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瓚瓚(瓒)Zàn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陇蜀余闻》:‘真定人有瓒姓。’当系赞氏,因事加‘玉’为瓒氏。” 瓚zàn玉杓。古代以圭爲柄的灌酒器。揚雄《甘泉賦》:“玄瓚觩䚧,秬鬯泔淡。” 瓚“瓒”的繁体字。 上一条: 瓒 下一条: 趱 ![]() ![]() 瓚❶祼祭謂之瓚。《周禮·春官·典瑞》: “祼圭有瓚,以肆先王,以祼賓客。”鄭玄注: “祼祭謂之瓚。” 古代名物 > 珍寳類 > 珠玉部 > 玉 > 瓚 瓚 zàn 不純之玉。《周禮·考工記·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龍,侯用瓚,伯用將。”鄭玄注:“龍、瓚、將,皆雜名也。卑者下,尊以輕重爲差。玉多則重,石多則輕。公侯四玉一石,伯子男三玉二石。”《說文·玉部》:“瓚,三玉二石也。”徐鍇繫傳:“謂五分玉之中二分是石。”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禮尚部 > 酒器 > 瓚 瓚 zàn 亦稱“玉瓚”、“圭瓚”。圭,字亦作“珪”。古代祭祀時用以灌鬯酒之玉勺,亦用於賓客行爵。有鼻口,鬯酒從中流出。以圭爲柄者稱圭瓚,以璋爲柄者稱璋瓚。《書·文侯之命》:“平王錫晉文侯秬鬯圭瓚。”孔傳:“以圭爲杓,謂之圭瓚。”《詩·大雅·旱麓》:“瑟彼玉瓚。”毛傳:“玉瓚,圭瓚也。”鄭玄箋:“圭瓚之狀,以圭爲柄,黄金爲勺,青金爲外,朱中央矣。”《周禮·春官·典瑞》:“裸圭有瓚,以肆先王,以裸賓客。”《說文·玉部》:“瓚,三玉二石也。”徐鍇繫傳:“謂五分玉之中二分是石……瓚亦圭也,圭之狀剡上邪銳之於其首爲杓形謂之瓚,於是柄中爲注水道,所以灌鬯酒。”《逸周書·王會》:“祝淮氏、榮氏次之,珪瓚次之,皆西面。”朱右曾校釋:“瓚,盛鬯酒之器,以珪爲柄。”《漢書·王莽傳上》:“於是莽稽首再拜……左建朱鉞,右建金戚,甲冑一具,秬鬯二卣,圭瓚二。”《文選·揚雄〈甘泉賦〉》:“玄瓚觩䚧,秬鬯泔淡。”李善注引張晏曰:“瓚,受五升,口徑八寸,以大圭爲柄,用以灌鬯。”宋·葉適《徐文淵墓志銘》:“君每爲余評詩及他文字,高者迥出,深者寂入,鬱流瓚中,神洞形外。” 圭瓚 (《三才圖會》) 瓚zanAD91 瓚zànZ022 瓚 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