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病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病忘 病忘明代笑话。见明陆灼撰《艾子后语》。写一个健忘的人按照妻子的嘱咐,骑着马拿着弓矢去找艾子看病。走不远他要下马大便。他把箭植于土上,把马系在树上。大便完看到一支箭,便说,好危险,哪儿来的流箭,差点射中我。后来看到旁边一匹马,又高兴起来,说,自己虽然受了点虚惊,但得了一匹马。刚一转身踩到了自己刚刚拉的屎上,顿足曰:“踩到狗屎上,把我的鞋弄脏了,真太可惜了。”他骑上马就朝相反的方向去了。一会来到了家门口,他一边徘徊,一边想,“此是何人居所?艾子就住在这儿吗?”正在这时,妻子出来了,见他犯了老毛病,便骂了他一顿。他十分懊恼地对妻子说:“娘子素非相识,何故出语伤人?” ☚ 大言 应谐录 ☛ 病忘 病忘中国古代笑话。齐有病忘者,行则忘止,卧则忘起。其妻患之,谓曰:“闻艾子滑稽多智,能愈膏盲之疾,盍往师之?”其人曰:“善。”于是乘马挟弓矢而行。未一舍,内逼,下马而便焉,矢植于土,马系于树。便讫,左顾而睹其矢,曰:“危乎!流矢奚自,几乎中予!”右顾而睹其马,喜曰:“虽受虚惊,乃得一马。”引辔将旋,忽自践其所遗粪,顿足曰:“踏却犬粪,污吾履矣,惜哉!”鞭马,反向归路而行。须臾抵家,徘徊门外曰:“此何人居,岂艾夫子所寓邪?”其妻适见之,知其又忘也,骂之。其人怅然曰:“娘子素非相识,何故出语伤人?” ☚ 病目 病热 ☛ 病忘
这则寓言讽刺一个患了“健忘症”的人。“健忘症”是一种神经机能障碍病症。作者巧妙地构想了病忘者出门治病而又从原路返回的故事,通过相互连贯的一系列事件(忘所植矢、忘所系马、忘所遗粪、忘所来路、忘已之家,忘已之妻)反复夸张,以突出人物的特征。但这种对同一特征——健忘的多次表现,并不使人感到重复,反而情趣盎然,这是因为每一次表现,都有生活旋律中不同节奏的和鸣。也就是说,作者具体地写出了人物在不同事件情境中的不同心态和言行,寓普遍于特殊之中,寓同一于差异之中。 这里有对“危险”的虚惊;有对意外“收获”的欣喜与慰藉;有践粪时的自我辱骂;有自家门前的徘徊猜测;有视妻为陌生妇女时的迷惑不解。惊、喜、怒、疑、怪,从情绪的变化看,颇得张弛相间之妙,而事件的内容则因果相承,层递推进。到了连自己朝夕为伴的妻子都不认识时,对病忘者形象特征的描写可谓达到了极致。 现代心理学指出,遗忘是人脑的暂时神经联系受到抑制而不能重现和再认(或错误地重现和再认)的生理现象。病忘症者则由于神经系统记忆机制发生障碍,因而无法储存感知信息。他们总是用陌生的眼光接受原来感知信息的刺激,产生正常人在接受新刺激时的心理反应。从正常人的心理看来, 当然感到不可理解,并且觉得处处是笑话。人们以轻松的态度欣赏其可笑的言行。在笑声中,感到自身生命健康和生命机能完整的喜悦,肯定事物发展前后联系和一贯性的合理,并且意识到,否定这种联系,破坏这种一贯,就是对生命的亵渎。忘记过去,也就否定了延续过去的现在和未来。可以说,这就是《病忘》的哲理意蕴。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病忘者当然很少。但病忘者的特征却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对自己的言行不负责任的社会政治现象。作者陆灼继承了苏轼《艾子杂说》的手法, 用笑话的形式寄寓意旨, 以达到“规切时政”的目的。这则《病忘》很可能是针对当时朝廷“朝令夕改”的政治弊病而作的。但推而广之,一个人说话办事轻率不负责,甚至忘恩负诺,翻脸无情,不也可以从病忘者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吗? 病忘·陆 灼· 齐有病忘者,行则忘止,卧则忘起。其妻患之,谓曰:“闻艾子滑稽多知,能愈膏肓之疾,盍往师之?”其人曰:“善。”于是乘马挟弓矢而行。未一舍,内逼,下马而便焉,矢植于土,马系于树。便讫,左顾而睹其矢,曰:“危乎!流矢奚自,几乎中予!”右顾而睹其马,喜曰:“虽受虚惊,乃得一马。”引辔将旋,忽自践其所遗粪,顿足曰:“踏却犬粪,污吾履矣,惜哉!”鞭马,反向归路而行。须臾抵家,徘徊门外曰:“此何人居,岂艾夫子所寓邪?”其妻适见之,知又忘也,骂之。其人怅然曰:“娘子素非相识,何故出语伤人?” [选自《艾子后语》] 这篇小小说在起伏曲折的故事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情节发展,刻划了一个得了严重的“健忘症”的患者——“病忘者”的形象,逼真地再现他发病时的种种心态。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奇人奇事奇病,这篇小说的“文眼”就在于一个“奇”字上了。如何“奇”中见“理”——即切合病忘者的“病态心理”、“模糊意识”,写出他的混乱神志、幻觉、梦境、潜意识、呓语等等,而顺这个“病理”,能自圆其说,入情入理,无懈可击。