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移植
甲状旁腺移植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有自体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两种方式。自体移植是将切下的新鲜甲状旁腺或经过冷冻保存仍有活力的甲状旁腺重新移植到病人体内。自体移植的甲状旁腺组织较易存活并可长期维持功能。临床上有两种情况可应用自体移植。一种是在作甲状腺手术时误切除了甲状旁腺,可即时将切除的甲状旁腺埋于颈部肌肉深处,并缝合肌肉筋膜以防肌肉收缩时将腺体挤出。另一种情况是在甲状旁腺增生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将甲状旁腺全部切除,将1~2个切除的腺体切成小片,将一部分移植于前臂肌肉内,其余冷冻后放在液氮罐中保存,可保持活力达9个月。在此期间观察血钙变化,如仍有高血钙,可再自前臂切除一部分移植的腺体;如发现血钙过低,则可将冷冻保存的甲状旁腺组织一部分再植入于前臂肌肉内。这样可保持钙的内环境稳定,切成小片有利于甲状旁腺组织得到周围组织液的营养,以避免发生中心坏死。
同种异体移植是将其他人的新鲜甲状旁腺组织移植到病人体内。关于甲状旁腺同种异体移植问题,自本世纪以来即不断有人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试用。移植方法和移植腺体是否能长期存活,至今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过去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上所用的异体移植方法有以下几种:
❶将异体甲状旁腺直接移植于受者的某个部位,如肌肉、脾、骨髓、脑、皮下等处;
❷将甲状旁腺研碎制成混悬液注入静脉,由血液携带移植至肺组织内;
❸将甲状旁腺置于角膜舱内(两个角膜附带巩膜缘对贴制成),再移植于受体动物,以防止腺体被破坏吸收,可给移植腺体以适当的时间等待周围血液循环的建立;
❹将甲状旁腺组织先进行组织培养,并逐步加入受者血清,使适应后再行移植以减少排异机会;
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及周围血管一起移植,供体血管与受者的血管进行吻合。
应用上述各种方法移植的腺体,大多数不能长期存活,一部分可短期内减轻症状并减少用药,个别可维持功能1~2年以上并全部停止用药。目前比较有成功希望的移植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植入法,此法将新鲜异体甲状旁腺切成约1×1×2mm小块,分别植入前臂或腹壁肌肉的不同间隙内。二是血管吻合移植法,将新鲜婴儿尸体的甲状腺及气管前组织连同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一起切下,然后移植于受者腹股沟部,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分别与腹壁浅动静脉吻合; 或将甲状腺连同主动脉和上腔静脉一起切下,将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分别与髂外动静脉作端侧吻合。
以上两种方法都有长期存活并维持功能的报告。移植成功与否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在10岁以前的儿童,甲状旁腺几乎全部为分泌活跃的主细胞所组成,随着年龄增长,嗜酸细胞即逐渐增多,因此甲状旁腺以取自婴儿尤其新生儿或早产儿为宜。婴儿死后应尽早取出腺体,并进行移植,最好不超过3~4小时。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使移植腺体存活机会明显增加。如移植腺体存活,术后2周左右血清钙即有回升,可根据情况逐步减少钙剂、维生素D或双氢速固醇等药。术后不宜再用甲状旁腺浸剂,以免对移植腺体产生抑制作用。甲状旁腺异体移植长期存活和维持功能的机会相对较少,而且往往需要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特别是血管吻合移植法比较费时,因此临床应用宜慎重。有的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或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病人需长期大量用药始能控制症状,而长期大量使用钙剂可导致肾损害和转移性钙质沉着,只有在这种病人中才宜考虑甲状旁腺异体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