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田子方见老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田子方见老马 田子方见老马于通①, 喟然有志焉, 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 “此故公家畜也, 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②之。”田子方曰: 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束帛③以赎之。罢武④闻之, 知所归心矣。 ——《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 ①通:通途,大路。②鬻:卖。③束帛:五匹丝绸。④罢武: 年老、体弱的军人。 【意译】 田子方在大路上见到一匹老马, 非常感叹老马的志向, 因此问赶马人:“这是什么马?”赶马人说:“这是我老主人家养的马,已年老力衰不中用了,因此牵出来将它卖掉。”田子方说:“这匹马年轻力壮的时候,拼命使用它,现在老了就将它抛弃,仁义的人是不这样做的。”于是他拿出五匹丝绸把老马赎回来。那些年老体弱的军人听说这件事后,都心悦诚服地来归附他。 【解说】 有一首流传广泛的俄罗斯民歌《三套车》歌词的最后两句是:“可恨那财主要将它买了去,从此苦难在等着它。”歌中的老马和寓言中的老马命运何其相似:年老力衰,却还要重新易主,再受劳碌,而这老马又是多少现实生活中饱受苦难的人的缩影。老马的命运确实让人同情,辛辛苦苦一辈子,晚境仍是那么凄凉,这怎不让人感到寒心。但寓言中的老马幸运地遇到了仁义的田子方,它因祸得福,摆脱了无心无肺的旧主人,从此可明珠有投。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如老马者何其多也,而田子方者却又是寥寥无几。所以,当我们在庆幸老马巧遇明主时,又要为多少受苦受难的人叹息悲痛。或许,人们会觉得我们这些叹息的声音微弱无力,无济于事,但如果这样的声音积累多了,就会成为一支坚强的力量,才能对不公正的社会有所匡救改造,因为这声音里充满了仁义和爱。正如田子方所说:“少而贪其食,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田子方无疑是一位仁者,他用仁义和爱解救老马于苦难,如果我们的社会多一些仁义和爱,多一些田子方式的仁者,老马式的悲剧就可少得多,我们的社会也就会变得更公正和合理。田子方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但他的爱马之心不仅在当时感动了许多罢武之人,而且流传至今仍会让我们生出许多感慨,这大概就是仁爱的力量吧。朝代在变,时代在变,现代社会更是变幻无穷,但仁爱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支撑却获得了永恒,这是因为仁爱是超越时空、超越阶级,是人类无私宽广的体现,因而,田子方的爱马之心才能引起古今中外广泛共鸣。 【相关名言】 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 ——魏征《群书治要》 社会和自然的区别在于,社会是有一定道德目标的。 ——英国·赫胥黎 田子方见老马 田子方见老马于通①, 喟然有志焉, 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 “此故公家畜也, 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②之。”田子方曰: 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束帛③以赎之。罢武④闻之, 知所归心矣。 ——《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 ①通:通途,大路。②鬻:卖。③束帛:五匹丝绸。④罢武: 年老、体弱的军人。 【意译】 田子方在大路上见到一匹老马, 非常感叹老马的志向, 因此问赶马人:“这是什么马?”赶马人说:“这是我老主人家养的马,已年老力衰不中用了,因此牵出来将它卖掉。”田子方说:“这匹马年轻力壮的时候,拼命使用它,现在老了就将它抛弃,仁义的人是不这样做的。”于是他拿出五匹丝绸把老马赎回来。那些年老体弱的军人听说这件事后,都心悦诚服地来归附他。 【解说】 有一首流传广泛的俄罗斯民歌《三套车》歌词的最后两句是:“可恨那财主要将它买了去,从此苦难在等着它。”歌中的老马和寓言中的老马命运何其相似:年老力衰,却还要重新易主,再受劳碌,而这老马又是多少现实生活中饱受苦难的人的缩影。老马的命运确实让人同情,辛辛苦苦一辈子,晚境仍是那么凄凉,这怎不让人感到寒心。但寓言中的老马幸运地遇到了仁义的田子方,它因祸得福,摆脱了无心无肺的旧主人,从此可明珠有投。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如老马者何其多也,而田子方者却又是寥寥无几。所以,当我们在庆幸老马巧遇明主时,又要为多少受苦受难的人叹息悲痛。或许,人们会觉得我们这些叹息的声音微弱无力,无济于事,但如果这样的声音积累多了,就会成为一支坚强的力量,才能对不公正的社会有所匡救改造,因为这声音里充满了仁义和爱。正如田子方所说:“少而贪其食,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田子方无疑是一位仁者,他用仁义和爱解救老马于苦难,如果我们的社会多一些仁义和爱,多一些田子方式的仁者,老马式的悲剧就可少得多,我们的社会也就会变得更公正和合理。田子方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但他的爱马之心不仅在当时感动了许多罢武之人,而且流传至今仍会让我们生出许多感慨,这大概就是仁爱的力量吧。朝代在变,时代在变,现代社会更是变幻无穷,但仁爱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支撑却获得了永恒,这是因为仁爱是超越时空、超越阶级,是人类无私宽广的体现,因而,田子方的爱马之心才能引起古今中外广泛共鸣。 【相关名言】 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 ——魏征《群书治要》 社会和自然的区别在于,社会是有一定道德目标的。 ——英国·赫胥黎 田子方见老马
《淮南子》是一部以道家思想为主、兼容儒、法、阴阳五行各家观点的杂家著作。这则寓言故事,便是宣扬儒家的“仁爱”观点的。故事中的田子方是战国魏文侯的老师,他在通途(大路)中见到曾经出过力、今已疲病(“罢”,即疲)的老马已被管家卖掉,极为不忍,认为“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是不仁道的,因而用“束帛”(五匹丝绸)把它赎了回来。这种恻隐之心使魏国的“罢武”(年老、体弱的军人)深为感动。他们认为其恩既能施及走兽, 自当施于“罢武”了。于是,大家都心悦诚服地归附了他。“爱施者,仁之端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显然,作者在热忱地赞扬田子方的仁者胸怀。 接着,作者进一步评论道:“田子方隐(怜悯)一老马,而魏国载(载:同戴,爱戴)之,”“故圣人行之于小,则可以覆大矣;审之于近,则可以怀远矣。”由赞颂田子方怜弱恤老,进而赞颂“圣人”、“圣德”、“圣道”、“圣术”,宣扬“推恩足以保四海”(《孟子·梁惠王上》),行“仁”足以王天下,这就是故事的寓意。 这则故事借历史影射现实,批评了汉王朝刻薄寡恩的行为。汉王朝建立后,大肆杀戮惩处功臣名将,同姓侯王也感到惴惴不安。所以作者以被弃的老马比喻曾建功立业的人物,呼吁汉王朝能行仁政。 这则故事给予后世的启示则是要人们正确地对待“罢马”、“罢武”,尊重少壮时曾经出过大力,立过大功的“罢老”之人。不念旧恩,反脸无情,推完磨就杀驴的人,历来为人们所不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