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生物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生物圈shēngwùquān地球表层生物栖居的范围,包括生物本身及其生存、活动的自然环境。 生物圈shēngwùquān生物活动的范围。苏叔阳《旋转餐厅》:“自然生态的平衡正面临旅游大军的冲击,人生活的地球~正由人自己来加以粉碎。” 生物圈shēng wù quān生物活动的范围和生物本身的统称。1930年《地质矿物学大辞典》:“生物圈: 分布在岩石圈面上者之生物层也。” 生物圈 生物圈物质和能量流有机循环的自然系统,为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必要的条件。由自然界中的大气、水分、土壤、岩石、光、热等非生物因素和一切生物因素所组成,经历几十亿年的演化而逐步形成。包括水圈、大气圈的下部和岩石圈的上部。人类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生物圈产生了巨大影响,既有积极的、有利的作用,也有消极的、破坏性的作用。 ☚ 人工自然 生态平衡 ☛ 生物圈 生物圈shēngwùquān地表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存活动环境的总称。 ☚ 生物工程 生物污染 ☛ 生物圈biosphere; world ecosystem在地球岩石圈上层(风化壳)、水圈水体和大气圈对流层界面上生活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陆地的岩石表面、土表上至大气、下至土中的1~2米内,水域中的阳光穿透层,是生命最活跃的范围。在大气层中,距地表约30公里的对流层,是一切天气现象如风、雨、雪、雹等发生的范围,对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圈的上层界限高约10~15公里,而以50~70米的气层中,仍有较多的生物活动,由于风的携带在接近10公里处的空气层中偶可发现少数生物。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 Suess,1875)最先提出生物圈的名词,并被引用于自然科学。现在,一般学者都认为:生物圈是由对流层、水圈和风化壳3个地理圈总合而成,是地壳的一部分。 生物圈biosphere地球表面进行着生命活动的、连续的有机圈层。广义的生物圈又称为生态圈,由大气圈下层、水圈、土壤岩石圈及活动于三圈界面的生物组成。这一特定空间的自然环境具有以下特点:❶有大量液态水存在; 大气、水、土壤岩石层物质循环 人与生物圈 生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它提供人类生活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建设的自然资源。据里思和怀梯克(H.Lieth & R.H.Whittaker)估算,全球净第一性生产总量为172×109吨/年,而人类的总食物收获量约占世界净第一性生产量的0.72%(FAO,1971年数据)。如果人口相对稳定在一定水平上,生物圈是能够长期提供人类丰富食物的。但是,人口和工业的增长,以递增的压力影响着生物圈,特别是收获量和化学物质的影响。超负荷的生产导致资源衰竭,破坏了生物圈的生产力; 工业“三废”的排放造成严重污染和不可更新资源的大量消耗。人类的能源生产、集约农业和强化的技术力量正在改变着地球的反射率,改变着土壤、水体、空气的成分和性质等。人类从自然界的惩罚中已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必须主动适应自然,控制人口、稳定工业、防治污染,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合理利用自然中保护自然,这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物圈biosphere地球表面由生物和大地物理环境构成的圈层。由大气圈下层、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活动于三圈界面的生物所组成。根据生物分布的幅度,生物圈的上限可达海平面以上23km的高空,下达海平面以下11km的深处。但是大多数生物集中生活在贴近大气、水体和陆地相邻的区域内,依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转化太阳能,合成有机物质,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环境。并在大气、水和土壤岩石圈之间通过气流、辐射、蒸发和降水等作用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使生物圈保持生命不息、物质循环不止,从而推动生物圈的发展和变化。 生物圈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经几十亿年逐渐形成。在海洋中深至10 km海底,陆地上深达2~3 km的岩石层。生物圈最大厚度约25 km,生物圈外的副生物圈的极限为高20~30 km的臭氧层。一说只达地表以上7~8km。生物圈的核心部分为地上100 m至水下100 m以内的范围。 生物圈 生物圈shengwuquan地球表层有生命存在的空间总称。进行正常代谢的生物有机体集中分布于陆地和海洋表面上下各100~200米范围内,但在11km深海尚有以沉入此处生物尸体为食的动物生存。休眠状态的细菌和真菌孢子可以散播到25~30km高的臭氧层,也见于岩石圈3km深处。所以生物圈总厚度可达40~50km,跨越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成为地表一个特殊的圈层结构。 ☚ 生物地理学 智慧圈 ☛ 生物圈 生物圈shengwuquan亦称生态圈。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和所有适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它包括地壳层、大气圈下层和全部水圈。地壳层包括土壤,是陆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基地,地壳层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土壤之上,土壤表层下面几十厘米内有许多动物和土壤微生物,植物根系可伸至更深处。限制生命向土壤深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缺氧和缺光,但地下几千米深处还有石油细菌。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主要聚集于水表层150米以内,生活在水圈底层的生物也不少。限制生物向深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缺光、缺氧和随深度而增加的压力,在大洋最深处(11000米以上)仍有深海生物。气圈由各种气体组成,其中氮和氧含量最多,生物主要分布在大气圈的底层,大多数鸟类只能在1000米以下的空中活动,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由于大气环流作用,有些昆虫可能被带到高空,甚至在平流层中也发现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是一个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具有一定调节功能的系统。