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生物武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生物武器biological weapon

又称“细菌武器”。以细菌、病毒、肿瘤、立克次氏体、生物组织、毒素等使人、动物或植物致病或死亡的物质、材料、器具等制成的武器。生物武器的特点是活的微生物或由其产生的感染物在人、动物或植物体中繁殖、使后者致病或死亡,使用者无法控制其攻击目标,也无法局限其发生效力的时、空范围,且通常具有潜在的后作用,因而其使用的结果必然同时危及战斗员和一般平民居民。生物武器的效力的这种不加区别和非人道性,使生物武器的使用直接违反了1907年海牙《陆战法规和惯例章程》第23条关于禁止使用毒物或有毒武器及足以引起不必要痛苦的武器、投射物或物质的规定,以及战争法上关于把战斗人员与一般平民应予区别对待的基本原则。自1907年海牙公约以来,国际公约与文件中多次明文禁止在战争及一切情况下使用细菌武器,主要有:1925年日内瓦《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1972年《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和1980年《联合国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认为具有过分伤害力或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武器会议最后文件》。

生物武器biological weapons

系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制造的一种特殊武器。包括各种烈性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真菌及其毒素等为致病原;装入各种弹头及容器内;通过不同运载手段;用昆虫携带、生物气溶胶战剂悬浮空气介质中造成污染等。可使人、畜染病,或植物枯萎。生物武器是一种能对和平居民及生物界造成无法估量损害性武器,并遗留严重后果。第二次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曾在我国哈尔滨平房研制鼠疫类细菌武器。

生物武器

又称“细菌武器”。一种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作用原理是利用生物战剂的致病特性起到杀伤人、畜、破坏农作物的作用。生物战剂主要通过装在飞机、舰船上的气溶胶发生器和布洒箱,以及经火炮、火箭、导弹发射的生物弹,以气溶胶和带菌昆虫等方式施发。从后果看,生物武器是进行战争最残酷的手段之一。使用生物武器是对人类犯下的滔天罪行,为此联合国于1972年通过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该公约于1975年开始生效。

生物武器

利用生物战剂使人、畜致病,植物受害的一种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工具的总称。旧称“细菌武器”。生物战剂主要通过气溶胶和带菌昆虫等方式施放, 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粘膜侵入人畜体内,经一定潜伏期后发病。施放工具有装在飞机、军舰上的气溶胶发生器和布洒器,以及由火炮、火箭、导弹发射的各种生物弹。生物武器既可用于进攻,又可用于防御。其特点是:杀伤力强,作用对象可以选择,杀伤方式可变,侦察复杂,使用隐蔽,可保存物质财富,以及强烈的心理作用。使用效果受日光、风、雨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生物武器biological weapons

亦称细菌武器。是由生物战剂及其施放器材所构成,用以伤害人畜和农作物的一种特殊武器。生物战剂包括致病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施放器材有气溶胶发生器、炸弹、炮弹、导弹及各种装载生物战剂的容器等。可通过气溶胶、昆虫、小动物和杂物等散布,经呼吸道、皮肤和粘膜侵入体内,经一定时间引起人畜发病,并造成传染病的流行蔓延。

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shengwu wuqibiological weapon

以生物战剂使人员和动植物致病的武器。旧称细菌武器。
生物武器通常由生物战剂、分散装置、能源、引信、稳定装置和减速装置等组成。生物战剂是生物武器威力的决定因素,它主要有由病毒、立克次体属、细菌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制成的干粉和液体制剂及已感染的啮齿动物、蜱螨和昆虫媒介。按其杀伤效果、传染性和潜伏期等可分为:致死性和失能性、传染性和非传染性、长潜伏期和短潜伏期。分散装置有喷雾器、布洒器和爆炸抛撒机构等。作用时,分散装置将液体或干粉战剂在近地空气层分散成气溶胶,把已感染的昆虫等媒介抛撒到地面。通过呼吸道和接触途径,使人员、动物和农作物致病,造成传染病流行,从而削弱其战斗力和战争潜力。炸药、火药、压缩气体和迎面气流等是分散装置作用的能量来源。引信多采用着发引信、定距引信和多功能特殊引信,其功能是起动分散装置。稳定装置有金属和非金属两类,它使分散装置能定向飞抵目标。减速装置使生物武器具有合适的落速,主要有减速板、减速伞和反向制动火箭等。
生物武器按弹药类型分为生物炮弹、生物航弹、生物火箭和生物导弹等。为了获得经济的气溶胶浓度和合理的昆虫媒介密度,各类弹多采用子母弹和集束弹这样的多点源弹药系统。生物武器的杀伤力强,作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可以形成长久疫源地。它致对方强烈的心理压力,使其惊慌失措,士气瓦解,是一种威慑性的战略武器。它以隐蔽和突然的方式进行袭击,攻击的目标是:军事基地、要塞、水源、粮库、交通枢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地域和大城市等战略重点。但其效果受自然条件和环境如日光、风雨、温湿度和地形地貌等的影响很大,还与对方的防护、人员免疫和训练水平有关。
生物武器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首先研制和使用的。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也大量研制和使用,造成中国军民的巨大伤亡。美军在朝鲜战争中不顾世界舆论的谴责,多次在朝鲜和中国的东北投掷了大量的细菌(生物)炸弹。生物武器的危害极大,后患无穷。自产生以来,一直受到各国人民的反对。1925年在日内瓦通过的《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就有38个国家签署。1971年12月1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并于1972年4月10日签署了《禁止细菌(生物)和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消毁这类武器的公约》,1975年3月26日生效。该公约有100多个国家签署,中国于1984年11月15日加入该公约。
由于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脱氧核糖核酸(DNA)重组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生物战剂的大量生产和新的生物战剂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不久的将来,生物武器有可能进入到“基因武器”阶段。

☚ 化学武器   激光武器 ☛

生物武器

biological weapon


生物武器

biological weapon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