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申叔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申叔时春秋时楚臣。字时。封于申(今河南南阳)。曾为楚庄王戎御。楚庄王二十年(前594年),楚伐宋,围攻九月不下,庄王欲撤军。遂向庄王提出“筑室反耕”以示围师久留,给宋造成错觉。庄王用其法,宋降。鄢陵之战前夕,楚军帅子反征其作战谋略,复提出德、刑、祥、义、礼、信六种为战争手段的见解,并预测到楚必败。 申叔时春秋时楚臣。字时。封于申(今河南南阳)。曾为楚庄王戎御。楚庄王二十年(公元前594年),楚伐宋,围攻9月不下,庄王欲撤军。遂向庄王提出“筑室反耕”以示围师久留,给宋造成错觉。庄王用其法,宋降。 申叔时春秋时楚大夫。申叔氏,名时。楚庄王十六年(前598)灭陈设县,群臣皆贺。申叔时使齐归来,毫无祝贺之意。庄王责问其故,申叔时提出:以讨不义而召诸侯伐陈,然贪其富灭而为县,不值得祝贺。庄王因而恢复陈国。庄王十九、二十年,楚师围宋9个月,久攻不下,欲撤围退兵。申叔时献策:在宋都外修建房舍,开地种田,以示久围之势,宋必惧而听命。庄王采纳其计,宋人立即降服于楚。楚人赞赏其学识品德,尊之为“贤大夫”,有事多登门请教。《国语·楚语上》记载:楚庄王使士亹为太子审之师时,面临着太子是否可以成“善”的问题,士亹向申叔时请教。申叔时充分强调教育的作用,指明了教育的方法和要求,阐述了《春秋》、《世》、《诗》、《礼》、《乐》、《令》、《语》、《故志》、《训典》等9门课程的讲授,对被教育者的心态、情操进行启迪的重要意义。此外,还提出要创造良好环境,特别是师傅的“身勤”示范作用,解决被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动而不悛(改)”、“悛而不摄(固)”、“摄而不徹(通)”的问题,坚定其行动,巩固其收获,通达其认识,这样逐步引导,达到符合所谓“忠”、“信”、“义”、“礼”、“孝”、“仁”等楚王所需要的培养目标。只有这样完备的教育过程(“教备”)才能实现完善人性的目的。他的教育思想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影响和学术价值。后在楚共王时告老,还居于申,仍关心国事,评议时局,多有应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