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主要影响有:(1)温室效应。主要由于矿物燃料燃烧大气中CO2浓度升高而使地球增热的效应;(2)破坏大气臭氧层。空气污染物特别是氧化氮等物质能加速对臭氧层的破坏,减弱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了紫外辐射对生物的损害;(3)酸雨。工业地区大量排放的SO2和氮的氧化物与云中的水蒸汽结合而形成的高浓度硫酸和硝酸的降水,对植物有害;(4)排放有毒物质造成环境污染。 ☚ 生态学 生态因子 ☛ 生物圈biosphere系地球表面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此生物圈为地球特有的圈层,包括地表广阔水域、风化的地壳上层和大气对流圈,在这个领域里存在着复杂巨大的生态系统,小自病毒大至鲸鱼,形成一个由有机物质构成的范围。这个生物圈不断影响和变化着其自身的环境,即水圈、岩石圈和大气圈,保护生物圈的相对平衡与稳定是地球人共有的责任与久远大计。 生物圈 生物圈Shengwuquan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活动和影响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尤其集中在它们的接触地带。生物圈的厚度约有40—50公里,而绝大部分生物集中在地面以上100米到水下200米这一薄层内,这一层可以说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因为这一地带具备了生命所必须的阳光、空气、水分和矿物盐类,使生物能不断繁殖和进化。澳大利亚地质学家休斯在1875年首先应用了生物圈这个名词,但他未加解释。其后,一些人曾经把生物圈看成“栖居地球的一切生物总和”,这就与“生物界”的涵义雷同。现今人们普遍接受的生物圈概念,出自苏联生物地球化学家维尔纳茨基(1926)。生物圈是地球上很薄的一个圈层,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单位,它的形成和出现,标志着地球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级阶段。地球的发展阶段可以粗略地分为无生命阶段、水生阶段、陆地阶段、人类阶段等,它与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最后形成现代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成为新的制约因素。现代生物圈中已鉴定分类的动物约有215.8万种,其中昆虫占80万种,已知植物有34.1万种,另有3.75万种微生物。但未经分类的生物还有很多,据估计植物种总数可达54万种,而昆虫可达200万种。全球生活的有机体干重约24 232亿吨,其中绿色植物占99%,地球外部四个圈中以生物圈的质量最小。此外更有众多数量的生命活动直接产物和被生物改变性质的物质,如腐殖质、泥炭、煤、石油、海底软泥、生物石灰岩、硅藻土、一些沉积铁矿、氧气、臭氧等,都是生物圈特有的成分。人类出现在生物圈中仅有250万年历史,最近几千年来,表现出强大的改造环境能力,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更广更深,同时也加剧自然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破坏的严重后果。人们必须正确认识生物圈各种属性、功能和动态特点,合理利用生物和其他资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由生物改造而成的生活环境。 ☚ 植被 植被 ☛ 生物圈见“生物”中的“生物圈”。 生物圈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生命及生命活动产物聚集的场所。最大、最完整、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部分大气圈和岩石圈,几乎全部的水圈和土壤圈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共同组成。 生物圈 生物圈地球上生物活动的范围,包括生物本身和其栖息的自然环境。生物圈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表层由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组成,而这三圈中有生物存在的区域即为生物圈。生物主要存在于岩石圈的表层,大气圈的下层 (与岩石圈交界处) 及水圈的上层。 ☚ 自然保护区 水资源 ☛ 生物圈biosphere指地球上一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一部分,其间进行着生命的相互渗透。生物圈对这些圈层有强烈影响,对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积聚有特殊作用。它是地球特有的圈层。 生物圈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和它们生存的环境的总称。亦即动物、植物、微生物生长、发育、活动的地域和范围。地球外壳是一层岩石,称为岩石圈,岩石圈表面有水圈、土壤圈,之上还有大气圈,这些和太阳辐射能一起构成了无机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广泛分布着各种生物,这些生物和这一环境共同构成生物圈。生物圈的概念由澳大利亚地质学家爱德华·休斯于1875年提出,后来苏联矿物学家弗·依·伯尔纳茨基为之下了明确的定义: 地球上有生命的部分。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生态系统,其中又包括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人类的经济活动与之相联系,就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经济系统。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生物圈,也就是维护人类生存条件和生存环境。 ☚ 农药污染 生物工程 ☛ 生物圈 生物圈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地表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其活动范围,上限伸展到大气圈对流层顶,即地面以上12—18公里,下限大致可在地面以下12公里深处。进入生物圈的太阳辐射,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系统的能量源泉,而地球大气圈与水圈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维护着全球性生态平衡。作为生物圈组成部分的人类,通过生产和科学实践,不断地影响着生态平衡。 ☚ 食物链 生态环境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