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生活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生活史life cycle

又称生活周期。个体发育的全过程。即性细胞完成受精、经胚胎发育至成虫死亡的过程,或称一个世代。习惯上常以卵或幼体产离母体作为世代的起点。昆虫的生活周期均经历若干虫态变化,称变态。一个世代的时间,短者仅数日,如蚜虫; 长者可越年或达若干年,如金龟甲: 十七年蝉生活周期则长达17年。多数昆虫年生若干代。
虫态
一个世代通常有卵、幼虫、蛹及成虫等虫态。
卵 为静止虫态,但处于胚胎发育期,代谢活动旺盛。卵的形状、卵壳刻纹及饰物随虫种而异。卵可逐一散产(如棉铃虫、菜粉蝶),或集中产卵数粒至上百粒成卵块(如甘蓝夜蛾、玉米螟),或将很多卵产在雌虫附腺分泌的卵囊内(如蝗虫、螳螂)。卵常产在幼虫取食物上 (植食性昆虫的寄主植物、寄生昆虫的寄主体内) 或寄主经常出现的场所(如寄蝇),有的产卵在土下(如蝗虫)或植物组织内(如叶蝉)以便获得胚胎发育所需的水分并减少天敌侵害。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破卵而出的过程称孵化。
幼虫 包括若虫、稚虫,属取食阶段。所获营养既要满足生长需要,又要大量储存供变态发育甚至生殖需要。幼虫生长很快,末龄幼虫体重常为初孵时的千倍以上。随着体积增大,幼虫需形成更大的新表皮并蜕去旧表皮(几乎包括所有外胚层被覆物)。在蜕去旧表皮的同时,体积猛增; 新表皮硬化后,生长速率又趋下降,呈阶梯式不均衡增长型。唯头壳在表皮硬化后不再增大。幼虫每蜕皮一次,增大一龄。初孵幼虫为第一龄,第一次蜕皮后为第二龄,后类推。前后两次蜕皮间隔的时间称龄期,如第一至第二次蜕皮的间隔时间称第二龄幼虫的龄期。幼虫的龄数随种类而相对稳定。有些昆虫在幼虫各龄间有习性和形态变异。如蚧类的初龄幼虫有足、活泼,第二龄后无足,固定在植物上。芫菁初龄幼虫足长、行动敏捷,觅食蝗卵;2龄后足短小、迟钝,伏于食物处变为蛴螬型、象甲型。有些昆虫幼虫因种群密度而变型。如飞蝗蝗蝻密度大时成群居型,密度小时为散居型 (见东亚飞蝗);甘蓝夜蛾、粘虫等幼虫密度大时体色变深,并能成群迁移。幼虫是变异最多的虫态,其变异大都与觅食有关。不需自己觅食的内寄生幼虫的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均退化,上述蚧类、芫菁类尤为明显。水生幼虫在水中觅食,如蜉蝣稚虫有适于水中呼吸和运动的气管鳃,豆娘稚虫有三片尾鳃,蜻蜓幼虫有直肠鳃,蚊类幼虫有长呼吸管等。这些“临时性器官”到成虫时全都消失。幼虫的基本形态取决于各类昆虫的发育史,即胚胎发育终止时所处的发育阶段。寄生蜂胚胎发育到原足期孵化,不可能有能运动的足。鳞翅目幼虫胚胎发育终止于多足阶段,幼虫必然是多足型。不全变态类及鞘翅目等全变态昆虫的胚胎发育更完美,可延至寡足期,幼虫均无腹足。由此可见,幼虫发育实际上是胚胎发育的延续。整个幼虫发育期大都以生长为主,后期才伴随成虫器官的分化。不全变态类无蛹态,后期若虫开始发生成虫器官。幼虫各龄间的蜕皮常称生长蜕皮; 幼虫期结束再蜕皮成蛹,或若虫蜕皮变成虫,则称变态蜕皮。脱下的旧表皮一概称虫蜕。
蛹 是全变态类昆虫特有的静息虫态。蛹的内部则进行着将幼虫器官改造为成虫器官的剧烈变化。如幼虫的肌肉系统需改造为适合成虫飞行的肌肉系统:幼虫消化固体食物的消化道需改造成消化液体食物的消化道,等等。在旧组织被破坏,新组织未形成时,代谢率降得很低,使整个蛹期的呼吸率呈典型的U形曲线。成虫的触角、足、翅等外部构造在后期幼虫体内以芽状态存在,蜕皮化蛹时翻出体外,所以蛹体上可见到成虫的外部器官,根据这些器官在蛹体上的附着状况可将蛹分为被蛹(附器粘贴在蛹体上,如鳞翅目等)、离蛹(附器除在基部着生外与蛹体分离,如鞘翅目等)、围蛹(蛹体包在末龄幼虫未脱去的蜕即围蛹皮内,外表见不到附器,如蝇类,实为离蛹)。蛹为脆弱虫态,化蛹时常有庇护。许多昆虫化蛹前幼虫先吐丝作茧,有的入土化蛹,有的在寄主体内化蛹,有的吐丝缀叶在叶苞内化蛹,有的裹在幼虫蜕内,有的藏身枯枝落叶下。这些隐蔽状态也与保湿有关。成虫在蛹体内发育完成后破蛹而出的过程称羽化。
成虫 是昆虫个体发育的最后虫态,具有判别系统发生或分类地位的固定特征,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达到最高度的发展,是完成生殖使种群得以繁衍的阶段。成虫在正常情况下不需再取食,甚至口器退化(如一些小蛾类)。羽化时一般性已成熟,羽化后即可交配产卵。并非所有昆虫在刚羽化时均已性成熟。有些昆虫在幼虫期积累的营养不足、完成生殖细胞发育则需要得到补充营养。这类成虫从羽化至产卵需一段时间,称产卵前期。产卵前期的长短是种群特性之一。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发达有利于雌雄个体间传递信息 (包括声、视和化学信息) 达到交配的目的; 有利于选择下一代幼虫取食方便的产卵场所; 遇恶劣环境可通过飞行迁移到安全地带; 在种群密度过大不利于自身生存时可通过迁飞调节密度和扩大分布区。昆虫的变型多表现在成虫期。最常见的雌雄二型大都与两性生殖有关,如雄蛾的羽状触角、雄蚊的环毛状触角与接受雌性信息素有关,或以声信息召唤雌虫。社会性昆虫中生殖型与非生殖型的分化更与生殖有关。成虫寿命的长短常决定于生殖期的长短。被认为最短命的蜉蝣,在亚成虫期已性成熟,羽化后即可交配产卵,产卵后即死亡; 若成虫得不到交配机会,则会延长寿命,蛾类中也有类似现象。
生活年史
应用昆虫学常着眼于一年中昆虫的出没季节、种群数量的季节变化、越冬状态(见滞育)等,称全年生活过程——生活年史,即从越冬后复苏起至翌年越冬复苏前的全过程。有些昆虫生活年史较复杂,如蚜虫,秋末两性生殖,在越冬寄主(常为木本)上产卵,春季在越冬寄主上经干母、干雌等孤雌生殖世代后发生有翅迁移蚜,迁移到夏寄主(常为草本)营孤雌胎生若干世代,至秋季又迁回越冬寄主。这类具有世代间寄主和生殖方式交替转换的现象称世代交替。

