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克孢子丝菌
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 在感染病灶组织和脓汁中呈革兰阳性、小而圆或茄状的芽生细胞,但很少发现。在沙保培养基室温孵育,经3~5日开始形成小而白色的菌落,逐渐演变为湿润、折叠、薄膜样菌落,色乳白至黑色不等。不同菌株形成色素可有差异。镜检可见在细小、分隔菌丝组成的分生孢子柄上,有侧生的椭圆形分生孢子,或侧枝末端成群的分生孢子。在陈旧培养中,分生孢子较大、圆形、壁厚。37℃培养时,则呈组织相,为圆形以至卵圆形的生芽细胞。本菌普遍存在于土壤、木材及腐败植物中。在马、骡、狗、猫和鼠类等动物,曾有自发感染的报告。人类主要在皮肤接触污染的木材、植物和土壤等,由损伤部位侵入而感染,是一种职业性疾病。疾病主要发生于四肢,形成脓疱、脓肿或溃疡。沿着病灶附近的淋巴管,可发生多发性皮下结节和脓肿,一般很少发生扩散,但在糖尿病患者有时可出现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原发性肺部感染极罕见。感染的主要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样的炎症,逐渐发展以至坏死。应用特异性免疫荧光法可检出组织中的本菌。苏木紫伊红法染色时,可见组织中有星状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感染后可产生各种类型的抗体,但尚未证明其保护作用。加热杀灭的本菌悬液或其多糖成分,可供作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