为此,这篇奇文,既包括独特的情节,也包括特殊的“病历”,才能塑造出非同凡响的人物,正如黑格尔老人指出的“这一个”,即独一无二的“病忘者”的形象来。 诚然,小说人物的塑造应符合文学创作的原理,要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他的音容笑貌、性格气质、情趣修养等等,特别是要善于刻划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对于有关“病忘者”形象的刻划,其描绘自然又多加了一条要求,那就是要符合医学的原理。 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发展,选择典型的细节,加以入微地刻划,让人物在动作中、疯颠的自言自语中展示其错乱的神经,进而描写他的心理活动。重点放在他离家前往艾子处求医的路途中,“于是乘马挟弓矢而行”一句,就暗示出此人的病态心理,神经紧张、敏感而多疑,不然,求医路上,还得携带武器卫身——挟弓矢而行呢?据精神病医生介绍,得此病者屎尿多,大便失常小便失禁。病忘者“未一舍”,走了不到三十里地,古时指行军三十里为一舍,而且是骑马而去,估计两个多小时他就要大便了。这里明写“内逼,下马而便焉”,暗写患者的生理病态。也是为“矢植于土,马系于树”伏笔。为此,通过病态的心理与生理的描写,等他便讫而出曰:“危乎!流矢奚自,几乎中予”的恐惧反映,前后呼应再现其神经病态的表现。他喜怒无常,“虽受虚惊,乃得一马”的狂喜之举,于同一时空内刻划出他的独特心态、表情和自言自语,真是绘声绘色,立体呈现于读者面前了。 情节层层递进,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前发展。引出病忘者“引辔将旋,忽自践其所遗粪”的动作,到顿足曰:“踏却犬粪”……这自己刚刚拉的屎,恐怕还在冒热气,他竟健忘到如此地步,自己骂自己是狗屎了,足见神经的胡涂、错乱的程度了。进而中途折回,忘了去求医了呢?抑或是迷路走了回头路?这一细节既是过渡又是铺垫,为他抵家时认不得自己的家,更荒唐的是连自己的妻子也认不得了:“娘子素非相识,何故出语伤人?”故事至此结束,病忘者的形象就在他妻子的骂声中木然地、痴呆地出现在读者的眼前了……。如此简约的文字,尽传人物形象的独特情趣,如果说“也能给人以美感,此文可当之无愧! (张) 《病忘》齐有病忘者,行则忘止,卧则忘起,其妻患之,谓曰:“闻艾子滑稽多知,能愈膏肓之疾,盍往师之?”其人曰:“善。”于是乘马挟弓矢而行。未一舍,内逼,下马而便焉,矢植于土,马系于树。便讫,左顾而睹其矢,曰:“危乎!流矢奚自,几乎中予!”右顾而睹其马,喜曰:“虽受虚惊,乃得一马。”引辔将旋,忽自践其所遗粪,顿足曰:“踏却犬粪,污吾履矣,惜哉!”鞭马,反向归路而行,须臾抵家,徘徊门外曰:“此何人居,岂艾夫子所寓邪?”其妻适见之,知其又忘也,骂之。其人怅然曰:“娘子素非相识,何故出语伤人?” (《艾子后语》) 赏析世上好忘事的人常有,就是人们常说的忘性大,整日里丢三落四的。不过,这位齐国人不是有健忘的缺点,而是在生理心理上出了问题,得了健忘症,且已病入膏肓,达到“行则忘止,卧则忘起”的严重地步。作者通过他去治病的路上所经历的四件事,一层深一层地表现了他病情的严重:他将自己的箭置于土中,转眼即自惊自吓,以为自己差点为流矢所中;自己把马系于树上,转眼即沾沾自喜,以为得了便宜,不费吹灰之力捡了一匹马;刚刚自便于地,转眼脚踩其上,竟自辱其身,以为踩在了狗粪上;前去治病,走在半路上返回而行,到了自家门口,竟怀疑是否到了医生家门,更为甚者,被妻责骂,反而怅然问曰:娘子素非相识,何故出语伤人?眼见得此人如此发展下去,有朝一日,连自己为何许人也,大概也都会糊涂懵懂,其后果简直是不可想象! 然而,作者真是在记述、讥笑健忘者的病况吗?不!真是有病,有什么可嘲弄的?这原是一篇寓言小品。作者是用夸张的诙谐多趣的笔法,借艺术的想象与典型化,把健忘症者健忘的严重程度、可怕后果推向了极致:这位齐人不仅把自己所经历过的一切忘得干干净净,还进而将自己所作所为妄加附会,不仅笑话百出,还使生活都变了形。作者正是要借用这一点给人们以启发。 成语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生在世,个人的生活、工作经验都是值得重视的。对成功的地方要善于总结经验,对失败之处也要善于汲取教训,如果像健忘症患者一样在人生实践的长途跋涉中,做一样忘一样,一辈子一无所得,当然更说不上有什么创造和贡献,到头来连自己的老婆都认不得了,人活一世,岂不可悲可叹! 生病 生病害(害病;害发) 病(病了;患病;起病;染病;抱病;属病;成病;耽病;闹病;得病) 疾(疾患;患疾;中疾;遭疾;遇疾;生疾;发疾;感疾;染疾;属疾;耽疾;婴疾;撄疾) 起疴 感疢 疲瘵 訾厉 另见:疾病 困扰 治疗 药物 医术 休息 ☚ 生病 有病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