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画学心法问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画学心法问答

画学心法问答

清代布颜图撰。叙述山水画法,条理分明,多为其实践经验总结,所言尤强调师法自然。

☚ 历代画史汇传   养素居画学钩深 ☛

画学心法问答

中国画论著作。清·布颜图著。书约成于1740年前后。图有弟子戴时乘,时常问及画学之事,图随问随答,将问答辑集成书,共37篇。书中论及有关中国画笔、墨、情、境、布置、赋色诸方面,颇多心得,至注重看真山真水,以造化为法,不乏卓识。

画学心法问答

画学心法问答

山水画论著。清布颜图撰。布颜图(生卒年不详),姓乌亮海氏,字啸山,号竹溪,(一云号竹溪,又号啸山)。满洲镶白旗人,系以蒙古人入籍。先为部属,后官至绥远副都统。能诗善琴,尤长于画。
据《画学心法问答》开头的《问答小引》可知,这是布颜图与弟子戴德乾“触机而问,随机而应,不限格制,不计日月”的问答所得,书成于1740年前后。全书共三十七篇,关涉山水画南北宗及画禅之说、师法传承、经营布置、用笔用墨、气韵生动、画树、皴法、渲染、着色、书法、用意等诸多方面。除南北宗说仍沿袭董其昌所论外,其余颇多心得。
布颜图关于南北宗之论虽是沿董其昌所说,但能着眼于用笔的正侧锋、皴法的不同,仍出自己见。对于“画禅”,释为“禅者传也,道道相传也”。继而论关仝师荆浩、巨然师董源的同与变,都颇有见地。辨李成、范宽之异与燕文贵、许道宁之异,亦很在理。对元代四家的黄、王、倪、吴,辨析各人特点都很准确。
对于谢赫“六法”之首的“气韵生动”和刘道醇“六长”之一的“僻涩求才”,布颜图的看法未入于不可知论,而是体现为具体的技巧理论。郭若虚认为气韵生动“必在生知”,而布颜图却说:“知而为之即用力也,用力未有不能也,知而不为是自弃也。下手法只在用笔用墨,气韵出于墨,生动出于笔。”并具体解释道,只要用笔雄健活泼,用墨浑厚,山石骨立而气生,加以苔藓草毛,就能“远视苍苍,近视茫茫,自然生动矣”。紧诘之曰:“非气韵而何?”不信生而知之,“故余常诲汝以用力”,强调后天努力,并落实为笔墨技巧,布颜图所说无疑是一大进步。对于“僻涩求才”,布颜图对“才”作重点解释:“才者长也,通也,理也”。在出于常规、常理之后,“思之求之而背逆者忽顺,窒碍者忽通,斯景象生焉,意趣出焉。其天巧神奇反出寻常之右矣”。当然,对初学者只能在定法中求才,僻涩求才仅对画学已成之士言之。布颜图所见未必合刘道醇原意,但可备一说。
在关于布置之法的答问中,亦可见出布颜图很重要的画学思想。他将“意在笔先”入于布置山川,认为“必先有一段海阔天空之见,存于有迹之内,而求于无迹之先”,反对本末倒置、枝枝节节。余如关于六彩之用、四势(筋骨皮肉)之全、无墨求染、经营位置、笔法、墨法、皴法、画树、画山、用意、著色、书法、境界无穷、隐显之势、尺幅万里等,都有甘苦自得的体会,不作空疏、因袭之论。但由于文字上喜作辞藻排比,颇多八股气息,反伤真意。
此书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列于未见类,而仅见其目于《中山大学图书馆目》,作《画学心德问答》,余氏疑“德”为“得”或“法”之误。《画论丛刊》自绍兴周氏所藏钞本录出,始得广布。现除《画论丛刊》本外,又收入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删去书后戴德乾、施克洪两跋语。

☚ 大涤子题画诗跋   传神秘要 ☛
000008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0: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