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势dianlishi
亦称电离能,使基态气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气态正离子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常用符号I表示。通常以1mol气态原子计,单位为kJ·mol-1。使一个基态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气态离子所需的能量叫做元素第一电离势I1; 从+1价正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形成+2价离子时,所需的能量为元素第二电离势I2; 其余类推,第三电离势I3、第四电离势I4……。元素电离势一级比一级大,第一电离势最小,常用来比较不同元素电离势的大小,即一般所指的电离势。元素电离势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原子核电荷、原子半径以及原子电子层结构等因素,其大小数值可从元素发射光谱的实验中推算出来。各元素电离势数据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总趋势是: 同周期元素自左至右电离势升高,同族元素自上而下电离势降低。在所有元素中,铯的电离势最小 (377kJ· mol-1),氦的电离势最大(2 377kJ·mol-1)。电离势反映了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说明了金属的活泼性,也说明了元素呈现的常见氧化态以及稳定性等。例如,锂、钠、钾、铷、铯等碱金属电离势最小,易变成Li+,Na+,K+,Rb+,Cs+等阳离子,它们是最活泼金属。由于钠的I1较小(496kJ· mol-1),而 I2 突然变大 (4562kJ·mol-1),钠不易失去第二个电子,通常钠呈现+I氧化态; 同样钙、镁的I1和I2都较小,而I3突然变大,故钙、镁通常为+Ⅱ氧化态。由于氦、氖、氩等希有气体有最大的电离势,它们的电子结构特别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