生活史life history

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生长发育和繁殖阶段的全部过程。如:蝇由卵经幼虫和蛹变为成虫,再由成虫产卵而繁殖;小麦经种子萌发,形成幼苗,长成具根、茎、叶的植株,然后开花、传粉、受精,产生新种子的整个过程。生活史既包括了个体的营养生长,也包括了生殖生长。对具有世代交替的生物来说,其生活史往往是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的一次轮回交替。

生活史

生活史shenghuoshi

指一个人生活的广泛记录。它是由本人或别人,或是两者合作记录的。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面谈记录,或是两种兼有。生活史着重反映个体从出生起的经历与发展,是对个体的自然历史的记录,它可以作为预测人们行为的一种基础。生活史的内容往往包括许多,如个人经验、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和演变、轶事、智慧、情感、意志等。进行生活史的研究时必须把个体放到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去,使之与社会活动相呼应,同时也要重视家庭在传授文化方面的特殊作用。

☚ 个案历史   自传与传略 ☛

生活史

生物个体从出生至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是生物种的属性。世代交替明显的生物,如蕨类植物,生活史中有两个营独立生活的个体。

生活史life cycle

是指寄生虫从一个主要生活阶段经过生长生殖到达下一代的过程。亦即从一个固定的寄生对象经生长生殖到达同一类的寄生对象的过程。

生活史

life histor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