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病机学基本知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病机学基本知识

病机学基本知识

中医病机学研究致病因素刺激人体后的发病机理、病变及其演化规律,是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
发病机理。中医学将疾病发生的机理概括为邪正斗争。邪即邪气,指各种致病因素;正即正气,指脏腑血气及其机能活动产生的抗病能力。正能胜邪则不发病,正不胜邪则发病,因此正气强弱是发病的根据,邪气种类及其致病力是发病的必要条件,二者均与发病后病证性质、部位及其演化规律有关。正气强弱与人的先天禀赋、饮食调养、身体锻炼、精神状态以及时令、年份有关。
病理变化。
❶邪正盛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凡邪气亢盛、正气不虚,两相抗争,症状剧烈者即为实证,如壮热、狂躁、痰涎壅盛、食积水泛等;而正气不足、难与邪气抗争,则症状表现为虚弱、衰退一类,如神疲力乏、自汗畏寒等,是为虚证。也有虚实夹杂者。同时邪正盛衰又是决定病理演化的基本因素,正胜邪却则病愈,邪胜正衰则病加,邪气猖獗无制或正气败绝则死。
❷阴阳失调:此从另一角度概括病变机理,即阴阳虚实。一是阴阳偏盛为实证,除了一般实证症状外,阴盛具寒性,如身冷;阳盛具热性,如身热。由于阴阳此消彼长,所以阴盛则表现阳气不足,阳盛则表现阴液不足。二是阴阳偏衰为虚证,阴衰则阳盛,表现为虚性热证,如五心烦热等;阳衰则阴盛,表现为虚性寒证,如面白肢冷等。它们亦属于阴阳彼此消长道理,但本质是虚性。三是阴阳互损,阴衰则阳无从生为阴损及阳,阳衰则阴无以化为阳损及阴,均显阴阳俱虚,但有主次。最后是阴阳亡失,是疾变最后转归。
❸气血失常:气的病变一是气虚,如神萎乏力,眩晕自汗,易于外感,或津液不化而水湿停留,或血失固摄而出血;二是气机失调,有气滞而胀痛、或痰湿食血停滞而导致相应症状,有气逆而咳喘、呕恶、头痛头晕,有气陷而腹泻或内脏下垂如脱肛、阴挺,有气闭昏厥,有气脱而大汗、失血。血的病变一是血虚,如面白唇淡、肢麻目涩等;二是血热而出血;三是血瘀而刺痛,或影响气的运行。
❹津液代谢失常:一是津液不足而口渴,甚至目陷、螺瘪、转筋、手足震颤蠕动;二是津液停滞而水肿,或化为痰饮,痰饮在不同脏腑引起不同症状。
❺经络病机:一是经络之气不足,主要引起各经脉所属脏腑失养症状;二是经络之气逆乱,多引起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三是经络之气衰竭,多是死亡的征兆,如足太阳经绝汗出如油、颈强、目上视。
❻脏腑病机:是前述病机在脏腑的表现,主要影响脏腑的气化功能,请参阅“妇科病辨证”。
病变演化。即疾病传变。外感病邪传变规律是由表入里、由浅及深,从肌表传入内脏,疾变逐次加重,直至脏腑衰竭;也有反向的,则逐渐减轻或痊愈。内伤病传变,或由肌表传入所合内脏,或由气传血,或按五脏间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传变,直至脏腑衰竭。

☚ 妇科病病因特点   妇科病中医病机特点 ☛
000032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