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行日注》
明末叶绍袁撰。日记体散文。叶绍袁在清军攻占苏州后,带儿子弃家出走为僧,颠沛流离于苏南、浙西一带的空山荒刹中。这部日记,即记起自乙酉(1645)秋,止于戊子(1648)九月,共三年多的生活经历。因作者于乙酉年八月二十五日(甲辰)出行为僧,遂取《楚辞》“甲之朝吾以行”句,名日记曰:“甲行”。日记中除记述个人流亡生活的贫困凄凉之状外,还兼及清军进占过程中的残暴镇压,抗清志士的赴难不屈,地方官绅的屈膝献媚,字里行间,充满国破家亡的黍离麦秀之悲。这部日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文采。叶绍袁为江南著名文士,文笔简洁清丽。无论记事、写景或抒情,都写得隽永多姿,许多篇什,可称得上精美的小品文。如卷六丁亥七月云:“十七日,丙辰。晴,风,夜中偶起,似可三更时分也。洑流薄岸,颓萝压波,白月挂天,蘋风隐树,四顾无声,遥村吠犬,渔棹泼刺,萤火乱飞,极夜景之幽趣矣。”文词华丽,凄清冷幽之情浸透字里行间。日记中除记贫困之状外,还多记闲适之趣,最可骇怪的是作者在乱离悲苦中独不忘赏花,记中述观赏梅、桂、荷、桃、杏、水仙诸花之事甚多,此虽出自文人积习,但也有外界的美丽浓艳之物,极易惹动遗民的家国人事之悲的一面。如卷二丙戌六月云:“数里荷花盛开一望红香,芳艳倾目,但寇盗出入,岸无炊烟耳。”在流连光景外,别有一种对世事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