸收。
❹深昏迷: 病人的意识完全丧失,不能被唤醒,各种反射迟钝或消失,对各种刺激逐渐失去反应。病人不能进食,需放置胃管供给营养,如插管有困难者,可按医嘱静脉输液,以维持营养。葡萄糖除供给热量,及减少组织的蛋白分解外,且能促进氨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有利于降低血氮。
❺口、鼻及眼的护理:病人常张口呼吸,口腔干燥,如护理不当,极易发生口腔炎或霉菌感染。如病人清醒,可用3%苏打水漱口,每日2~3次。对昏迷者用生理盐水湿纱布盖双眼,纱布保持湿润。如鼻腔分泌物较多伴有血性分泌物者,须及时清洗。鼻粘膜糜烂时,涂金霉素眼药膏。氧气吸入者,应注意避免损伤鼻腔粘膜。
❻加强皮肤护理:肝性昏迷病人常伴有腹水或合并肝肾综合征,全身呈凹陷性浮肿,皮肤发亮,肌内注射时,针孔处不断有液体渗出,翻身困难,皮肤极易破损和发生感染,应加强保护、预防褥疮。
❼正确记录出入液量: 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勿使入液量过多。出入液量记录,每24小时计算一次,如无法测量正确尿量,必要时放置留置尿管,每日用1%新霉素液冲洗1次,以防尿路感染。每日入液总量宜在2500ml以内(一般约为尿量加500~1000ml),最多不得超过3000ml,如尿量减少,入液量亦须相应减少,以免血液稀释,血钠过低。
❽保持胃肠道通畅: 在治疗开始阶段,可用50%硫酸镁30~60ml导泻,以清除肠内蛋白质或积存的血液。如便秘,可根据病人的不同耐受程度,按医嘱给口服轻泻剂。为抑制肠道细菌繁殖可用食醋30ml加新霉素2g行保留灌肠,或按医嘱加服新霉素2g,每日3次。
(2) 出血的观察与护理:出血常与肝昏迷相互影响,可有三种情况:一是鼻、口腔、牙龈出血,痰中带血丝,皮肤粘膜出血或瘀斑;二是上消化道粘膜糜烂出血,多在深昏迷伴有酸中毒或缺氧时出现,暗红色的血液与胃内容物混合从口腔流出;三是食道或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多表现为大出血,突然呕出大量新鲜血液。如胃底小静脉少量渗血时,则仅有柏油样大便而无呕血。
牙龈出血时,可用2%碘甘油涂搽,一日数次。鼻出血时,可用双氧水棉球或1:1000肾上腺素棉球塞鼻。有皮下出血的病人应尽量减少肌内注射,注射之后局部须多压迫; 静脉注射时止血带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消化道出血及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参见“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护理”条)。
(3) 肝肾综合征护理: 重症肝炎在晚期常出现少尿或无尿,形成“肝肾综合征”。此期病人非常痛苦,护理人员应多加安慰,设专人负责,正确记录出入液量和重病记录。按医嘱使用利尿药物,观察疗效并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病人需卧床休息,必要时取半坐卧位。给易消化、低盐、低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并作肾区热敷,以利加强肾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
(4) 腹水、腹胀的护理: 代偿期: 病人精神、胃口尚可,生活尚能自理。此期病人接受利尿剂时,需观察其效果,特别对首次应用者更应密切观察,如效果不满意,可按医嘱采用通泻祛瘀法与利尿剂并用,可有一定效果。一般服药后,大便多则一日6~7次,少则4~5次,先干后稀,腹胀随之减轻,腹部轻松。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大便性状、次数,准确作好液量记录。根据病人的胃口,给予低盐、高蛋白、高糖、适量脂肪而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发热、腹痛及腹围增大,并随时与医生联系,按医嘱输液,输血液制品需观察反应情况。
失代偿期:病人腹围逐渐增大,精神、胃口极差,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此期病人虽使用利尿剂,但效果很差,腹胀难忍,呈痛苦面容,需严格控制输液及饮水量,正确记录出入液量,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低盐、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病人往往因腹胀不能进食,且有时拒食,应不厌其烦地予以少食多餐,并须适合病人的口味,不宜勉强给不喜爱的饮食。腹胀严重,大便不通畅者,应按医嘱采用通下祛瘀法或甘油灌肠。气胀为主的病人,可用松节油热敷或肛管排气。密切观察发热、腹痛情况,注意如有腹水感染,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5)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插三腔管后护理,应注意事项可参见“三腔管使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