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预防接种
将菌苗、疫苗、类毒素、抗毒素等生物制品用注射、口服、滴鼻、喷雾等方法接种到畜禽体内,使畜禽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其目的在于预防传染病,意义是通过接种疫 (菌) 苗以提高畜(禽) 群免疫力,降低易感性。在未发生传染病之前,给畜禽注射 (接种) 某种疫 (菌) 苗,就可预防某一传染病的发生。
畜禽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是:
❶预防接种工作要密切配合流行病学调查。应对当地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了解,如曾有过哪些传染病发生、在什么季节流行。根据了解到的流行特点,结合本单位情况制订出预防接种计划,包括接种牲畜种类、年龄和头 (只) 数,接种日期,所需生物制品的种类和数量,器材的供应,人力的组织安排等。
❷对于当地未发生过的传染病,也未从外地传入构成威胁,就不必进行该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应做好登记和统计。内容包括接种日期、接种的实际畜禽头 (只) 数、疫 (菌) 苗名称、出厂日期和批号、注射方法和部位,以备观察效果,在复种或补种时可作为参考和依据。
❸生物制品无论在仓库里或在运输途中,均应按规定方法保存和运输。过冷或过热均能影响生物制品的质量。一般生物制品应放置于2—5℃阴凉干燥的地方。冬季应防止液体生物制品的冻结,在夏季汽车运输时,应避免发动机散热的影响。
❹接种前必须仔细地检查生物制品的包装情况,容器有无裂隙,药液里有无残渣、异物、摇不散的情况及发霉等。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上的有效期和必须遵守的事项,若有不符合说明的或生物制品已过期、没有瓶签或瓶签不清、无检验号码等情况,则不可使用。已开启的活菌 (疫) 苗,必须在14小时内用完; 其他生物制品限当日用完,用不完的应该经过消毒再废弃。接种前五天和接种后七天内应停止在饲料里添加抗生素和磺胺类药品,以防影响免疫效果。
❺生物制品的应用方法、注射部位、次数和剂量均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规定,不可随意更改,否则会造成事故或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接种前必须了解和观察畜禽健康状态,必要时进行体温测定,凡有禁忌症的一律不予接种。禁忌症一般包括发热、瘦弱、临产孕畜、病畜等,但在紧急情况下,如被传染的可能性很大,则考虑减量分次接种。预防接种时应尽量避免惊吓和过分追逐动物,以免加重接种反应。接种后要注意观察,如出现剧烈反应,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防疫人员应树立无菌观念,遵守消毒要求和无菌操作,现场应清洁卫生、无灰尘、通风良好。防疫人员应穿工作服、戴口罩,注射前后须用肥皂洗手和酒精消毒。在接种时,生物制品应避免日光直射; 吸取药液时严禁外溢,以免污染现场。针头要保持一畜(禽) 一个。
❻接种结束后应立即将所用的注射器(一次性除外)、针头、纱布等高压灭菌; 注射器和针头可用水煮沸消毒15分钟。用过的消毒棉球、空瓶、一次性注射器等不可乱扔,应集中煮沸或烧毁。接种后如有反应或死亡,怀疑疫苗有问题时,应把使用的情况通知生物制品厂,并将同批制品寄去以便检查原因。接种工作完毕后,应立即着手总结接种情况 (应种、实种、漏种及注射后的反应等),以备日后做流行病学效果观察和下次接种的依据。幼畜 (雏) 的预防接种要按免疫程序进行,因幼龄畜 (禽) 体内在一定时间内有母原抗体存在,如做预防接种不能获得坚强免疫。有条件可检验抗体效价,待抗体下降后再进行接种,此时产生的免疫力比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