疡读音·iang(ˊ),为i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与章切,平,阳韵。 ❶溃烂。如:皮肤溃疡。 ❷疮。 上一条: 陽 下一条: 瘍 疡瘍《广韵》與章·陽;sniú snioó〈漳〉‖yáng由古义溃烂引申为黏糊状:伤口~~siōngkǎo sniúsniú(伤口溃烂形成的黏糊样子)。《素问·风论》:“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王冰注:“皮膚破而潰爛也。”《五灯会元·雪窦鉴禅师》:“兒時母與洗手瘍。”
◇ sniú形容潮湿而黏糊:落雨天,路真~lóhhoôtnī,loô zīnsniú(下雨天,路面潮湿又黏糊) ❍ ~黐黐sniútītī(黏糊糊)。 ❷(说话等)不干脆,不利落:伊讲话做代志拢真~yī gǒngwê zuè dâizìlǒng zīn sniú(他讲话做事都不干脆,不利落)。 疡瘍{}三3584①名动、植物体内分泌出来的黏稠液体。闽语。福建厦门〖 〗。肠仔~‖鳗鱼~。②名污垢。闽语。福建厦门〖 〗。齿~。③名头疮。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清张慎仪《蜀方言》卷上:「头疮曰~曰痜。《说文》:~,头创也。」④形潮湿;黏糊。闽语。福建仙游〖 〗、厦门〖 〗。路真~‖~黐黐黏糊糊。⑤形脏。闽语。福建厦门〖 〗。流~肮脏‖流死~脏死了。⑥形不利落。闽语。福建厦门〖 〗。讲话真~‖~𫧃直纠缠不休。   疡瘍yáng皮肤或黏膜溃烂 △ 溃~。 疡瘍❶疮:脓~。 ❷皮肤或粘膜溃烂:溃~。 疡yáng皮肤或黏膜溃烂:溃疡。 疡*瘍yangD1F1 ❶破损;溃烂:溃~。 ❷〈文〉痈疮:身有~则浴(《礼记》)。 各科的病 各科的病内科病名:疳 痞 痃 疸 感冒:外感 流感 伤风 着凉 受凉鼽嚏 霜露之病 霜露之疾 哮喘病:齁(~得慌) 哮(哮喘) 喘 外科病名:瘘(~管) 疝(疝气) 痔 疣 痈 疽 溃烂:疡(溃疡) 溃(~脓) 嘴唇溃疡:胗 疮溃不收口的病:漏(痔~) 中医妇科病名:带(白~) 崩漏 传染病名:痘(面~;水~) 疟(疟疾;齐后~) 疹(疹子;风~) 疽(痈~) 痢 麻(麻疯) 癞 花(天花~;面~;出~) 痁 痎 面豆 结核病名:痨(痨病;肺~) 劳(童子~) 瘵 急性传染病名:瘟(瘟疫) 疫(疫气;疫病;沴~;时~) 瘥(沴瘥) 瘴(~气) 大札 时气 沴疠 佐疾 天行病 天行证候 急性肠道传染病:霍(霍乱) 痢疾:痢 泄利 瘟疫与灾荒:札荒 害人的疫病:烈假 运动系统病名:痿(痿症;下~) 癃 瘫痪:疯(~瘫) 瘫(面~) 俳(足~) 痪 枯 偏瘫:痱 偏枯 半枯 偏废 半身不遂 半身不随 半身不摄 风湿病:痹(痹症;痹痼;寒~) 四肢的病:末疾 足部的病:足疾 白内障:翳(白翳) 瞖 皮肤病名:疥(~瘙) 疔 疖 痄(~腮) 痱 痘(~疮) 痆 瘃 疱(面~) 疡 痏 瘊 痒 疣 痣痂 痤 苛(~痒) 疮(疮疾;疮疡;疮痏;疮痍;疮疖;疮疠;疮肿) 疯(白癜~) 癜(紫~) 疠(疥~) 瘢(紫~;白~) 癣 瘭(~疽) 瘙(骚) 疽 疤 痈(~疽) 瘩(~背) 瘘(鼠~) 臃 癀 癍 粟 鬎鬁 瘌痢 疙瘩 扢秃 斑秃 愠羝 蚧搔 狐臭 腋气 癞痢 雀班 鬼剃头 痣和疣:志赘 ☚ 各种病 神经系病名 ☛ 疡病名。 ❶《周礼·天官冢宰下》:“凡𫒗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郑玄注:“身伤曰疡。”是指身体受伤者,皆可称疡。 ❷《礼记·曲礼上》:“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指疮疡。《素问·风论》: “故使肌肉愤䐜而有疡。”王冰注:“疡,疮也。” ❸泛指各种外科疾病。 疡病名。出自《内经》。 ❶同疮疡。指疮疡之发生于体表者,也称之为外疡。 ❷疮疡之一种。《河间六书》:“疡,有头小疮也”。 疡yáng《本草纲目》石部第9卷雄黄(1)。病证名。 ❶古人指头部的外科病,称为疡。《说文解字》:“疡,头创也”。《左传》襄公十九年:“生疡于头。” ❷指身体受伤者,都可称疡。《周礼》曲礼:“身伤曰疡。” ❸泛指一切脓肿。《周礼》天官篇郑注:“疡,创痈也。” ❹指头部感染中更强调的秃病。《释名》:“秃,无发沐秃也。” ❺机体任何部位的积滞肿胀都可称疡。《素问·风论》:“肌肉愤䐜而为疡。”愤作积字讲, 真作胀字讲,愤䐜是积滞肿胀的意思。 ❻习惯上,一切外部感染都可称疡,古代有将外科医生叫做疡医的。 疡yáng病名。出《周礼·天官》。 ❶同疮疡。因疡只发生于体表, 故又有外疡之称。 ❷疮疡之一种。《河间六书》: “疡, 有头小疮也。” 疡(瘍)yánɡ {医} (疮) sore: 溃 ~ ulcer; 脓 ~ running sore 疡yángabscess; ulcer; sore △疡(瘍)yáng8画 疒部 (1) 〈书〉 疮。 (2) 溃烂: 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